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卷”,不如加油干
葛高蓉 何英 顾良达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2月30日 第 02 版 )
□葛高蓉 何英 顾良达
年关将至,各地的“检查考核”也开始了“最后冲刺”。有的单位通过送礼品、充话费、发奖金等,为了让数据更“好看”;有的地方为了完成指标、冲高名次,发动员工家人、朋友,占用私人社交平台甚至砸钱委托第三方机构,为某些与考核指标相关的内容进行转发、点赞,忙得不亦乐乎,“卷”得“热火朝天”!
“卷”来自于网络热词“内卷”,现通常用来指相互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导致努力的“通货膨胀”。从2020年成为年度流行语起,“卷”的含义也几经变化、拓展,如今似乎已变得“万物皆可卷,人人都在卷”。“卷”字,越来越成为众人挂在嘴边的热词!
舟山一家银行,为了掌上银行客户端活跃度的考核,让行内员工刷掌银,就可以买到一分钱一瓶的饮料、一元钱一包的酱油。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为了考核“争先进位”,也在推行类似的做法。虽然耗掉了钱物、浪费了精力,但他们认为“不卷不行”,明知道那些只是假数据、假流量,只是“卷出来的繁荣”。
一是“卷”在各类指标考核。实际运行中,“唯数据论”“唯台账论”的情况不在少数,甚至有的部门单位100%完成任务进度后,依然要为了考核名次“争先进位”而冲刺更高的目标。
二是“卷”在形式主义。数字赋能、智慧化建设本应与平台的不断进阶、内容的不断提升、服务的不断优化紧密挂钩,如今却流于形式,不少地方比起了谁在“朋友圈”的“拉票”能力强,谁发动员工更“活跃”。
三是“卷”在个人心态。他卷我不卷,是不是意味着我能力不行、工作不好?甚至很多人通过“表演努力”,想要赢得领导的认可。不断攀比和无效竞争,助长了急功近利的心态,也让“卷,却无用”变得更为普遍。
万物皆可卷吗?且慢!拼命卷,不如加油干!与其把时间耗费在只争一分、多拉几人、低头只看数据的“卷”,何不把心放在钻研业务、提升能力上,放在更加有效的“干”上。工作实绩是干出来的,绝非卷出来的。
应当承认,绝大多数数据指标、考核办法在设立之初,都是出于更好地激发工作活力、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而制定。但在执行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推动工作中的逐级加码,不少任务慢慢“变了味”。如果“卷”在其中,并不利于工作开展,那不如“捋一捋”。
把逐级加码、变了味的考核数据捋捋直,不要只盯住数据不放,“唯数据论”只会让假数据层出不穷;把过度留痕、加重负担的形式主义捋捋清,在制定目标考核任务时,理思路抓要点重实绩,坚决杜绝流于“高大上”、止于表面的考核内容;更要把盲目攀比、无效竞争的心态捋捋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器是本领、是能力、也是良好的心态。与其无效“卷”,不如适时“躺”,学会合理分配工作、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打开视野放眼长远,没有了攀比的束缚,一定会迎来全新的发展。
即将告别2023年,在新的一年,希望少听到“卷”的声音,多看到“干”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