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探寻蓝碳经济“舟山方案”
我市金融机构聚焦海洋强市建设 大力发展蓝碳金融
牟澜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2月08日 第 06 版 )
□记者 牟澜
2015年,海洋碳汇被纳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随着我国海洋碳汇与蓝碳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和项目实践的持续推进,针对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海洋碳汇增汇手段的金融解决方案、服务和产品应运而生。
在中国人民银行舟山市分行指导下,我市各家金融机构积极探索蓝碳金融,全市蓝碳金融业务得到了不断创新与发展。今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舟山市分行与市总工会联合启动了舟山市蓝碳金融创新大赛,共收到全市申报项目26个,其中9个项目在11月28日的总决赛中同台竞技,并产生了一二三等奖。现将我市银行机构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蓝碳金融创新的优秀项目成果进行集中展示,旨在宣传推广同业优秀经验和做法,形成金融合力,服务舟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1月1日,《海洋碳汇核算方法》行业标准正式实施,成为我国首个综合性海洋碳汇核算标准;2月28日,全国首单“蓝碳”拍卖在宁波象山成交……随着绿色低碳发展关注度的不断提升,蓝碳交易、蓝碳经济快速发展。作为主攻向海图强、向海开放方向的海洋大市,舟山一直坚定不移聚力海洋强市建设,在发展海洋经济、深耕海洋产业的同时,做好保护与修复海洋生态、巩固提升海洋碳汇能力的“大文章”。
在中国人民银行舟山市分行指导下,全市金融机构合力攻坚,绘好蓝碳产业“一张图”。截至今年9月末,我市投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绿色建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重点领域的绿色贷款余额465.57亿元,余额同比增长38.9%。同时,积极运用碳减排贷款、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降低相关领域综合融资成本,截至9月末,全国性银行在舟分支机构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达24.3亿元。
完善顶层设计
筑牢蓝碳金融发展根基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蓝碳金融作为绿色金融下的新兴领域,蕴含着巨大潜力。我市“十四五”规划强调,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壮大船舶与临港装备产业、水产品精深加工与海洋生物产业、现代航空产业、港航服务产业、海洋旅游产业、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生命健康产业,加快做大经济总量。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以金融之力为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提供支撑,2022年,人行舟山市分行印发了《金融支持舟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的行动方案》,对海洋生态保护、传统高碳行业降碳减排、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金融支持要求,积极引导全市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努力匹配全市绿色产业、转型产业的发展需要,倾斜金融资源要素供给。为此,人行舟山市分行组织开展了全市法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完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内部绿色环境信息治理架构,适应舟山海洋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升金融支持舟山减污降碳、海洋储碳汇碳能级,积极创新开发海洋碳汇贷、蓝碳贷等创新类金融产品,引导海洋传统产业低碳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零碳产业发展。
今年,人行舟山市分行又印发了《2023年金融助力舟山市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组织开展金融助力现代海洋产业拓维增能、助力海洋科技创新深化、自贸试验区提能升级、海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涉海金融服务机制优化提升五大专项行动,聚焦蓝海经济,创产品、优服务、强保障,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加快发展与重点产业绿色转型。
工行舟山分行以我市某电力企业的碳排放配额为质押,根据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价格,对该动产进行评估,获批碳排放权质押流动资金贷款3000万元,充分发挥金融在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作用;中行舟山市分行则持续加大对海上风电、LNG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环保设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提供“全周期”碳金融服务;建行舟山分行针对嵊泗洋山“渔光互补”项目独特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其在建养殖棚及公共配套设施核心资产售后回租模式,为企业盘活资产、降低融资成本,在打开资金筹措新渠道的同时,完成了一次绿色金融在助力蓝碳经济发展上的成功探索;杭州银行舟山分行作为我市最早推出保障房绿色贷款认定的金融机构之一,自2019年发放首笔保障房绿色信贷以来,已为原定海西门车站安置项目、廷佐小学南侧安置项目、云枫苑东侧安置项目和周家塘安置项目等保障房绿色建筑提供融资服务,带动建筑有效节能30%以上,拉动海上花园城绿色发展新引擎。在人行舟山市分行、生态环境部门、金融机构三方合力推动和努力下,岱山农商银行创新落地全市首单排污权抵质押贷款业务,为某企业提供20万元的低利率授信支持,解决企业融资抵押物缺乏和不足的困境,截至目前该行累计为小微企业发放排污权抵质押贷款40万元。
强化金融支撑
优化蓝碳产业发展环境
面朝大海,山海呼应。在“吃海”的长期实践中,水产养殖业、修造船业、捕捞业等传统优势行业走上了产业绿色升级的道路。但与过去海岛人“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不同的是,如今的“知难而进”始终有我市金融机构的保驾护航。
2022年末,宁波银行舟山分行启动了由航运信用专案、航运项目贷款、渔船主信用专案组成的“蓝色海洋”系列信贷项目,目前共计向18家航运企业投放航运信用专案贷超4900万元;发放船舶抵押贷款21笔,合计2897万元;发放渔船主信用专案贷款43笔,投放金额2726万元,助力海洋传统产业逐步完成绿色低碳转型与发展。嵊泗农商银行专注贻贝产业链,在对养殖户批量授信、与当地政府合作推出“贻贝养民证”的基础上,大力支持新型贻贝养殖浮球替代工作,单列1亿元信贷资金用于该项工作,合力吹响海洋生态修复号角。
“深耕‘蓝碳’经济示范岛和海岛特色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服务,强化‘一岛一品’‘一县一业’金融赋能,为海岛特色产业和重点领域提供定制金融服务。”根据《2023年金融助力舟山市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推动我市绿色金融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指引,农行舟山分行不仅做完必答题,还填满了加分项。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海洋经济新业态,已成为我国应对近海生态环境恶化和渔业资源衰退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海洋生态文明和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该行将海洋牧场作为蓝色金融着力点之一,针对个体经营者、养殖、加工企业等海洋牧场组成部分,在运营中面临的资金投入大,回笼周期长,销售渠道单一,易受市场价格波动及自然灾害影响等情况,从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个方面,为舟山海洋牧场设计打造三流畅通、高效协同的“渔+政+银”金融赋能场景——“蓝海金融智慧牧场”,不仅帮助消除信息差、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支持,还可实现海洋牧场的生产者供应链闭环运行“畅通无阻”。
定海海洋农商银行以新建村为试点,积极探索“净零碳”乡村建设路径,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全面推进“净零碳”乡村建设工作。在与马岙村、光华村、余家村等6个示范点签订8000万元意向授信协议后,还创新在原增信的基础上新增村民绿色信用分评定模式,以评定分数为依据给予授信额度的调整和利率优惠,为示范村村民树立“净零碳”理念,提升参与“净零碳”乡村建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