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擦亮清廉底色 忠诚守护最美“警”色
李琰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1月23日 第 06 版 )
□李琰
“君子小坪”“廉韵长廊”“清风话室”……走进定海区公安分局盐仓派出所,一个个抬头可见、驻足可观的廉洁文化元素逐一映入眼帘,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出“进门有印象、抬头受教育、出门得警示”的崇廉氛围。这是定海公安纵深推进清廉公安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积极打造“一所(队)一品”清廉品牌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定海公安深化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坚持政治引领,厚植廉洁文化,全警全域一体推进勤廉建设,聚力打造海岛特色的“海上清舟”定警样板。
坚持从严管理,制度健全“源头”清
“谢谢刘警官,让你费心了,无论如何你都得收下这只大鹅。”9月27日,一见到城东派出所民警刘方杰,苑女士就把手中的蛇皮口袋往他怀里推。
“姐,心意收到了,但东西坚决不能收。帮你追款是我应该做的。”刘方杰一边张罗苑女士坐下,一边拿出《定海公安民警辅警廉政守则》向她解释。这样平凡的廉洁小故事,常在定海警营上演。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年,定海公安以“构建一套评价体系、做强一个访评中心、创评一批示范标杆”的“三个一”目标为引领,先后召开会议30余次,梳理细化形成评价内容49项,修订完善全区清廉公安建设方案和任务清单,逐级成立“一把手”挂帅的领导小组,刚性落实“六层五级”层级责任体系,制定出台《队伍“四色”管理实施办法》等12项规章制度,切实把廉政建设“软指标”变成 “硬杠杠”。
在此基础上,以“警红定海山”党建品牌为牵引,积极探索“单位—行业—区域”清廉共创模式,与23家驻地部队、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形成警地“廉”盟,全力推动全警清廉建设理念、思路、方法迭代升级,持续擦亮清廉底色。
坚持抓早抓小,监督常在“底色”新
“以后工作要讲方式方法,与老年群体交流要耐心更要细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记多思才能把工作干好。”近日,定海区公安分局督察审计大队大队长孙峥辉在“廉话会”上对群众工作做得不到位的新警进行点评。
在清廉公安建设过程中,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系列举措还有很多。除了综合采用警示教育、廉政研讨、特邀监督、家属助廉、结对帮扶等方式织密监督“体系网”,还创新应用“智慧督察”模式,逐级规范建立“岗位风险图”,采取“一事一监督机制”,确保风险查控在初始阶段、问题整改在萌芽状态。
今年,定海公安不断增强“抓前端、治未病”的行动自觉,以源头“预警”、过程“联防”、督考“激励”为抓手,不断深化“6+X”大监督机制,推动纪委、政工、督察等监督力量协同贯通,高效运行警风民意访评中心,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先进榜样”“反面典型”的带动、激励和警示作用,落实落细“全周期”闭环管理,点亮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探照灯”。
目前,已累计开展廉政教育15场1000余人次,主动上门纳谏、开门评警80余次,排查梳理廉政风险点132个,对应制定防控措施108条,预警整改苗头性问题62个,发布督察通报45期、警风民意地图9期,181个群众来电来访得到满意答复,12389投诉问题均查证清零,全量回访警情16051起,首访满意率达99.61%……
沉甸甸的数据背后,是定海公安今年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与坚定,一刻不停推动清廉建设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实现队伍违纪违法问题“零发生”,半年度“群众一感一度”测评和县区公安综合评估均列全市第一。
坚持文化浸润,忠诚守护“警色”美
“巧妙将廉洁文化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让大家在观赏美景的同时,耳濡目染地接受廉政文化熏陶,真不错!”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海山公园“廉润园地”播放着全国公安英模夏骑兵烈士、林剑所长,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王英等事迹影片,吸引众多群众驻足观看。
说到海山公园的“廉润园地”,很多市民游客都会竖起大拇指。如何做到清廉文化“活”起来?定海公安结合“对标六问、深化六我”实绩争先活动,不断丰富清廉文化载体、创新宣教方式,联合区纪委监委共建示范基地,借力省级廉洁文化教育基地打造“公安窗口”,积极创建“盐警务”“海山廉情”“亲清相廉”等“一所(队)一品”特色品牌15个,切实将清廉文化渗透融入党建文化、阵地建设中,充分营造“一步一景话清廉”的文化氛围。
廉洁文化建设效果好不好,落脚点还在于能否解决实际问题。
“上午报的警,下午就把偷驾驶室设备的小偷抓到了。”“金塘所的廉洁文化阵地建设方案,可否借阅参考?”“希望针对企业中层干部上‘廉堂课’,进一步增强大家的廉洁从业意识。”近日,在“警企廉盟”例会上,16家企业50余位代表与公安民辅警欢聚一堂,畅谈护企优商的成效与建议。
今年,该局将“清廉公安”建设与服务保障三个“一号工程”、亚运安保维稳等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精心推出为企服务“定”系列品牌,创新“马上确权”“金智码”应用,样板化打造商(协)会警务联络站(点)6个,侦破3起串通投标案,涉案金额2.7亿元,助力营造“浙里定好”最优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