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红色工坊”助力打造“五渔”共富示范带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1月30日 第 02 版 )
□驻嵊泗记者 胡园园
通讯员 郑思思
近日,在嵊泗县五龙乡黄沙村的“一阵风”摄影工作室,五龙乡党委书记顾晶锦与乡里的几位“共富合伙人”促膝长谈,开展了一场关于“消费新趋势下 海岛新业态如何破圈”的话题讨论。大家各抒己见,顾晶锦认真倾听,还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
在五龙,与“共富合伙人”定期举行交流会,已经成为乡党政领导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近年来,五龙乡发挥党建统领优势,依托“共富合伙人”“党建+”计划,通过串联“共富工坊”,融合“东海五渔村”“一村一坊”党建品牌和文旅特色,打破每个渔村的孤立发展和同质化竞争,逐步形成全域统筹、产业串联、价值趋同的发展体系。
如今的黄沙村中心街,又被称为青年创客街区。随着“共富合伙人”带着新业态入驻村庄,这个曾经的传统渔村渐渐变得时尚起来。在“礁石茶咖”喝个下午茶,在“乡村笔记研学工作室”学习扎染,在“主题美术馆”感受渔村的变迁……丰富的业态,为村里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一切改变,源于今年4月的一次政企合作。当时,在五龙乡党委牵头下,黄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杭州山舍乡建乡村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办“强村公司”,并打造“文艺供销”共富工坊,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
“村里把闲置的宅基地出租给企业,由企业打造新业态。这种村企合作方式,有效助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形成企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富的良性循环,同时也提升了村委班子的带民致富能力和基层治理能力。”顾晶锦介绍说。
得益于村里的发展,黄沙村村民王永兰在村口的“一阵风”摄影工作室,找到了一份保洁工作。“每个月有4000元的收入,最重要的是离家近,不用像以前一样刮风下雨也得赶去城区上班。”王永兰对目前的这份工作很满意。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文艺供销”共富工坊是五龙乡7大共富工坊之一。此前,乡里根据每个村的特色,通过党建联建精心培育“一村一坊”,精准定制“一坊一策”。如“五渔红宿”“东海渔画”共富工坊主要推动民宿产业的改造提升和集聚发展,同时以“渔民画”衍生产品增加村集体收入;“红色研路”共富工坊整合各村党建阵地,发展研学产业,形成集导览解说、沉浸体验、培训会务、餐饮民宿、文创周边于一体的产业链闭合圈;“鱼虾满仓”共富工坊发展渔业电商产业,探索“旺季经营民宿、淡季售卖海鲜”的模式,做活海鲜“从海上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如何更好地帮扶乡村共富工坊发展,吸引更多的“共富合伙人”?五龙乡出台了新业态扶持办法,推出“海岛民宿贷”“家风贷”“乡贤复产发展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共富工坊提供创业帮扶资金。此外,积极盘活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建阵地,用于“共富工坊”生产、展示、销售、仓储。
今年,五龙乡还设立了共富工坊服务中心,建立理事会工作机制,通过“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激发在地创客的创业活力,破解各个工坊分散发展、产业规模难以形成、优势难以发挥的问题。截至目前,今年五龙乡已吸纳企业主理人、新业态业主等10人进驻,落地各类合伙人项目14个。
对于未来发展,顾晶锦已有了清晰的思路。“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共富工坊’平台,吸纳更多高质量的‘共富合伙人’,共同探索党建联建利益共结的共富机制,双方携手打造共富党建示范带。”顾晶锦说,在后续共富工坊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将融入更多红色元素,发展培育两新党员,不断提升村社工作人员的致富能力以及基层治理的能力,真正推动全乡4个渔村组成乡村共富圈、绘制共富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