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山法庭:走“情”“法”两全路
陈瑶 胡诗婕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1月29日 第 02 版 )
□驻岱山记者 陈瑶
通讯员 胡诗婕
“请你回去问问石法官,下次能不能再来社区给老年人开一堂反诈普法宣讲课?”11月2日,岱山县衢山镇瀛洲社区工作人员听完普法宣传,又向法官预约下一次“点课”。
春去秋来,渔船里、田坎上、道地中,都留下法官普法宣讲的身影。这些年,岱山法院衢山法庭的法官和基层村、社区基层密切联动,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调解优先,筑牢纠纷化解基石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诉源治理是“枫桥经验”的应有之义。衢山法庭依靠、组织和发动群众,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王理事长,你们合作社渔船和收货船对货款产生纠纷了,我今天向你请教一下去年螃蟹的价格……”日前,衢山法庭的法官陆启立奔波在镇内几家渔业合作社之间,为手上的调解案件做着准备。
“接触到渔业案件纠纷,才知道渔民做买卖的规矩。”陆启立告诉记者,“每年先给螃蟹,收货船帮渔船垫付一些渔民工资等启动资金,来年再支付符合市场价格的尾款。”这过程双方都是口头协议,然而鱼货市场价格变动很大,一旦发生纠纷,“公说公有理”的场面让法官也会一头雾水。
对此,衢山法庭健全适渔审判机制,会同镇渔办、海事局、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发动镇内5家渔业合作社、“瀛洲红帆船”、东海渔嫂、新乡贤等群众力量,建立涉渔纠纷联调机制,适合渔区的“定纷止争”工作模式在实践中成型。
“我问过三家渔业合作社,你诉求的货款有些高了。等这一水回来,你和被告还有合作社理事长,到合作社共享法庭,一起坐下来再进一步协商。”陆启立厘清资料后,联系到原告,当场预约了下次调解。
衢山法庭负责人石鹏超介绍说,诉前调解就是要讲情讲理讲法,法官首先要专业,情理都说通了,法就八九不离十了,矛盾也能化解了。去年,衢山法庭共有诉前调解案件280个,成功化解率为55%;今年截至目前,法庭收到诉前调解案例168件,成功率已达66.7%。
为民解难,提升诉源治理质效
石鹏超告诉记者,今年5月刚到衢山工作的他,此后每个月都能碰到属于海事法庭管辖的当事人上门。
群众来了,不能往外推。“法官,我卖了缆绳给一个船老大,货款没给,现在找不到他了……”前段时间,衢山一名个体户找到庭里,为的是一起本该由海事法庭负责的案件。得益于衢山法庭与海事法庭建立的涉渔涉海纠纷协作机制,石鹏超迅速对案件进行了处置。
义务为群众办案,扩大自身工作职责,这一特色工作机制已经沿用十余年。“告知当事人需要的证据材料,帮助拟出诉状,在‘微法院’上立案,做好笔录,谈好赔偿责任和赔偿标准。”石鹏超前置了该由海事法庭法官下衢山做的事情,并找到另一方当事人,双方同意调解意见,签署调解协议后,衢山法庭再将相关材料寄到海事法庭进行司法确认。
据介绍,衢山法庭相比海事法庭是“土专家”,本地案件熟门熟路,也能第一时间召集出海时间不定的当事人,将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2020年来,衢山法庭已累计联动化解涉渔纠纷80余件。
此外,衢山法庭还创新船板找人、候潮调解、伏休执行等特色司法措施。从“枫桥经验”到“诉源治理”,从“调解的策略”到“纠纷的调解技巧和解决办法”,该法庭一直致力于走“情”“法”两全的“海上枫桥路”,让当地群众近距离感受法律,将司法服务下沉到基层一线,实现矛盾纠纷源头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