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的“慢三”
刘小红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1月14日 第 05 版 )
□刘小红
一次偶然的机会,回老家看望婆婆,无意看到了一个搪瓷洗脸盆。乳白色的盆底里,鲜红地印着:一九八五年春节慰问,落款为:顾县乡教育组。
1985年的洗脸盆,我婆婆把它保存至今,几乎完好无损。公公离开将近15年的时间里,婆婆每天用它来洗脸,浇花、种菜、洒水,按部就班,有条不紊。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公公是一名教师,而婆婆是一位从来没有上过学的家庭主妇,大字不识几个。她一辈子都听公公的,满眼都是对文化人的尊敬和崇拜。由于公公的工作性质,婆婆变成了公公坚强的后盾,常常一个人在家里拖儿带女,任劳任怨默默地支持公公的工作,一门心思相夫教子。
他们之间从来没有说过甜言蜜语,更没有“我爱你”这样的言语。公公每次回来休假,婆婆总像过年一样忙里忙外,做的饭菜都是公公爱吃的。公公爱吃炸酱面,每个周末,婆婆就会提前揉好大大的一团面等着公公回来。炒得香香的肉末,剁得精碎的胡萝卜和木耳,再加上青翠翠的香葱、红油油的酱汁,熬好后撒在刚出锅的筋道爽口的手工面上,那诱人的酱香味满院飘香。
在等待中,公公总算回来了,再也没有离开婆婆半步。
后来,公公被查出得了帕金森综合征。那一天,婆婆并没有表现出过度伤心,只是怔了好久,悄悄抹去了眼角的泪花,紧抓着公公的双手,一路都没有松开。得病后的公公身体行动多有不便,吃喝拉撒都需要人陪在身边。为了让身体不失运动机能,公公每天需要将近10小时的身体按摩和5个多小时的肌体锻炼。瘦小的婆婆双手拉着公公的手倒着走,踉踉跄跄,磕着碰着是常有的事,婆婆心疼得不行,公公却总是像个孩子,憨憨地笑着,没有半点怨言。长年累月,两个人的步伐在艰难的磨合中越来越协调,远远望去就像两个人的“慢三”。
这种“慢三”,一跳就是十年。其间,虽然也有我们儿孙的不断加入,但公公还是习惯和婆婆手拉着手走。十年里风雨无阻,两人的身影成了村里的一道独特风景。
公公过世那年,突然之间婆婆的身体和精神都苍老了很多。她抚摸着公公的照片没有掉泪,只是一遍一遍地说:“如果他还活着,哪怕是躺着不动,我也可以守在他身边说说话。”这样的情景我们儿孙都看在眼里,公公生病将近十年,都是婆婆寸步不离精心照顾。
公公过世后的多年里,我们想接婆婆到身边来住,时常被她婉言推辞。只是在寒冷的冬季,她会到我们有暖气的房子小住几个月,其他时间还是执意要回到老家去,住在她和公公一直生活的老房子里。那里或许有她更多牵挂和寄托,也或许有她和公公一辈子的回忆。和很多老一辈父母亲一样,他们没有山盟海誓却可以相守百年。
看着这个保存了30多年的搪瓷脸盆,我和爱人相对无言,却早已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