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红帆船》在舟山文学史上的价值
来其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1月07日 第 04 版 )
□来其
史诗意义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基本特质,我们称赞一部长篇小说写得好,最高评价就是具有史诗品格。陈忠实的《白鹿原》,把渭河平原百年变迁纳入艺术视野,被认为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它的史诗性主要通过对半个多世纪沧桑历史的全景展现、对于民族文化的深邃思考以及浓郁的神话色彩来体现,由此让人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农村社会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和变迁。
在论述赵利平的长篇小说《红帆船》(人民文学社出版社出版)之前,我先说了一段《白鹿原》,是想说明史诗性对于长篇小说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中国的小说最初就与史传相关,无论是《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还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名著,都是将史的血液输入传奇。哪怕像《红楼梦》这样反映封建贵族家长里短的小说,也有一批红学家锲而不舍地探寻小说镜像背后的真实历史。这种史诗性追求,也并非中国作家所独有。巴尔扎克曾说过: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西方现实主义文学中长篇小说史诗性就不用说了,哪怕如《百年孤独》这样的魔幻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其隐含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重复循环的象征框架中的,仍然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以及族人命运背后的拉美历史。
以史诗性来衡量《红帆船》,尽管它当然无法与《白鹿原》《百年孤独》相比,但在舟山作家长篇小说创作中,在舟山文学史上,还是具有较大的价值。
舟山作家长篇小说创作数量并不多,而反映渔村海岛历史和渔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则更少。在《红帆船》以前,能够在舟山文学史上留下一笔的,主要是叶宗轼的《泣年流年》和鲁永兴的《海妖的传说》。《泣年流年》是舟山有史以来第一部由本土作家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而《海妖的传说》则是舟山有史以来首部由生活工作在外地的舟山籍作家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这两部小说都具有一定的“史诗”意味。《泣年流年》所写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海岛农村生活和人物命运;《海妖的传说》是鲁永兴“真人之难”三部曲的第一部,描写一位渔家之子童年时历经苦难后赢得人生地位的奇险经历,所辐射的年代要比《泣年流年》更早。除此之外,收入首辑“海边文丛”第一辑的叶宗轼的长篇小说《清波浊浪》和《船神》也是写海岛渔村的,其时代背景大致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故事,重点是勾勒历史劫难中人物命运。
赵利平的《红帆船》,其时代背景与上述作品不同,写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渔业股份制改革背景下的渔村生活变迁和渔民命运沉浮。因此,从舟山文学史的角度来说,这部小说具有题材上的开拓意义,它是与过去长篇小说所写的不同的年代记录,塑造了一批具有那个年代烙印的人物形象,从而为舟山的长篇小说文廊增添了崭新的艺术形象。这就是《红帆船》在舟山文学史上的价值所在。
当然,能够支撑这一价值的,除了题材上的开拓意义外,还在于作品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风格。限于篇幅限制,我在这里只作条目式阐述,不作更多展开:
一、扎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赵利平是承续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功底较为深厚的作家。作品围绕主人翁阿良与渔船相关相连的人生经历徐徐展开,情节跌宕起伏皆围绕这条主线,小说中其他人物故事的描写也与这条主线相关,体现了一种经典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从目前来看,现实主义文学尽量在不断丰富其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但仍然是小说创作尤其是长篇小说的主流,《红帆船》为我们提供了最基础的,也是基石般的写实蓝本。
二、“红帆船”的主题象征意义
长篇小说《红帆船》是非常写实的,但小说中也有着一个空灵的“红帆船”意象,这一意象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有近十次,最早出现在开篇时主人翁阿良的弱智儿子晨晨的喃喃自语中,最后出现于阿良在公海救人溺亡前的模糊意识里。“红帆船”是首歌谣,也是小说《红帆船》的灵魂。就像《白鹿原》中“白鹿”一样,每一次出现是主人翁命运的一次转折,也是小说主题的一次深化。
三、与以往不同的渔村人物形象
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是长篇小说对于中国文学的重要职责,也是文学史所关注的重要文学意义。前文所述的舟山渔村海岛题材的长篇小说,都塑造了各个不同年代的人物形象。相比之下,《红帆船》的阿良、珊珊等人物形象是完全不同于以往小说的,带着新的时代特征。
四、清晰的脉络和精炼的结构
《红帆船》的结构,围绕“阿良与渔船”渐次展开,时间顺序构成小说的结构线,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行进,呈现清晰的叙述脉络。全书共分120节,这种“节”,比传统的“章”要小,每个“节”都是一个生活场景中的故事,这又有点像如今网络小说一天一更的节奏,或者像以前报纸连续小说每日连载的节奏,常常在每一节结束时设置悬念,引导人读下去。这种写法也是《红帆船》的一个特点,这种结构对于作品厚实感的利弊得失暂且不论,单就阅读而言,它所具有的故事情节快速推进的特征,确实增强了可读性。
最后谈一点给作者的建议,在《红帆船》的扎实基础上,我觉得作者今后的长篇小说创作中还可以在两方面加以提升,一是作品的丰厚性,长篇小说的史诗性品格,还是需要以展示时代背景下更广阔的斑斓多姿的社会生活来体现;二是人物心灵世界的复杂性,复杂性既是现实中人物之本貌,也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