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余亩“撂荒地”变为“致富田”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1月05日 第 03 版 )

  □记者 陈斌娜 通讯员 顾卡咪

  这两天,岱山县526国道岱东涂口段两侧约160亩稻田里,两台红白相间的收割机,正来回穿梭在金灿灿的稻海里,一幅喜人的秋收图景呈现在大家面前。谁能想到半年前,这片规整的田地还是至少荒了十多年的杂草地。

  将“撂荒地”变为“致富田”,在岱山不止这一处。今年2月以来,由岱山县抛荒地整治工作专班牵头(以下简称专班),通过创新“整治+流转+大户”模式,开展农业规模化种植,治理成效显著,3500余亩抛荒地重获新生,并提前超额完成全年既定目标任务。

  用心服务,及时推进抛荒地整治助农喜迎秋收

  秋风拂过,稻浪滚滚。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田间地头奏响了悦耳的晚稻“丰收曲”。“从目前来看,亩产湿稻1400至1500斤,实产干稻也有1100至1200斤。这里也有专班的功劳啊!”站在526国道岱东涂口段两侧的田埂处,看着金灿灿的稻田,种植大户郑锋十分欣慰这一季的收成。

  郑锋是岱山本地人。4年来,已累计承包农田约1500亩,其中约有500亩是由抛荒地整治所得。今年,他在签下这片荒地时已是3月份。“当时地里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担心整治有难度,会赶不上最后播种时间。” 

  得知郑锋的忧虑后,专班通过“百日攻坚”行动,配合种植户加快推进抛荒地整治进度,以便及时赶上最后的晚稻播种时间。“这片抛荒地用挖机就清理了2个月左右,最多时我们帮他调用了11台挖机同时‘下地’。”岱东镇农业和文化旅游办公室副主任、专班成员唐一说,整治后为种植户的服务也一直没停过。

  从荒田整治,到田地灌溉,再到稻子收割,专班尽其所能为种植户做好与村民的沟通、调度或租赁挖机、寻找灌溉水,以及解决其他农事上的相关难题。尤其是今年降水少,灌溉水源相对紧张。“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帮他‘讨水’。”看到郑锋家沉甸甸的稻穗,唐一也为其感到高兴,更为这片荒地重获生机而高兴。

  “等收完这片稻田,下一季我们开始种冬小麦。”虽然前期投资较大,但郑锋很有信心,预计两三年后能收回成本。

  通过“抛荒地整治”工作,岱山还培育了不少像郑锋这样的本地新种植大户,对连片抛荒地实行规模化种植。像枫树村以及衢山的部分抛荒地集中流转并整治后,实现了扩面种植,培育出一批本地种植大户。

  创新“整治+”,引进外来大户推行规模化种植   

  半年前,高亭塘墩村有块面积百亩左右的“尴尬地”。说它荒,地里却稀稀拉拉种着些农作物;说不是荒地,大部分地里又长着半人高的杂草。类似情况,其他地方也有。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如何破解这样的“尴尬地”,让更多事实上的“抛荒地”快速转化为“致富田”?

  几经研究,专班决定采取“整治+流转”双管齐下的方式,及时推进抛荒地整治工作。一方面与村干部一起做好村民的协调工作,并持续提升农田基础条件,对抛荒土地采取清理、开挖沟渠和配备农业灌溉一体化泵房的措施,强化农田用水配给。另一方面,推行整体打包的方式流转给第三方种植大户,再由种植大户来统一地来进行规模化种植。

  今年初,专班带着各乡镇相关负责人赶赴台州、湖州、金华等地招商引资,积极推介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今年51岁的台州三门种植大户池国军就被吸引而来,并承包了塘墩村的这片百亩抛荒地。

  高亭镇农业发展办公室主任、专班成员沈海旺告诉记者,为让外来种植大户更安心落户岱山发展种植业,专班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农机补助、抛荒地整治补助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并且在服务上持续跟进。

  目前,池国军已在岱东、岱西等地,先后承包了约700亩土地,“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西兰花为主。我感觉这里土质比我们那边好,种出来的农作物品质很好。”

  田埂处,池国军和沈海旺聊着他对这块地的期望与规划。他十分看好自己在岱山的“新事业”,还和老乡合伙兴建了160亩大棚,投资已超800余万元。

  “服务好,政策好”,这是池国军等种植大户对专班最大的感受,也是他们敢于不断投资、发展种植业的底气。

  “拯救”荒地,做好防止复荒“后半篇”文章   

  如今塘墩村的这片抛荒地,已变成一块块规整的田地。地头上,10余名村民正在赶种西兰花。两个月后,这里将会有40万株西兰花上市,预计亩均产值在万元左右。

  “收割时节也需要人手,所以土地整体流转出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本地老百姓可以到这里务工,增加收入。”岱山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专班成员费维说,对于荒地出租的村民来说,同样每年都有笔租金收入。 

  66岁的涂口村村民何娅琴,提及“抛荒地”再利用政策时,一脸的笑容。她家原有一块面积约8分的水稻田,已荒了10多年,草长得人都走不进去了。“没想到,它现在还能帮我‘挣钱’了。”说话间,骑着小三轮路过的88岁张大爷也停下来告诉记者,大家对自家荒地能“挣钱”,都十分开心。 

  “民以食为天”。近年来,岱山县积极谋划改盐田、整滩涂、垦荒地等创新举措,不抛荒一丘田一块地,进一步拓展种粮空间,并精准施策,多渠道把稳“米袋子”,全力助推粮食扩面增收,进一步实现装满“粮袋子”、鼓起“钱袋子”,有效推动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今年岱山县的抛荒地整治任务虽已提前完成,但专班成员依然在持续跟进,做好防止耕地复荒“后半篇”文章:开展“回头看”行动,持续全面检查抛荒耕地整治利用质量;继续加强与省市农科院、农业高校协作,跟进指导服务,提高农作效益;积极推广新型农作制度,组织开展抛荒地代耕代种代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技术专家开展“一对一”挂钩联系,以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推动解决抛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