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味”节庆提升乡村附加值

展茅:绘就“全域共富 城乡和美”新画卷

陈瑶 滕忠平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1月07日 第 05 版 )

记者 姚凯乐 摄

记者 姚凯乐 摄

  □记者 陈瑶 通讯员 滕忠平

  稻菽卷起千重浪。丰收,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最大的期盼。

  11月4日,2023年中国·舟山(普陀)农民丰收节在普陀展茅田园综合体举办,普陀海稻音乐节暨第二届乡村咖啡生活节活动也在11月3日至6日在此“合体”上演。

  乡村节庆活动,一端连着文化和生态,一端连着产业,在提升乡村知名度、增加农民创收、促进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度挖掘地域文化、拉高村民和农户参与度、发展高质量服务业、多渠道开展营销……在这样的乡村节庆中,展茅街道通过“组合拳”提升节庆综合效应,努力实现全市“农业发展看展茅、农村游学逛展茅、农民创客来展茅”三大目标。

  “大展螺门头,有天呒日头”的展茅早已蝶变。而如何走向现代化乡村2.0版本,让乡村生命力长盛,展茅有着自己的路。

  提质增效 

  绿色生态“新农业”

  以挂满稻穗的稻田为背景,东海渔嫂们身着金稻配色的舞蹈服,加入丰收节的庆祝队伍。弯着腰摇曳割稻,“嘿咗嘿咗……”田间辛苦劳作的妇女们喊着口号,带着满载金黄的稻穗,一张张笑脸见证仓廪的充实。

  丰收节的开场舞蹈表达出农民们最深刻的喜悦。现场,50组亲子家庭创作了百米长的秋收画作,孩子们在纸上绘丰年,又“跃身”浸入稻海中体验秋收割稻,金色稻穗间隐隐约约透出孩子们红扑扑的笑脸。

  乡村节庆作为一个支点,进一步撬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也成为城乡的融合剂,乡风乡情乡貌的展示台。

  土地和农房是乡村最大的资源。2022年至今,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参与”的模式,展茅累计整治“非粮化”“非农化”农田1100亩、抛荒地466亩,新建高标准农田900亩,改造提升粮食功能区1200亩,实现4000亩良田连片经营。展茅还以土地为画卷,采用“大地造景”方式,布局观音稻田、荷塘月色、田园花海,真正形成“生态、高效、精致、复合”的禅意特色农田,描绘出“千万工程”下的现代化新农村。

  近年来,展茅招引投资1.6亿元,打造蘑菇方舱工业农场、农灿科技都市农场、游戏交互智享农场、农旅科创智慧农场和梯田鱼稻共生效益农场等五大未来农场,亩均可降本增收超2万元以上。

  将产业效益落实到推动共同富裕。展茅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股份分红得股金、入园就业得薪金、家庭经营得现金、订单派工得酬金的“一地生五金”共富分配机制,累计流转土地3500亩,促进低收入农户灵活就业100余人,辐射带动农民年均增收2万元。

  展茅还强化田园综合体社会属性,挖掘农业生态、文化等多维价值的同时,培育发展休闲农业、农事体验、特色研学等新业态,建成“诗画田园·悠然乡村”省级旅游精品线,入选全省首批一级旅游驿站,真正让田园变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养生的逸园。

  产村融合 宜居宜业“新农村”

  白墙黛瓦,路下徐内主干道十分整洁,路边两侧的不少民居都在建设,新中式的房屋为这个小村添加一股韵味。

  去年以来,展茅深入打造以农旅融合为核心、兼顾产业与电商直播的“路下市集”共富工坊集群,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创业、节假日赚钱。

  “阿姨虾饺咋卖?”“10块3个!”路下徐村口,今年54岁的村民徐海君热情洋溢,一刻不停炸着臭豆腐和虾饺,“今天办节日,生意好嘞!”她笑着说,田园综合的集市里,村里也分到5个摊位,“我手气不好抓阄没抓到,依旧在老地方摆。”

  共富工坊把消费者直接拉到了农民家门口,把市场直接开设在田间地头,带动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转型。“顶早就是家庭妇女,但是村里、街道非常支持阿拉,家门口生意当初忖不到会噶好。”徐海君说。

  展茅还将公园城市理念融入乡村,保留村镇原有纹理,融入乡愁元素,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微改造、精提升,打造黄杨尖片区共同富裕示范带,实施螺门片区风貌提升工程,举办市、区两级城乡环境整治现场会,创成黄杨尖省级未来乡村、晓辉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和茅洋市级花园村庄。

  干施岙狮子岭山地运动公园项目正在加快招引,庙后区域闲置农房盘活后计划引进绘画创作、文化展览等工作室,发展精品文创艺术村,同步加大茅洋区域业态招引力度,打造大隐林吴精品村……

  发挥路下徐示范引领作用,连片提升干施岙、庙后、林吴等区域,“串珠成链”形成特色鲜明的黄杨尖美丽经济共富带,正在实现“一村一特色”。

  元棋体育综合体、晓辉烧炭湾生态采摘园、乡村808Bass等一批文旅共富项目招引实施,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75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613万元,同比可分别上升20.6%和13.7%。

  今年上半年,展茅共吸引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300万元,分别增长16%和38%。

  强基固本 雁群齐飞“新农人”

  “今天的生意怎么样,听说你们有意向留下来,我们带着优惠政策欢迎……”穿梭在这片咖啡集市,展茅街道相关负责人打量五湖四海的咖啡“新文化”,在“好好咖啡”的摊位看到品牌联合创始人乔治时,停下脚步。

  活动是杠杆,产品产生效益,产业实现长效发展。“第一次来舟山,这里的消费热情是来之前想不到的。”乔治对路下徐的咖啡文化也深感“意外”,社区店、商场店、档口店……“好好咖啡”在广东、厦门等地已经有了多种形态,“这次好像已经有了乡村慢生活咖啡店的影子了。” 

  在路下徐,喝的不是咖啡,是一种生活方式。而这也是让路下徐产业业态不断升级、植入的一种秘诀,人们的消费观潜移默化在进入这里后,得到转变。

  如今的展茅要的是手能持咖啡壶、眼能看直播间的“新农人”。据悉,此次丰收节的路下市集上,近百个摊位主是从300余名“挑战者”中脱颖而出的优胜者。“公路咖啡”的老板谢俊伍最初就是在路下市集创业的后备箱创业者,摆摊赚到第一桶金后,获得了租金等政策优惠后,选择扎根于此。

  从去年开始常态化举办路下市集共富工坊,市集收入超700万元,整体营收超1300万元,今年路下市集也成功入选全省首批重点文旅市集和精品乡村市集。

  展茅加速培育乡村创客,已经打造全市首个没有围墙的乡村创业基地,集成项目培育、落地、指导等服务,聚集乡创客150名,孵化兔子集市等乡创项目23个,带动老兵客栈等10余家本土创业典范。

  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展茅街道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获得更强的幸福感。展茅构建了“村播达人+土产品+流量带货”的村播营销体系,培育村民、业态主、农场主30余人加入主播队伍,直播带货年销售额约2000万元,乡创未来共富工坊获省商务厅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专项激励项目。

  此外,为破解乡村人才发展后继乏力问题,展茅还建立村书记擂台比拼机制,通过基层专题培训、村书记揭榜挂帅、现场擂台等形式,从国企中层选任全区首位“90”后本科生担任黄杨尖村一肩挑书记,通过“镇聘村用”形式,为工作推进落后村配备专职副书记,从街聘、国企干部、乡贤人才中选派10人到村挂职,夯实基层过硬队伍。

  新征程上,展茅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幅“有面子更有里子”的美丽乡村图景也正在缓缓展开。

  本版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