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渔岛”到“功能岛” 蚂蚁岛精神历久弥新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2月15日 第 03 版 )

  □中共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管理委员会机关党组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蚂蚁岛考察调研时指出,老一辈创造的“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还要继续发扬光大。时至今日,蚂蚁岛精神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这个2.84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岛上,而是内蕴在整个舟山的发展历程中,历久弥新。鱼山岛,10年前还是一座偏远孤悬的小渔岛,10年间在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建设下,如今已成为一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石化岛……随着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一岛一功能”首发工程,黄小双、外钓、金钵盂、马迹山等一个个小岛上发生的变化,折射的是蚂蚁岛精神在舟山大地的深化、实践和升华!

  艰苦奋斗精神永不过时,薪火相传迸发前进伟力。新时代,“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早已融入舟山精神,成为舟山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激荡跨越发展的澎湃动能,成为一代代舟山人向海图强、实干争先,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精神基因。

  艰苦创业,勇开新局

  解放初期,蚂蚁岛流传着一首民谣:“草籽根,挖干净,苦莲菜,整株吞。”蚂蚁岛人民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从无到有改变了蚂蚁岛的落后面貌。此志不改,薪火相传,舟山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从“不产一滴油”,到今天万丈高楼平地起,打造了“油气自贸区”品牌,跃升为全球第四大船加油港,建成全国最大的油气储运基地,全球前列的绿色石化基地,这些都离不开市委市政府、自贸区管委会、全市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聚焦任务,攻坚克难、艰苦探索,一项一项突破、一步一步推进。

  艰苦创业来自于不断的改革探索和创新。围绕着保税燃料油加注,从总体方案下放权限赋予舟山审批资格后,7年来,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对标新加坡,梳理了管理、监管、要素保障、基础设施等密密麻麻的任务清单,聚焦破解改革关键难点,市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次次到国家部委汇报争取,一次次到企业问需求策,一次次专题协调,改革成效越来越多,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目前舟山已集聚国有、民营、外资等船加油企业20家,形成了不同税号油品混兑、一船多供、低硫油出口退税等改革创新成果46项,研究设计了保税油供应舟山船型,探索形成了船加油舟山标准及舟山价格体系,年加注量从自贸区挂牌前的106万吨提升到602万吨,从全球十名以外跃升为全球第四大船加油港,在与新加坡等国家重要港口的竞争中不断提升综合竞争水平。

  艰苦创业更来自于平地起高楼。“刚来那会儿基本没有路,出去检查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最初基地只有几台项目装置时,检查工作靠步行就够了,现在离了车根本不行。”这是岛上参与管理的干部发自肺腑的话,见证了鱼山岛从一片荒芜小岛到全球前列的石化基地,也见证了石化发展史上的“舟山速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完成4000多项审批事项,如今年炼油能力达4000万吨,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7年来,大宗商品储运基地、新奥LNG接收站、波音完工和交付中心、甬舟铁路、金塘新材料项目、鱼山战略新材料等一个个大项目加快建设,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

  过去的舟山,一不产油,二无相关产业,让人很难将油气与群岛城市联系起来,如今却能筚路蓝缕,走出一条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大宗商品领域差异化、特色化改革探索之路,正是依靠着艰苦创业的坚定意志和决心,从无到有,干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敢啃骨头,攻坚破局

  登上蚂蚁岛,走进蚂蚁岛的党建陈列室,我们便能看见一个个鲜活而动人的故事:搓草绳换钱造船、抢建三八海塘、六姑娘石匠队等,生动诠释了以“敢啃骨头”的改革担当来攻坚破局的顽强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要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今天的舟山自贸试验区亦是靠着“敢啃骨头”的坚定风采不断前行。

  油气贸易是自贸区油气全产业链的重要环节。而同时,贸易领域有注册地与经营地之间、经营要素和企业所在地之间、业务复杂性多元性等不同于制造业、渔农业的产业特点。如何更好做到监管与服务并重,也是一块“硬骨头”。而“敢啃骨头”,最根本的就是要真抓实干,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敢于承担责任,不推卸责任,不逃避困难,主动推动破解各类难点堵点问题。

  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自贸区闯出了一条生路。我们下果决之心,开展大调研。成立工作专班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访谈交流、组织座谈会分析探讨等多种形式,深入一线开展调研,系统掌握油气贸易企业经营模式,梳理形成企业经营风险清单、政府部门监管要求清单。用专注之心,组织对标学习。通过拜访业内专家、赴大连等先进地区学习油气贸易企业服务平台管理的经验,厘清政府、平台和企业之间的管理架构、管理模式和管理要素等关键事项。坦真诚之心,听取企业诉求。排摸全市油气贸易企业集聚发展和服务平台管理情况,深入企业和服务平台座谈交流,主动问需于企、问计于企,梳理形成企业诉求清单、管理经验清单。经过反复论证,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油气贸易企业规范提升发展方案》,实施油气贸易企业“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优化危化品许可证申领效率等17项重点工作举措,推进油气贸易领域集成性改革创新。改革成果获评2023年浙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第一批“最佳实践案例”。自舟山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舟山快速推动油气贸易发展,成为全国油气贸易企业的集聚地、制度创新的策源地。企业数量从2017年的不到1000家,到目前突破1万家,年均新设1500家左右,成为全市最高频的企业开办事项。

  “敢啃骨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攻坚破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只有具备这种精神状态和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油气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改革探索,打造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

  勇争一流,放大格局

  如果说艰苦创业,敢啃骨头是革命和发展建设初期传承下来的精神底色,那么勇争一流则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进一步解放思想,塑造更伟大愿景的必然要求。长期积贫积弱的蚂蚁岛,振兴步伐不止于创业,更在于争先。蚂蚁岛依靠改革创新弯道超车、勇争一流:从舟山第一个渔业生产互助组和渔业生产合作社,到全国第一个集生产、供销、信用为一体的渔业人民公社,成为创造出多个“全国第一”的改革先锋,立起了全国现代化渔区“试制度,探新路”的一面旗帜。

  穿越时空的蚂蚁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舟山自贸试验区挂牌六年来,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搭平台、为地方谋发展,累计形成了26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25项为全国首创、32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切实助推了舟山在复杂严峻形势下,成为长三角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级市之一,做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勇争一流不是事事完备、一蹴而就,是紧跟党中央方向的基础上把事情做起来,层层递进,步步为营。舟山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创新沿革也经历了从1.0到3.0的发展路径“蝶变”:从建设之日起就围绕“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提高资源配置能力”这条主线,利用“小岛屿”做“大文章”,聚焦特色港口和岸线资源,从油气产业破题,联动项目建设、金融支撑、海事服务,形成了《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这便是舟山自贸试验区的“1.0版本”的原始框架, 准确的差别化定位助推舟山成为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成果突出,最具辨识度的代表之一。参与自贸试验区申报的同志表示,当年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无数次跑部进京,申报期间在北京集中办公40多天,每夜奋战到凌晨两三点,甚至有的同志带病还坚持工作;为了争取原油非国营贸易资质这条具有较高含金量的政策,能对标国际先进推动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部委同志开展了多轮激烈辩论,最终获得了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并写进浙江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舟山自贸试验区有了成长追逐的“新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舟山自贸试验区抢抓历史机遇,会后马上组建工作专班,对标国际规则,积极研究争取更大改革自主权,经过2年多反反复复研讨、修改、对接、汇报,2020年国务院批复《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的若干措施》,这不仅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首次聚焦自贸试验区特定产业出台系统集成的政策文件,也是全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专项赋权方案。舟山自贸试验区“2.0版本”为舟山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更大力度推进油气储运、加工、贸易、交易及海事服务产业发展,促进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便利化,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推进自贸试验区发展不仅需要横向对比全国其他自贸试验区,更要纵向对标全球能源经济发展大局,是一项不断迭代的系统性工程。进入新征程,舟山自贸试验区正在着力沿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入推动“3.0版本”制度型开放,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围绕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在开放合作中实现经济质升量增,为国家作更大贡献。

  步履匆匆不停,而理论之树长青;时间永是流驶,而精神之灯长明。蚂蚁岛精神引导着一代代人传承,实践,创新,舟山自贸试验区将持续“艰苦创业”的初心,坚定“敢啃骨头”的决心,遵循”勇争一流“的恒心,强化改革统筹谋划和系统集成,在开放创新的蓝海逐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