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海上“融治理” 共绘岛城新“枫”景

葛高蓉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2月11日 第 03 版 )

大综合执法一体化

  □记者 葛高蓉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

  日前,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我市沈家门街道预防化解海上矛盾纠纷工作法榜上有名。

  放眼全市,把“枫桥经验”从陆地“延伸”到海上:将支部建在海上,以筑造“航行的支部”堡垒实现海上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向海上延伸,将智慧化平台、多跨场景应用向大海覆盖;以“一支队伍”融合助推执法协同高效,以集成“一件事”应用构建海上矛调新格局……这都是“千岛之城”舟山开展海上“融治理”, 多维度探索“海上枫桥经验”的生动剪影。

  如今的舟山,正通过不断融合平台、机制、资源、保障和民力,逐步形成以“海陆统筹、多跨协同、社会参与、法治保障、数字赋能”为特征的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海上枫桥经验”之花,正在东海之滨落地生根,一路绽放。

  ◎建强队伍融平台

  形成海洋治理模式新格局

  舟山海域面积大、船舶多、航路繁忙,海洋治理存在问题难发现、难预防、难执法“三大难题”,又往往因为问题横跨多部门、多领域,存在处置流程断链、多跨协同不足、行刑衔接不畅、全链监督困难等不足。面对相关问题,融队伍、融机制……“融”字成为要诀。

  “请前方船只立即停船,接受检查……”今年5月8日下午,马鞍列岛综合行政执法队联合当地乡镇、公安等,在枸杞周边海域开展打击违禁渔获物联合执法行动时,查获一艘三无渔船。执法人员将该船只吊起扣押,以待进一步调查处理。

  对于如今“融合”的“一支队伍”,相关执法人员直言:“改革于我们而言,最明显的改变是整个执法队伍壮大了,执法力量更强了!”

  正如执法人员的直观感受,近年来,舟山按照“深化海洋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形成全国海洋治理舟山样板”的要求,加强涉海“一支队伍”融合,推动涉海部门高效协同、集约治理,“一支队伍管海洋”快响处置效率提升近50%。

  此外,我市涉海部门与司法部门建立商渔共治“六大机制”、渔业执法协作机制、“行刑衔接”海上绿色司法快通道,并不断完善跨区域应急协作机制,海上突出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截至目前,相关险情数下降64%以上,人命救助成功率达99%。

  为构建海上矛盾纠纷一站式、全链条、快通道化解体系,我市还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中心(矛调中心)“一平台融合”机制优势,集成海上解纷“一件事”应用,打通“全链条”“快通道” ,形成海上矛调新格局。

  “通过研发应用海上矛调集成系统,建立分析预警、定期排查、部门协同等五项机制,平台如今已实现海上矛盾一站受理、调处流程一体运行、分析研判一图展示。”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自系统建成以来,平台海上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协议履行率达100%。

  我市还依托有关部门,共建了宁波海事法院“海上共享法庭”, 以“快通道”联调跨域纠纷,运行以来,跨域联调处置各类涉海纠纷2000余件,涉及金额2亿余元。机制、平台的整合,正努力破解舟山海上治理的难点痛点堵点,实现海洋治理模式的全面创新。

  ◎提升智控融资源

  夯实现代海洋城市平安基石

  舟山市共有岛屿2085个,海域面积达2.08万平方公里。茫茫大海,信息资源共享难、安全事故预防难、违法犯罪打击难。优越的港口岸线资源,赋能我市海洋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让我市海域安全管理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如今,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智慧化管控方式,舟山正不断推动涉海数据资源融聚共享,研发建成集各类涉海要素于一体的“智治海安”等多跨场景应用,实现对各类风险因素的精准预警处置,全面提升海上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为舟山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夯实平安基石。

  今年3月1日晚,“智治海安”多跨场景应用突然发出涉嫌走私的高危预警,并把目标锁定定海某海域一艘船舶。值班民警迅速研判,在确认预警信息可靠之后,立即向相关协作单位发出联动打击情报单,执法船艇火速出警,最终在岙山海域成功查获嫌疑船舶。

  原本难发现、难打击的海上违法犯罪行为,如今通过海上反走私、基础设施防护等领域的智控系统,已实现海上风险隐患未动先知、异动即知。2022年以来,通过应用“智治海安”等,我市共破获海上走私、偷渡、运贩毒、非法捕捞、非法采砂等案件1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3名。

  “融资源”的“一张网”,覆盖了海上安全领域的方方面面。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布建视频监控、通信以及气象、水文监测等感知设施,我市在全国率先实现海域雷达“一张网”,建成海上船舶实时动态感知网,以科技护航船舶安全;打造“智控平台”,建成海上云数据库,实现海上安全实时监管、预警管理、报警处置、应急救援和精准执法一体化。近3年间,该平台共处置各类风险预警180万余次,精准率超95%。

  ◎党建引领融民力

  彰显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

  海上作业人员多,渔业安全生产压力大。作为海洋城市,海上矛盾纠纷化解一直是我市人民调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由于纠纷、矛盾产生在海上,动态管理难,发现处置难,调处化解更难。

  为解决这些难题,舟山以党建为引领,把支部建在海上、建在船上,以党员先锋示范引领渔农村群众共同参与“海上枫桥”建设,下好共建共治“一盘棋”,打通海上矛盾化解和风险防范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6月,在普陀沈家门街道海上“融治理”中心“平安小苑” 共享法庭调解室,“平安小苑”负责人携两名调解员,配合沈家门街道平安法治办、司法所和普陀区社会治理中心、法院的调解员,共同调解一起辖区企业安全事故赔偿案件。

  在连续3天面对面、背靠背的多轮调解中,调解员与当事人促膝谈心,耐心安抚当事人情绪,最终推动双方顺利达成调解协议。

  除了积极打造海上“融治理”中心外,我市还将源于舟山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向海上延伸,将8000余艘渔船编组划分为770个海上移动网格,建立“海上网格”党建责任田,优化对海上4000余名党员的管理,筑造“航行的支部”堡垒。

  要想真正实现小事不上岸、矛盾不上交,离不开社会协同参与。近年来,舟山广泛发动涉海企业、社会组织和渔村群众参与海上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使各方真正成为海上治理的参与者、获益者,逐步形成了海上多元共治格局。“海上老娘舅”队伍、“瀛洲红帆”、“红帆示范”先锋船等,积极开展海上纠纷化解、安全联防、抢险互助等工作,成为出海渔民的“主心骨”和海上纠纷调解的“主力军”; 近400支“东海渔嫂”调解员、渔安员等队伍共1万余人共同发力,逐步形成“东海渔嫂”组织化、多元化、专业化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如今,舟山正持续通过基层创新实践,不断丰富以人民为主体的多方合作、多元共治模式,进一步树牢共同安全观、共同发展观等理念。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正日益彰显。

  市委政法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