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面完成农贸市场“生鲜灯”整治

不准再给肉类制品“加滤镜、开美颜”

虞仁珂 刘云磊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2月05日 第 02 版 )

  □记者 虞仁珂 通讯员 刘云磊

  本报讯  在菜市场看上去很“鲜艳”的肉,怎么买到家就变色了?这里面的“窍门”就在于生鲜灯“加滤镜、开美颜”效果。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12月1日起,全市范围内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

  近日,记者来到定海昌东菜场,这里分别有销售猪肉、鸡肉和牛肉的摊位各1家,这些摊位都使用了普通的照明灯光,肉类呈现本来的面貌。随后记者又来到新城高云菜场,这里共有4家肉类摊位,共安装16盏照明灯。据市场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今年7月起,这4家摊位已全部撤下“生鲜灯”,改用普通照明灯。

  据了解,以往经营者普遍使用的“生鲜灯”,是一种带有灯罩的LED光源,灯光的颜色偏红,导致部分肉类色泽出现“失真”。而现在改用普通照明灯,能让消费者清楚地看到肉的品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初,市场监管部门以放心农贸市场肉类摊位为试点,通过开门整治、引入标准和部门联动等举措,对全市51家放心农贸市场肉类交易区发现的713个“生鲜灯”,全部调整安装成符合合理技术值的灯具。

  今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后,我市全面铺开了“生鲜灯”整治,范围拓展至全市所有农贸市场的生鲜食用农产品摊位。组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场管理人员、经营户和消费者代表等实地对比实验,就灯具感官、替换灯具、肉品质量等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截至11月底,累计排查替换不合理灯具1551个,对标整改完成率100%。

  据了解,我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联合属地检察院开展“生鲜灯”整治“回头看”合规调查,对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