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三航局大洋山海工基地

首个混凝土桶式基础投放小洋山北作业区

滕海平 杨卫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0月28日 第 01 版 )

  □记者 滕海平 通讯员 杨卫

  本报讯  10月25日8时许,一个长36.6米、宽20米、高20米,自重达3800吨的“大圆桶”,被投放到嵊泗小洋山附近的目标海域。通过排水排气沉入海底的“大圆桶”将作为码头桩基,为小洋山北作业区开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大圆桶”全称为混凝土桶式基础,是中交三航局大洋山海工基地首个出运的预制构件。该基地是我省首个集“大圆桶”的预制生产、运输为一体的综合性生产基地。

  “模块车开始启动。”10月23日一大早,5列红色的模块车载着这个“大圆桶”正式出运。操作人员站在模块车前观察运行轨迹,操作模块车缓缓前进;工作人员手拿卷尺,时不时对“大圆桶”离地高度进行测量,观测两侧模块车压力是否存在偏差。

  项目现场负责人顾云杰说:“我们结合了海工基地的陆域和水域的情况,最终选择了模块车出运的方式。相比以往的钢结构托盘+气囊滚装上船,模块车安全性更高、经济性更好,更能满足构件转向的需要。”

  “大圆桶”的出运对潮水的高度、流速等有很高的要求。当天下午2时,模块车载着“大圆桶”驶向停靠在出运码头边上的半潜驳船。每行驶一段距离,工作人员就对压力、潮位高度等进行精细测量。通过近一个小时的努力,“大圆桶”顺利送入船舱。“‘大圆桶’放置到工作台上后,工作人员再对构件进行加固,模块车撤回到岸上。等涨潮后,正式运往小洋山北作业区,根据浪潮情况进行投放。”顾云杰说。

  当天下午5时许,半潜驳船载着“大圆桶”离开出运码头,历经5小时到达小洋山北作业区施工现场。10月25日8时,“大圆桶”被投放到目标海域。

  据悉,大洋山海工基地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岸线总长度为315米,分为陆域和水域两个建设部分。首个桶式基础的出运,代表着大洋山海工基地的生产运营开始步入正轨。

  “接下来我们要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情况下,保证小洋山北工作船码头26个桶的预制和出运。后期我们将借助区位优势和生产运输大型预制构件的优势,为小洋山北作业区的推进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顾云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