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乡:“蓝海牧岛”党建联建助推渔村共富

胡园园 杨玛晔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1月03日 第 01 版 )

  □驻嵊泗记者 胡园园

  通讯员 杨玛晔

  本报讯  近日,全国首创海洋人工上升流技术在嵊泗枸杞干斜海域开展海试,受到了当地养殖渔民的热切关注。

  “听说这个装置能够带动周围水体流动,让海里营养物质也跟着动起来,给贻贝提供更多的‘食物’,让阿拉贻贝更壮。”干斜村养殖户沈志海的养殖桁地离岸最近,周围被其他桁地层层包围。饵料进不来,自家贻贝偏小偏瘦,让他很苦恼。“期待这个装置真正有效果。”沈志海说。

  近年来,嵊泗县枸杞乡积极开展“蓝海牧岛”党建联建,聚力放大贻贝养殖产业优势,规范养殖标准,推动贻贝全产业链提质升级,助推渔村共富。  

  以“蓝海牧岛”党建联建为载体,枸杞乡打造了贻贝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制定发布了《养殖贻贝苗种质量标准》《养殖贻贝鲜活产品分类分级标准》等5项行业标准,聘请宁波大学等科研院校的45名专家定期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惠及养殖户504户。在“蓝海牧岛”党建联建推动下,当地贻贝养殖“土专家”与浙江海洋大学、舟山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成功对接并开展合作,先后攻克厚壳贻贝人工育苗育种、选优选育等重大难题27项。

  在枸杞乡贻贝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的数字化养殖管理平台上,一些红色框里的党徽格外醒目。“这些框代表的是养殖户的桁地,有党徽的说明该养殖户是党员。”枸杞乡渔农业渔农村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此前枸杞乡将全乡养殖海域划分了5大海上网格、18个微网格,吸纳村干部、党员、民警等分区包干,建立起集政策宣传、安全管理、治安防范、抢险救助、矛盾调解、信息收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海上“红网格”。

  养殖户在海上养殖生产遇到了问题,可以找网格长和党员帮忙解决。这些党员在响应政府号召、推进贻贝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比如,在枸杞乡大力推动新型浮球替换和养殖海域“三权分置”时,党员们率先带头,工作才得以顺利推进。

  日前,枸杞乡养殖户胡夫其打开“浙里办”APP搜索进入“嵊渔通”,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完成了养殖渔船下海的在线申请。“不用像以前一样拿着表格去村里、乡里挨个审批敲章了,真是方便足嘞。”胡夫其感慨,数字化管理为他们带来了生产便利和安全保障。

  今年,枸杞乡以“蓝海牧岛”党建联建为抓手,全面启用2.0版数字化养殖管理平台,“嵊渔通”等多项应用实现迭代升级。全乡近1487公顷养殖海域、700余艘养殖船只以及504户渔民通过编号配对,纳入“数字化”管理。该平台还分片区、全天候开展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动态掌握水温、水情、气象等状况,渔民可根据平台推送的数据信息,选择最适宜的时间投放苗种,调整养殖密度等,切实提高了贻贝养殖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