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事件智能可转 信息便捷可查 监控按需可看
“岱山城市大脑”数据支撑 基层治理“一网统管”
陈立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1月13日 第 02 版 )
□通讯员 陈立
破解“人少事多”的治理困境,有效回应基层治理中复杂的信息需求,提升基层治理的协同性和精准度……五年来,岱山依托“岱山城市大脑”不断深化落实数字化改革,坚持统筹县乡体制改革,突出数字化手段运用,推动“基层治理四平台”体系架构不断优化、综合指挥逐步完善、智治能力持续提升,为基层治理四平台做好支撑作用。
2019年,岱山正式出台《岱山县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意见》,为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强县指明方向;
2020年,数字岱山创新大厦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数字岱山”从理念变成现实;
2021年,实现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城市管理更显智慧;
2022年,在交通管理、出行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多个智慧场景应用落地,数字赋能城市发展,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2023年,在全省高质量“一网通办”率排名第一档、全市第一,超期受理、办理率合计0%,无安全事件及服务不可用事件扣分……
智慧赋能 打造事件协同“一中心”
如何快速响应群众的各种诉求?如何推动事件快速流转?如何让各单位、各部门工作高效协同?“岱山城市大脑”以事件在各单位间按设定机制智能流转为突破口,积极做好“任务管理一屏指挥,流程配置便捷搭建,应用登录一个入口”。
“东沙镇桥头菜场门口车辆违停,请尽快劝车主驶离……”日前,该县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在收到上述提示后,立即给东沙镇基层治理四平台服务中心发去通知,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联系网格员。5分钟后,车辆离开。
“我们对前端视频监控AI赋能,通过智慧感知形成事件,然后通过流程派单、处理,信息转给哪个部门、用时多久、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在平台上都是全流程可见的。”该县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岱山城市大脑”利用社会治理大联动平台与基层治理四平台系统的双向互通优势,同时配合任务管理模块建设,与“乡镇、村社、网格”贯通,实现多跨事件和任务目标的闭环管理,也突破了原来部门单兵作战的形式,真正实现了高效联动。
有别于之前的单一型应用,“岱山城市大脑”以社会治理大联动协同应用为平台入口,开发“流程配置中心”模块,职能部门可按照线下工作机制自定义灵活配置线上的工作流程,让搭建事件流程像做PPT一样简单。截至目前,岱山已经建设完成了“平安精智”“宗教智巡”“民生小事时时督”“数智协商”“创城积分管理”“兰秀积分卡”等11个“一件事”集成应用。
而针对乡镇、村的系统多、数据多头报等难题,“岱山城市大脑”则开发建设“应用集成中心”,汇聚县域内23个社会治理类多跨应用场景,形成社会治理应用功能集。“一个入口”联接多个应用,“一窗授权”全平台登录,为基层赋能、减负。
数据集成
激活信息查询“一张网”
该县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在调研中发现,基层工作数据查询需求大,但是传统的数据库软件使用门槛高,受限于技术能力、数据治理水平、数据安全防护等问题,基层在工作中往往要花大量时间重复采集、多方对接数据,导致效率低下、工作繁重。
“岱山城市大脑”针对这一痛点,以“基层数据通”应用建设为抓手,推动数据统一采集、集成治理、高效使用,让基层普通工作查询数据像使用百度一样简单。
“落实残疾人补贴政策需要全面而又准确的数据支撑,需要去多个部门查资料,现在通过‘岱山基层数据通’应用输入该残疾人的身份证号码,就能快速了解其个人社保、就业以及家庭情况。”该县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人社局工作人员也能通过该应用查看初级、中级职业工作者的证书情况,高效通知相关人员参加各类培训以及考试。
据介绍,“岱山城市大脑”以县级公共数据平台为数据源基础,以浙政钉为入口建设了“岱山基层数据通”应用,搭建1个县级数据仓、7个乡镇数据仓和5个专题数据仓,对省市回流数据、本地归集数据、物联感知数据进行全面“清洗”,目前,已归集1.5亿条数据、1211个数据目录。
除此之外,该县大数据中心还长期提供专业的培训和运维,培育数据使用习惯。各单位使用人员通过简单点击或者查询输入,可以按照安全防护规范要求展示全量数据信息,对数据做自定义动态分类,融合碰撞数据输出结果等,满足基层工作者的数据工作需求,有效做到减负赋能。
监控汇聚
实现治理区域“一屏显”
整合传统视频监控、人像卡口、人脸门禁、高空瞭望、水位分析等类型物联感知设备12132个,通过设备直接对接方式获取9000余个视频监控数据;通过平台对接方式,获取来自公安、城管、边检、运营商等十余个县级业务系统平台的3000余个视频监控数据,编织形成县域视频感知网;依托“海上一体化平台”,突出岱山海洋感知能力建设,集成“岸基AIS”、海事VTS、雷达站、海洋生态浮标、潮汐自动监测站等核心海域的智能感知设备33个,以及船载AIS、船载北斗终端、船载雷达、应急无线电示位标等船载设备7000余个,形成具有海岛特色的全域感知网……岱山打通壁垒建立感知中心,实现海陆全覆盖。全县各部门、乡镇按需申请物联感知设备数据,监控视频、雷达数据随时可看可查,显著提升基层四平台综合指挥调度能力。
算法赋能,“岱山城市大脑”还拥有85种各类视频AI算法,5200+TOPS的AI算力,全域实时智慧感知。
去年,首批由该县数字海洋实验室研发的船舶识别智能终端和海洋智能感知浮标等两款海洋数字化产品正式发布,并面向全国进行销售。其中,船舶识别智能终端已应用于官山大桥,通过影像模块,可远程测算船体高度、宽度等各项数据,以高度为例,一旦航向大桥的船只船身高度超过官山大桥最大限高,终端可自动通过安装在桥身上的定向音柱,向对应船只发出警报。该产品最远测算距离超过6公里,能为桥梁防撞应急预案的启动,争取应急反应时间。
该县交通部门在疫情期间,通过对60余个无人码头的视频监控后台部署人员、车辆AI识别功能,有效防止了违禁船只、人员的靠岸;城管部门和各乡镇长期利用垃圾满溢、车辆违停、违章摆摊等视频算法助力城市治理……通过智慧治理大联动协同应用实时捕捉到了AI事件后到基层治理四平台,显著节约人力、提高管理效率。
目前,岱山县人民政府和海康威视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以成立的合资公司海莱云智科技有限公司为平台组建了专业的运维团队,长期提供算法更新、优化训练,并为全县基层四平台工作人员提供技能培训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