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仓街道:携手“共富合伙人”编织共富新图景

王倩倩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2月24日 第 01 版 )

  □记者 王倩倩

  本报讯  “这里要建一个露天游泳池,旁边就是我们的特色餐厅和民宿,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拉动消费增长。”“这里有不少天然的原木和石头,很适合加工成手工艺品,正好和我的研究方向对口。”……近日,在定海区盐仓街道新螺头村黄沙岙,盐仓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志军和几名“共富合伙人”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积极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

  近年来,盐仓街道依托黄沙岙独有的“山、海、古村落”元素,打响“黄沙·秘境”文旅品牌,联合14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共富合伙人”党建联建机制,充分带动乡村各单位、各群体、各产业从孤立到聚集、从发展到壮大,走出了一条海岛未来乡村共同富裕的样板之路。

  走进黄沙岙,一家家精品民宿隐在青山绿水间,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一抹亮色。游客蒋女士与朋友在享受丰富的午餐后,漫步乡间小道,尽赏生态美景。“我们从抖音上看到了黄沙岙的小视频,里面的风景和小屋,给人一种特别向往的感觉,所以昨天专门从嘉兴驱车来到这里游玩。”蒋女士笑着说。

  难以想象,眼前这些为新螺头村带来收益的精品民宿,之前都是一些破旧的闲置农房。为改变黄沙岙产业结构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村子空心化严重等问题,街道以党建为统领,向全社会公开招募有资源、有实力、有情怀的“共富合伙人”,将黄沙岙打造成“能引人入驻、能衍生内容、能主客共享、能形成共识”并自然产生经济关系的“新乡村社群”,盘活闲置农房和低效利用土地。

  “我们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7412工厂等14家企事业单位成立黄沙乡村振兴党建联建,通过‘单位共建’‘村企共建’‘村村共建’模式,实现村级党建融合集聚发展。”黄志军说。据介绍,联建成立以来,成员单位先后多次会商闲置农房利用、产业招引方向、景观节点打造等事项,谋划打造民宿、“野餐会”等潮流新乡村发展项目13个,解决村民政策处理、项目资金筹集等难题20余个,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

  不仅如此,在盐仓街道党工委的牵头下,一批富有文艺气息的“共富合伙人”陆续走进黄沙岙,租下村民们的闲置房,把老屋改造成一片独具特色的“文艺部落”,让美丽乡村的底色多姿多彩,共同致富的成色越来越足。

  工艺美术师胡悦是第一批入驻这里的“共富合伙人”。几年前的一次采风,让她喜欢上了黄沙岙的宁静美好。特别是看到很多无人打理的闲置房后,她不仅装饰了别具一格的艺术小院,还带着邻里乡亲一起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在这里,我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创作,不被外界环境所干扰。”胡悦说。

  记者在她开设的三美工坊看到,编绳、剪纸、木作、砖雕、渔民画、树脂画、竹编画、石头画等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赏和挑选。胡悦正在手把手地向村民传授工艺编织技术,数十名妇女围坐在一起,边听胡悦讲解,边动手学草绳编织,一片片玉米叶、一根根稻草在她们手中不断飞舞。

  村民穆阿姨说道:“邻里之间聚在一起,可以聊聊天、学手艺,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老年人越活越年轻。”

  随着越来越多的“共富合伙人”入驻,黄沙岙的旅游项目日渐丰富,也有力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在去年开业的“定海米道·盐仓食语”乡野工坊,陈列着特色农产品、衍生品,村民穆永芬正在接待游客。“我现在每月能挣3000多元。在‘家门口’上班,方便照顾老人孩子,我很满意!”穆永芬开心地说。

  黄沙岙依托“共富合伙人”党建联建,打通文旅共富路径,2022年以来,累计吸引游客8万余人次,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0余人,实现农户人均增收3.6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增值近15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4.2%,真正实现了村民增收、集体增富。此外,街道开发“共富新螺头”数字化应用场景,上架“共富合伙人”文创商品、农产品、网红民宿等产品,依托辖区内电商共富工坊培养乡村电商人才,设立4个共富直播间,打造20余人的军嫂主播团队,目前成交订单金额超43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乡村振兴党建联建机制,吸纳更多高质量的‘共富合伙人’,精心打造黄沙岙乡村共富共享示范带,推动产业、文化、合作、互利等深度融合,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黄志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