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让舟山更添幸福味道

何菁 蒋肖琛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2月20日 第 04 版 )

本版图片由市妇联提供

  □记者 何菁 通讯员 蒋肖琛

  入院温馨提示卡做成了卡通形状,空白墙面上涂上了各种彩绘,开着玩具小汽车去接受治疗……这些“儿童友好”元素的加入,让孩子们走进医院减少一份恐惧,多了一份温馨与贴心。

  在南海实验学校长峙小学校区周边,全市首条儿童友好斑马线在此亮相,在原有黑白斑马线基础上,融入“普陀水仙”以及笑脸、拇指等元素,强化了视觉提示度,提醒往来车辆注意礼让行人特别是儿童,创造出更加安全的人行交通环境。

  在新城,位于荷塘月色小区的海鳐蓝托育园是我市首个“宝宝屋”,为辖区1~3岁孩子开展临时托、计时托服务,以满足更多社区居民的幼托需求……市民们应该已经发现,在我们所处的城市舟山,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儿童友好”元素。

  儿童友好是一座城市的温度,也关系着城市未来发展的高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市委八届三次、四次全会报告。今年以来,市妇联(市妇儿工委办)联合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卫健委等相关单位,围绕共同富裕优质服务共享,坚持项目推进,赋能城市建设,点亮民生实事,儿童友好城市结出累累硕果,千岛之城更添幸福味道。

  首个宝宝屋、首家儿童友好医院……

  增添文明城市的“幸福味道”

  儿童友好城市应该如何打造?为高质量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我市搭建了“113N”四梁八柱,出台舟山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制定3年行动计划,明确总体目标和建设方向。同时,发布了“三张清单”,基本单元和涉儿项目都在稳步推进。

  今年4月28日,位于新城荷塘月色小区的民办托育机构海鳐蓝成为我市首家“宝宝屋”,并投入运行。专门为1-3岁婴幼儿提供临时托育服务,破解岛城婴幼儿照护服务短板,打响我市“海岛共富”和儿童友好城市品牌。

  开业当天,附近小区家里有宝宝的许多居民前来捧场。“宝宝屋”里面设置了游戏区、休息区等功能区。与其他托育机构有所不同,这里还专门针对1至3岁低龄段幼儿放置了爬爬垫,并准备了奶瓶消毒柜、温奶器、尿布台等。

  “太好了,有了这个地方,以后临时有事,就可以把外孙女送过来托管了!”市民刘萍说,自己外孙女今年3岁,平时都是自己在带,但她其实也挺忙,淘文化有时候要排练,孩子没人管,一直很矛盾。有了这个“宝宝屋”,等于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而且师资和环境也都很满意。

  “宝宝屋”建设是由市妇联与市卫健委等部门联合推动。在人口比较集聚的区域,就近寻找优质民办幼儿园和第三方早教机构提供服务,详细规定托育机构服务内容和费用标准,提供安全场所,由具备专业资质的照护人员,提供短时、临时托育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建成7家“宝宝屋”。

  除了首个“宝宝屋”,不难发现,今年我们身边出现了许多“首个”,都是与儿童友好这一主题相关:1月18日,我市首条儿童友好轮船“如心轮”亮相;3月31日,我市首个性侵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场所正式启用;4月18日,我市首条儿童友好彩绘斑马线落地;4月30日,我市首批1399辆儿童友好共享单车正式投放,截至目前共有2200辆;6月1日,我市首家儿童友好医院、“医防护”三位一体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临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挂牌启用;6月1日,我市首条儿童友好公交专线启用……

  不仅如此,在以爱护、关心儿童为初心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推进中,我市8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实现了“午休躺睡”;儿童身心健康·“少儿树洞”出现在社区、学校、公园,成为孩子们倾诉内心的好去处;儿童关爱的热情还延伸到四川达州,“我们的巴山娃儿·蒲公英计划”暑期关爱活动中,巴山娃被邀请来到舟山游玩、交流。

  儿童友好城市对舟山意味着什么?

  儿童友好与城市友好的“双向奔赴”

  随着越来越多的儿童友好元素出现在舟山这座城市,也有人会提出疑问,有没有这个必要?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对于舟山来说,意味着什么?又能带来什么?

  2021年国家发改委联合23个部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对正处在以城市化引领工业化、信息化、渔农业现代化的舟山来说,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意义深远。

  数据显示,我市0至14周岁的儿童共有11.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84%。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事关每个家庭,可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以儿童友好促进生育友好,能够让未来更加充满活力,也是充满国家战略眼光的重要选择。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也是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重要人文支撑和现实需要。关心人才、留住人才,就是要着力破解孩子全成长周期社会政策的卡点、堵点,特别是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的长期性难题,才能让人才安心创业、安居乐业。

  “我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与广大儿童和家庭的期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舟山专门针对儿童特点“量身打造”的公共空间和设施不多,大多数是儿童与成人共享的空间,补齐这块短板势在必行,也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比如,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我市引入了“一米高度儿童视角”,针对儿童特点“量身”打造公共空间和设施,这与提升城市品质、城市治理水平、城市文明水平高度契合。

  更重要的是,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更能提升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儿童是最“柔软”的群体,需要人人关爱和全社会的呵护。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我市通过开展“明眸皓齿”“明眸亮睛”“正脊”“润泽心灵”儿童身心健康四大行动,目前已完成学生脊柱侧弯筛查47648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活动250场。创设智慧场景方便学生生活,如普陀二中推出“智慧接送”,破解校园周边拥堵难题的同时确保学生上下学出行安全。“智在阅读”实现小岛本岛图书通借通还,让海岛儿童阅读更便利广泛。

  在这场关心、关爱儿童的“接力”中,特殊儿童也获得了更多的关爱:提前完成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招生目标;开展“圆梦助学”“护爱春蕾”行动,为困境儿童提供助学帮扶全年119人;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服务覆盖146人,康复救助孤独症儿童全年88人。

  深化文旅融合,写好“海”字文章

  打造“儿童友好城市”海岛样板

  深圳市与舟山市同样属于沿海城市,在创建海洋特色的儿童友好城市中,深圳市始终走在前列。如何能把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得更好,近日舟山市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各县(区)妇儿工委办、新城妇工委赴深圳考察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

  考察组一行参加了儿童友好城市国际论坛,全国50多个城市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代表近400人参加此次论坛。考察组一行还考察了福田区和龙华区的儿童友好街区、社区、学校和深圳妇儿大厦。重点了解街区的“friendly”儿童友好体系建设和学校儿童放学学径慢行系统解决方案,关注社区0-3岁儿童托育。

  深圳之行童趣满满,收获多多,考察组都希望在舟山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实践中,能将先进经验学好用实,兼容并蓄。回到舟山后,考察组就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将深圳考察中的灵感进行探讨。

  “除了吸收先进经验,结合舟山实际,我们认为,接下来,舟山在儿童友好城市的打造中,还是要结合实际,深化文旅融合,写好‘海’字文章。”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重点将儿童友好融入旅游产业,融入本土历史文脉,打造一批乡村博物馆、古村落、海洋主题基地。全力打造海洋特色儿童研学线路和研学基地,旅游线路中融合儿童友好元素,打造一批儿童友好型国际海岛旅游目的地,如舟山市科技馆、海上大剧院等,以儿童友好引领全龄友好。

  我市将重点推动城市街道、社区、道路、公园、绿地、机场、码头等公共交通场站以及学校、医院、场馆等各类服务设施和场地的无障碍和适儿化改造。打造一批儿童友好微公园、儿童友好广场、亲子乐园,融入海洋元素及舟山传统文化元素。鼓励社区(村)利用低效空间营造儿童“微空间”。大力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为儿童创造更加安全、便利、有趣、宜居宜学的街区环境。实施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适儿化改造新项目和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建设项目。

  同时,我市将依托市域一体公共服务解决方案,构建儿童成长“城镇15分钟公共服务圈”和“渔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建立常态化制度化巡回公共服务设施、团队和制度,建立离岛群众急难愁盼需求摸排机制,定期开展海岛巡回诊疗和优生优育服务。继续开展“小岛你好”儿童服务行,加强海岛困境儿童救助服务和文化教育服务。

  “友好起航就此刻,乘风破浪到未来,白云朵朵开在船头,对我挥挥手,友好起航去追梦,未来可期的英勇,小小舵手大大远方……”正如儿童友好主题曲《童心向海洋》所唱的那样,舟山儿童友好城市,未来可期!幸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