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医院”,让百姓更有“医”靠

何菁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2月14日 第 02 版 )

新城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设施有了大提升 摄影 记者 张磊

  □记者 何菁  

  有点头疼脑热就往大医院跑,哪怕“隔海过洋”也要到本岛就医……以往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存在一些短板,部分群众面临“看病难”“就医难”的困境。

  近年来,我市从“群众需求”出发,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不断推进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规范化改造,打通居民健康的“最后一公里”,让百姓更有“医”靠。

  12月5日上午,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与市民代表们一起走进定海区双桥街道浬溪村卫生室和新城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距离感受定海、新城两地基层医疗机构的新变化,倾听群众的感受与期待。

  ■民生·实事

  建设、改造基层医疗机构75家,规范化率达91.85%

  为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我市连续4年把“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列为我市民生实事项目,已累计建设、改造75家,规范化率已达91.85%。近5年,我市累计投入2.3亿元,对14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新改(扩)建。

  对硬件进行提升的同时,我市还在软件上下功夫,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以舟山群岛网络医院为载体,为海岛群众开设远程放射诊断、远程心电、远程会诊等服务,每年开展远程医疗服务10万余人次;实施“共享药房”E家服务,医疗机构处方药品可以通过物流途径直接配送到居民家中;在全省首推县级以上医院大型医学检查,一次预约可让患者少跑一次、节约时间一天。

  ■民生·故事

  硬件软件双提升,家门口就医很安心

  走进浬溪村卫生室,白绿色为主色调的装饰,让人身心放松。卫生室内设置了全科门诊、药房、输液室、治疗室、处置室、健康教育室,配置远程会诊系统、心电图机、指氧仪、自动体外除颤仪等设备。去年5月,定海区双桥街道浬溪村卫生室进行了规范化改造,软硬件的提升,让辖区5个村3000余名村民就诊感到更加安心。

  浬溪村卫生室的输液室,设有座椅区和病床区,记者采访当天,3张病床都有患者在使用。今年74岁的村民顾素娣正倚靠在病床上输液,身后垫着一床被子和一个枕头,身上还盖着一床被子。“变化大足嘞!以前这里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顾素娣告诉记者,自己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隔三岔五要到医院就诊。以前没改造的时候,卫生室的环境很差,总有漏雨的情况,墙壁也都是发霉的,更别提有病床可以让人躺着输液了。

  今年70岁的黄亚莉是浬溪村卫生室的全科医生,从1997年开始就在此工作。“办公室还是同一间,但是变化太大了,不漏风漏雨了,还装了空调,硬件设施提升了很多。”黄亚莉说,变化最大的还是“软件”提升,以前病人要开药,药品选择比较少,很多时候不得不到大医院去看病开药。现在有了“共享药房”E家服务,配好的药可以通过快递公司邮寄到病人的家里,还有远程会诊系统可以帮群众预约到大医院的医生问诊。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对于家住新城的市民韩栋巨和郑亚芝两口子来说,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开设的住院服务帮了一家人的大忙。

  11月初,韩栋巨突发中风,紧急到舟山医院治疗,经过10余天的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因为床位紧张,韩栋巨只能出院回家继续康复治疗。祸不单行,偏偏这个时候妻子郑亚芝下楼梯的时候不小心扭到了左脚,导致骨折。“老伴是中风后左边身子不利索,我左脚又骨折了,就一个儿子工作压力也很大,真不知道该怎么办。”郑亚芝说,正在焦急的时候,社区医生告诉她,可以到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治疗和康复。

  10多天前,韩栋巨两口子住进了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给安排了2人间,有独立卫生间和淋浴,3餐都可以点餐上门,还有医护人员上门服务。

  “中风后康复治疗很重要,我现在每天都有中医康复科的医生来给我做康复,感觉好多了,孩子也能安心工作。”说起这段时间住院康复的经历,韩栋巨为这里的环境和服务直竖大拇指。

  今年1月16日,新城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迁至新址,新大楼占地面积11399平方米,由两幢连体建筑组成。3楼住院病房自今年9月28日营业以来,已累计照护患者50人次。

  “住院这块主要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有康复需要的、老年慢性病的、相对病状比较轻的都可以。”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钟素亚介绍,舟山医院每星期还会安排医生进行大查房,对中心医护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和支持。

  ■民声·说事

  家门口的“医院”,如何提供更优服务?

  经过实地走访,市民代表们对群众基层医疗机构设施、环境、服务的提升连连点赞。  

  市民胡晓云非常关注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当得知居民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进行甲流、乙流检测后,连连称赞。“我以前都是去舟山医院,一排队可能就要半个小时以上。”胡晓云建议,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公众号等信息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诊。

  也有一些市民代表十分关注老年群体“家门口”的就医问题。市民代表樊燕希望能够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更多便利,如安排志愿者进行引导等。“居民就医可能有个顾虑,认为社区医院医生的水平不能和大医院比,如果能够建立一种大医院与社区医院医生互助、提升的平台,更能让百姓放心就近看病。”市民代表张陶建议。

  针对市民们的建议与期待,市卫健委基妇处副处长戎珊珊表示,接下来我市将合理布局基层医疗机构,推进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医疗设备提档升级,全面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计划到2025年,实现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率100%。

  同时,我市将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以医共体、健共体建设为抓手,全面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推进海岛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重构升级。重点加强海岛基层医务人员的轮训,全科医学、中医科以及特色专科建设,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设老年康复护理等住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