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盼“服务专区”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简之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2月20日 第 03 版 )
简之
今年,我市首个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设置了综合(诉求)、项目、科创、金融、法治等9个专区服务窗口,打造一站式、一体化的“企业服务超市”,全面提升涉企增值服务能力。其中,由市司法局、市检察院、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通过整合职能资源组建了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法治服务专区,汇集高水平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涉企公证、司法鉴定、商事纠纷仲裁预审和调解、企业合规指导、政策法规宣传等法律服务,精准解决个体化难题,当好企业的“法律顾问”(据《舟山日报》12月5日报道)。诸如此类的“服务专区”如果能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那么整个社会必然充满创新创造的蓬勃生机。
中小企业需要精准服务
相比于“财大气粗”“功能齐全”的大企业,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似乎更需要仰仗公共服务的阳光雨露。就拿法律服务来说,大企业一般都聘有常年法律顾问甚至配备自己的法务,而小企业遇到法律事务了往往是临时抱佛脚,不但显得被动还难免“叫不应”。这个时候,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性也就显示出来了。
最近,一家船舶公司就碰到了涉外公证事务,想对减税申请文件进行公证并为公证书办理外交部和沙特驻华领事馆的领事认证,然后拿到沙特去使用。这事儿,听着就够麻烦的,但经过公证员的梳理就变得简单了:沙特是海牙公约的缔约国之一,《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正式生效后,领事认证环节已可省去,直接办理附加说明书即可。于是,企业委托公证人员一站式办理“公证+附加说明书”,既省了事又省了钱。
法律服务专区运行以来,已先后为70多家企业提供各类法律服务,其中涉企公证44件,司法鉴定6件,仲裁服务类涉企案件受理137件,涉案标的约2500万元,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300余次,为企业解决问题或困难98件。可见,“随叫随到”的法律服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除了应急式服务,法治服务专区能否为各类中小企业提供常态化的法律体检和主动服务,甚至配备“共享法律顾问”?在一切均应依法而行的法治社会,“法律服务专区”无疑是值得进一步深耕的。事实上,企业除了法律服务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多样化服务,有的属于一次性的偶尔需要,有的则是经常性的长期需要。对于建成不足一年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来说,如何做好有求必应的精准服务,探索未有穷期。
新就业群体不能没有“娘家”
对于个体的劳动者来说,“服务专区”同样显得必不可少。身处体制内的人们或许感觉不到这一点,而被称作新就业群体的人们对此应该有切身体会,因为他们还处于不够成熟的职业体系中,在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时,难免会有孤立无援的无助感。尤其是需要维权时,有没有“娘家”是大不一样的。
最近,由市委两新工委、市总工会主办,各县(区)委两新工委,各功能区管委会党(工)委,市互联网、交通、快递行业党委协办的“蓝海红帆·同舟共享”新就业群体冬季送温暖系列活动之暖“新”礼包领取在各地推开,“小哥”们争相领取配有运动棉袜、热水袋、保暖手套、毛巾等物品的1600多份礼包。
事实上,一份礼包并不值多少钱,户外工作者一般也会为自己装备各种“保暖神器”。但即使如此,这些外卖员、快递员、货运司机、网约车司机依然看重暖“新”礼包,这是因为各级党组织派送的礼包带着“家”的温暖,能让人感受到有人管、有人爱的归属感。
仅有暖“新”礼包显然还不够,新就业群体更需要有排忧解难的“服务专区”,这样在遇到困难时就不会求助无门。就拿外卖小哥来说,稍有闪失就会遭到客户投诉、平台处罚,但他们遭受委屈时有没有畅通的维权渠道?他们的劳动保障、薪酬待遇又该找谁去主张?新就业群体从事着相当繁重的劳动、提供着社会需要的服务,但却在很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这应该与相关法律及制度建设滞后于社会发展直接有关。眼下,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新就业群体,工会等组织也在积极为他们建起“娘家”,完善“服务专区”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用优质服务涵养社会活力
就如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新就业群体都需要“服务专区”,快速变迁中的社会对政府公共服务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能否满足方方面面的服务需求,直接关系到相关行业能否得到健康发展,不同群体能否享有公平机会,以及整个社会能否充满生机和活力。
因此,我市建立首个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创新探索不同类型的“服务专区”设置和运行,不失为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的积极举措。在初步的实践中,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消除了不少企业“成长的烦恼”,也赢得了普遍的社会赞誉。不过,面对更为广泛的服务需求,作为供给侧的“服务专区”还需进一步做大做强。
特别是,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通过不断升级“服务专区”的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来满足各类企业特别是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消除服务盲区,增强服务效能,实现以高质量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应及时将“服务专区”的经验做法推向整个社会,让政府公共服务日趋精准化、系统化,并且更加均衡可及,让不同就业群体都能受到恰如其分的温暖守护,使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更加畅通和规范,从而用优质服务涵养社会活力,鼓励更多人走出“舒适区”去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