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定海《新建三忠祠碑记》考释
楼正豪 龚忆梦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1月02日 第 04 版 )
□楼正豪 龚忆梦
《新建三忠祠碑记》立于舟山市定海城西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晓峰岭南岗墩三忠祠内,高217厘米、阔105厘米、厚15厘米。由宁绍台道薛福成于光绪十一年(1885)秋八月撰文,毛琅书丹。民国《定海县志》卷13《礼教志》载:“三忠祠,祀清道光间英吉利陷定海时殉难三镇(民国九年省长指令三忠祠春秋二祭祭费,由县税准备金项下支拨)。正祀定海镇葛壮节公云飞、寿春镇王刚节公锡朋、处州镇郑忠节公国鸿。祔祀亲兵王连升、把总谢福魁(以上二人皆王刚节部下),哨官余忠元(郑忠节部下)。”三忠祠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旧址在定海城区南部和昌弄北侧,有前后殿各三间,偏殿五间,《新建三忠祠碑记》原立于偏殿西次间。1997年3月整体迁建于今址,即晓峰岭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内。其碑文如下:
新建三忠祠碑记 定海创建三忠祠碑文
国家褒礼忠节,迈越前古千百。其有效命疆场,蹈大难而不栗者,未尝不赠秩赐谥,并于死事所建专祠。所以发扬其光,昭示无穷,微特以妥幽灵,顺民志也。道光辛丑,英吉利再陷定海,时则山阴葛壮节公云飞为总兵,与寿春镇王刚节公锡朋、处州镇郑忠节公国鸿,同守力战六昼夜,死之。今海内所称,定海同日殉难三总兵者也。既得诏,优恤如礼,有司以费不具,附祀于关帝庙之启忠祠。厥制湫阨不称,日月既远,栋宇㩻陊,盲风霪雨既瀸且屚,丹青䵝昧,金石缺如,祈甿来庭,用萌斁思,越四十年于兹矣。
光绪十年,属又有法兰西之衅。湘乡成君邦干,以台州府知府统兵驻定海。至之日,谒于祠下,慨然顾诸将士曰:“男儿出身勤国事,生当封万户侯,死当庙食百世,如三公庶几不负者。兹为其授命所,而俎豆他寄,神用弗歆甚,不足以称朝廷褒忠之典,吾当率先饬而新之。”众皆曰:“愿尽力!”于是度址裒费,虑材鸠庸。地方官绅,蠲俸集赀,檄绅士武铭盘等董其事。阅四月,工竣。成君率所属将佐亲拜堂下,无不感奋动容,人人誓以死御敌。
明年春,法舰薄镇海口门,我炮台先后击中其两艘。相持数月,敌计益穷。是时,民间欢言,夜见海滨神灯无数,有葛将军、朱将军效灵助战以故。浙东郡县二十余城,晏然不惊,若寇未至者。葛将军盖谓葛壮节公,朱将军谓故金华协副将朱公贵,亦以御英吉利战死慈溪大宝山者也。镇海守备既坚,定海尤危甚,海道中阻,军书、糗械皆取间道夜渡,去法船密迩,卒幸无事。成君亦昼夜督励所部,设备维谨。法船终不犯定海,会和议成,乃退去。自海上多故,浙洋有事,则定海常为之冲。形势孤悬,四无险阻。故凡守定海者,皆视为绝地,严兵待寇,而终未与寇遌。
自成君始,虽由善守,亦若有天意焉。夫人事不至,而听于神,此必败之道,神固不佑也。若人事至,而神应之,盖积感相通之理。况以前贤忠义之风,激发军民万众一心,气势益壮,虽猾悍之寇,有不闻而却避者邪?福成既以定海三忠祠与慈溪朱将军祠事达于大府,请为奏闻于朝,加封号、列祀典。又嘉成君固守定海之功,且得鼓舞将士之妙用,因为甄叙。其大凡如此,并系以乐章,俾定海之民,歌以祀焉。若三公忠勇大节已焯然在,史氏记兹,不具。辞曰:
海思兮云愁,溯迢迢兮碧流,结夫容兮延企,渺神山兮不可求。望九州岛兮黯如雾,吾叱苍龙吹篪兮白鼍击鼓,乘飞虹兮歘上征,吾将叩紫阍兮穷神灵之所处。紫阍兮四开,吴戈犀甲兮光裴回,云为辇兮风为御,羽旄纷兮灵之下。忽被发兮叫大荒,挟猨鹤兮往翱翔,朝丹山兮暮赤水,白杨萧萧兮见昔日之战垒,战垒高兮古骨横。西风起凋冬青,身虽殄兮灵不灭,炯丹心兮照白日,挥长剑兮屠蛟鲸,一扫海宇兮镜再清。天吴歌兮海若舞,驾文螭兮来复去,焘我民兮受天佑顾字误写叶字,西风起字下脱兮字。
光绪十一年岁次乙酉秋八月,钦加布政使衔分巡宁绍台兼管水利海防兵备道护理浙海关监督加三级记录四次无锡薛福成谨撰,例授文林郎、乙丑补行辛酉正科壬戌恩科举人、前功臣馆誊录石门县学教谕毛琅谨书
薛福成所撰碑记开篇称,国家表彰礼遇忠贞节义之士的规格,已超越前代千百倍。效命疆场、冒大难而无畏惧者,没有不受到朝廷追赠官爵、下赐谥号的。并为烈士建立专祠致祭,发扬其精神,永远昭示后代,不仅安慰亡灵,而且顺应民心。道光辛丑年(1841),英军再犯定海。在第二次定海保卫战中,三总兵牺牲,他们分别是浙江山阴人、时任定海镇总兵葛云飞(1789~1841);顺天宁河人、时任安徽寿春镇总兵王锡朋(1786~1841);湖南凤凰人、时任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1777~1841)。
《清史稿》卷372有三人列传云:“葛云飞等守定海。敌至,锡朋初守竹山门,为诸军应援,数获胜。及敌乘雾登晓峰领,以无巨炮不能御,率兵奋击,并分援竹山,所部裨弁朱汇源、吕林环、刘桂五、夏敏忠、张魁甲先后阵殁,众且尽,锡朋手刃数人,遂遇害。久之始得其尸,面如生,耳际有创……敌舰初犯竹山门,国鸿发巨炮断其桅,遂以竹山为分汛地。战连日,久雨,往来泥淖。及敌分三路同时来扑,国鸿奋击,枪炮皆热不可用,短兵拒战,而土寇导敌夺峰岭领,险要尽失,国鸿单骑冲阵,被数十创而殒。”“是役连战六昼夜,毙敌千余,卒以众寡不敌,三镇同殉。”道光帝挥泪下诏,依礼优厚抚恤,但时局纷乱,衙署以经费不足为由,先将三总兵附祀于定海关帝庙的启忠祠。殿宇狭小,其规制与三总兵身份既不相称,经岁月变迁,祠庙在风雨中倾圮,亦无史籍、金石记载他们之功绩,无法满足百姓的祈祷愿求,距今已四十余年。
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爆发。台州知府、湖南湘乡人成邦干驻守定海,到达之日谒于祠下,慨然对诸将士说:“男儿为国事奔走,生当封万户侯,死当庙食百世,除三总兵之外,几乎没有做到的。他们为国牺牲,却作关帝附祀,与朝廷褒忠之典仪不相匹配,我当率先为他们建一座专祠。”此议得到众人响应,开始筹集资金,官绅捐献俸禄,绅士武铭盘主持其事,四个月后,工程竣工。成邦干率众将亲拜堂下,人人无不感奋动容,发誓以死御敌。
光绪十一年(1885)春,法国军舰逼近浙江镇海口,招宝山炮台先后击中其两艘,相持数月,敌军无计而退,宣布停战。当时民间欢言,夜晚看见海滨有神灯无数,葛将军、朱将军显灵助战,才将敌军打退。浙东郡县二十余城安然不受侵扰,如敌寇未至一般。葛将军即葛云飞,朱将军乃金华协副将朱贵(1779~1842),道光二十二年(1842)为抗英军,战死于慈溪大宝山。《清史稿》卷372有传云:“(朱贵)屯慈溪城西大宝山。敌乘胜以二千人自大西坝登岸,贵率所部迎击,毙敌四百余人。再却再进,自辰至申,军中不得食,犹酣战。乡勇忽乱队,敌由山后钞袭,增者几倍。又三舰自丈亭江直逼山下,长溪大营惊溃。贵腹背被攻,怒马斫阵,中枪马倒,跃起夺敌矛奋斗,伤要害,乃踣。子武生昭南,以身障父,同时阵亡。”既然镇海的守备坚固,定海便面临危险,幸而有大海阻隔,传递军书、干粮、武器,都靠夜间秘密渡海通道,虽离法舰很近,却相安无事。成邦干亦昼夜督导勉励部下,严防守备,法舰终不犯定海,和议之后退离。
碑记作者薛福成感慨道,自古海上发生变故,浙江沿海有事,则定海首当其冲。形势孤悬,四无险阻,一般守卫定海者,都视其为绝险之地,严兵待寇,但却终未与寇相遇。虽说成邦干善于守卫,也好像有天意的帮助。如果不能尽人事,只求助于神,则必定失败,神灵也不会保佑。只有尽人事,神灵才会响应,这是感应道交之理。更何况用前贤的忠义之风,激发军民万众一心,会更加壮大气势。即便是狡猾凶悍的敌寇,闻听之后都会躲避。作为宁绍台道的薛福成说,他已将建定海三忠祠、慈溪朱将军祠之事汇报给上级,请求上奏朝廷,为英烈加封号、列祀典。同时拔擢成邦干,嘉奖其固守定海之功绩、以英烈精神鼓舞将士之妙用。
三忠祠的新建过程大致如此,致祀时奏响乐章,使定海民众用歌献祭。薛福成说,三总兵之忠勇大节昭显于世,史书记载已详,在此不作赘述。
最后作赋辞曰:大海悲伤啊白云忧愁,逆流逐远啊碧色大江,缠起芙蓉啊伸颈踮足而望,神山缥缈啊不可企及。俯瞰九州岛啊如黯雾笼罩,我叱喝苍龙吹篪啊白鼍击鼓,乘起飞虹啊急剧上升,我将要叩开天宫啊寻究神灵之所在。天宫大门啊四面敞开,吴戈犀甲啊流光徘徊,云作我辇啊风为我驭,插上鸟羽牛尾装饰的旗帜啊来到神灵面前。我忽然解开发束啊在遥远的地方回望,夹持着国殇的魂灵啊在天上翱翔。早晨游至丹山啊傍晚到达赤水,萧萧白杨啊看到昔日之战垒,战垒高耸啊横躺着将士的枯骨。刮起西风啊冬青也会凋零,身体虽死亡啊灵魂永远不灭,明亮的丹心啊照映着青天白日,挥起长剑啊杀尽蛟鲸,一扫海宇啊使乾坤再宁。听天吴在歌唱啊看海若翩翩起舞,我驾起文采斑斓的螭龙啊飞来复去,祈祷天下百姓啊都能得到上天的护佑。
碑记书丹者是同治举人、石门县教谕、鄞县人毛琅,其书法苍劲秀逸,著有《蜀江吟馆诗文草》。碑上辞后小字“顾字误写叶字,西风起字下脱兮字”,指“忽被发兮叫大荒”的“叫”字当为“顾”,误写为协音字“叫”,以及“西风起”下面漏脱了“兮” 字。
薛福成(1838~1894)是晚清著名外交家、思想家、文学家,1884至1888年任宁绍台道,逢中法战争爆发,临危受命,领导抗敌。1888年升湖南按察使,未及赴任,又改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公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