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公安按下“快捷键” 跑出政务服务“加速度”
吴亭 王珏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1月09日 第 05 版 )
考生通过预约办理在晚上办理身份证及临时身份证
□吴亭/文 王珏/摄
“态度好一点、说话甜一点、关怀多一点”,在定海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一条暖心的工作准则被醒目地印在接待手册上。
实事应该实在哪里?怎样才能把实事办得更实?近年来,定海区公安分局坚持“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指向,以“公安大脑”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公安政务服务数据资源整合、破除部门壁垒、优化服务流程,系统性重塑公安政务服务一体化工作体系,打造“随时随地办”服务品牌。
聚焦民生警务,数据赋能提质增效
高效不高效,群众感知最重要。“不用往返老家就给孩子上了户口,省事又省钱,人民警察真为老百姓办了大好事。”去年12月,户籍位于安徽的林先生来到定海政府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办理其女儿的出生申报户口,通过“跨省通办”服务专窗,工作人员点点鼠标就办好了业务,他禁不住为公安机关的便捷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以来,定海公安有效延伸服务触角,进一步升级完善定海“互联网+民生警务平台”,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及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共10个网点均设“一窗通办”窗口,汇集治安、户政、监管等警种各类业务,大幅度缩减办事流程,真正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跨省户籍迁移业务660笔,跨省出生申报52笔,跨省首次办理身份证824笔。同时,推行证件照“一窗通拍 全域应用”服务,群众只需在公安任意窗口“一次拍照”,便能在户籍、出入境、车驾业务上实现“一照通用”。优化证件拍照流程,解决涉及群众人像采集140个事项重复录入问题,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创新服务模式,解决“急难盼愁”
近日,身在外地的丁先生通过“马上确权”进行线上委托,为其未满16周岁的儿子首次办理身份证,避免了远距离高成本来回奔波。高效便捷的背后,得益于定海公安创新研发并在浙里办上线的“马上确权”数字应用。该应用主要针对跨省跨国、务工求学等第三人无法到场的特殊情况,通过定向发送材料清单或确认书、视频人像识别功能,避免群众“多次跑、多头跑”难题。
为解决企业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定海公安为群众打造“10分钟办事圈”,设立“幸福驿站”“5G智助警务站”“24小时无人自助警务超市” 。依托“山海服务”“助跑小队”“背包警务”等方式开展上门服务,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员等特殊人群解决办事难题。针对考生等特殊对象提供“绿色通道”“爱心窗口”等快速服务,实施延时错时增值服务。周六提供涉民涉企高频事项错时服务,工作日午休时间实行延时预约服务提供预约、延时服务200余次,上门服务30余次,用实实在在的服务让群众办事感受到温度、力度和速度。
聚焦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
6月1日,定海区行政许可服务科联合小沙派出所民警在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开展“11087·舟到在浙里”为企服务活动。其间,为外省籍员工提供证件照拍摄136人次,协调企业改造闲置厂房,设立“职工之家”,同时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开展座谈,针对性对其需求提出建议。
主动跨前一步,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定海公安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为企业开辟“一对一”专属通道,组建警企联络服务群,择选优聘“项目警官”“为企服务专员”47名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所思所想所盼,上门“问诊”企业困难,“清单式”简化企业办事流程,做到精准服务、供需对路,压缩办事时间,提升服务质效,原本需20个工作日办结的特种行业许可证现在仅需3个工作日即可办结,实现了政府所做与企业想做“同频共振”,着力打造“定专心、定安心、定省心、定放心、定舒心”的“11087·舟到在浙里”“定”系列品牌,全面助力打造“浙里定好”的最优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