-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她一举创作了300幅“盛世插画”
——访《绘长安:大唐生活志》作者之一、舟山姑娘陆丹聆
李巧凤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1月05日 第 02 版 )
《绘长安:大唐生活志》插画截图
《绘长安:大唐生活志》插画截图
陆丹聆生活照 受访者供图
□记者 李巧凤
清华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的《绘长安:大唐生活志》,将考古资料与今人想象相结合,全书分为“盛世、装束、珍馐、闲居、游乐、节庆、乐舞”七个篇章。
翻开《绘长安:大唐生活志》,书中300幅精美的插图,带来一场视觉盛宴,让读者“穿越”到1400年前,探寻唐朝人的生活——
在灯火辉煌、数不尽繁华的长安坊市,遇见衣香鬓影的唐装丽人、远道而来的异域商旅,见识令人垂涎的珍馐美食、热闹喜庆的游乐乐舞……
去年12月,《绘长安:大唐生活志》入选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去年12月29日央视网举办的年度荐书盛典上,《绘长安:大唐生活志》获评优秀作品。
这本书的插图作者,是一位名叫陆丹聆的舟山姑娘,今年27岁。近日,记者采访了陆丹聆,听她讲述那300幅“盛世插画”的由来。
从2021年5月开始着手准备画稿
“其实我是一个野蛮生长的自由插画师。”陆丹聆笑着说,她并没有受过正式的系统专业培训,绘画基础源于从小的热爱。
在四川美术学院就读影视专业期间,陆丹聆不时会把自己的画作在微博、小红书等发表,后来陆续接到过中信、湖南文艺等出版社的约稿。
“创作《绘长安:大唐生活志》的插图,是起于一次偶然的机会。”陆丹聆告诉记者,两年多前,清华出版社的一位编辑在微博上看到了她发布的绘画作品,然后找到了她,敲定了约稿。
之后,陆丹聆联系了杭州的文学历史爱好者郑墨,由郑墨执笔撰文,陆丹聆绘制插画,两人合著这本书。
2021年5月,陆丹聆发微博说“在准备一个关于大唐生活风物的系列”,并公布了《游乐篇》《乐舞篇》部分样稿画作,点击阅读量达到36.5万。
为求真,她向学者和印度网友取经
《绘长安:大唐生活志》描写的是宏大的唐代场景,涉及服饰、游乐等多方面的文物研究、史料考证,绘制插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知识积累。
“你看《盛世篇》里的这张图,画的是长安坊市的东南角、长安108坊中曲江的位置,现在是西安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和大唐不夜城所在地,在唐代就是王公贵族和一些平民的游乐区域,非常热闹繁华。”陆丹聆对画作娓娓道来,“是杜牧的诗句‘长安回望绣成堆’给了我创作这张图的灵感。”
“建筑方面的绘画,是我的一个弱项。”为了画好这张插图,陆丹聆考证了唐朝建筑风格、长安城布局等,成画参考了长安城里坊平面图和西安博物院复原沙雕模型。其中的长安城里坊平面图,又参考了北宋书籍《长安志·卷七·唐京城一·外郭城》、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的北宋吕大防《长安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树生教授团队研究补绘北宋《长安图》。
“我还专门向清华大学的一位建筑学博士请教。他给我寄来了古都、古建筑题材方面的书籍,对我进行了一周的古建筑知识补习。”陆丹聆告诉记者,她还去了山西五台山观察了现存的唐代木制建筑,认真研究了傅熹年院士的唐代建筑复原图,最终成作。
在创作“玄奘求学图”这幅插图时,陆丹聆找了玄奘撰写的《大唐西域记》等资料。但因为对印度建筑不了解,一开始把主体建筑画成了东南亚风。初稿上传到一个社交平台后,有印度网友对此提出了纠正意见,并帮忙提供了一系列的复原图。
绘制过程中,陆丹聆和印度的网友、学者交流,学习了解印度的建筑、植物和地貌。最终画作中,她还掺入了鹿野苑、菩提树等佛教意象元素,更显虔诚。
“这是我的第一部正式出版作品”
“作为一名画者兼丝路学爱好者,我对唐朝的感情远胜于其他朝代。”陆丹聆说。
长庆血晕妆、元和啼妆、太和险妆等妆容,翻荷髻、双环望仙髻、惊鸿髻等发型,以及盛唐、中唐到晚唐不同时期的衣裳服饰,还有传统点心、茶酒等饮食,画屏、绣床等家具,狩猎、赏花等出游活动,叶子戏、投壶等游戏,七夕乞巧、重阳登高等节庆,剑器舞、胡旋舞、绿腰舞……在《绘长安:大唐生活志》中栩栩如生。
一幅幅展现唐代生活场景的画作,倾注了陆丹聆对大唐盛世、锦绣长安的热爱,她说:“这是我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作品,我为此全力以赴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去年12月29日,央视网在四川绵阳举行大型跨年阅读活动“2023,一起阅过”年度荐书盛典,向全国读者推荐60本佳作好书,《绘长安:大唐生活志》赫然在列。年轻的陆丹聆作为受邀的60位嘉宾之一,与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知名文化博主等一道出席了此次荐书盛典。
“我原先的职业目标是进入剧组成为演职人员,但是生活充满了转折和惊喜,我现在成了一名插画师。”陆丹聆说,目前插画师仍是一个比较冷门、创收较为困难的职业,但她会抓住“读图时代”的发展机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