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抗美援朝中的舟山记忆
阿能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0月26日 第 04 版 )
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前向英雄高地“上甘岭”集体告别。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有多名舟山人参加了“上甘岭”战役和“长津湖”战役。
张富胜烈士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颁发的一等、二等、三等战斗英雄奖章 本版图片由作者提供
□阿能
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中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是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的一场正义战争。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值此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三周年之际,笔者根据舟山有关史料和舟山市徐正国博物馆红色馆藏抗美援朝纪念品等,回顾抗美援朝中的舟山记忆,以志纪念。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参战部队,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和集安等处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前线,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重大战役有1952年上甘岭战役和1953年7月13日志愿军发起的金城战役。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二、抗美援朝纪念章与勋章
抗美援朝纪念章与勋章,沉淀着历史的重量,铭刻了志愿军将士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卓越功勋。
其中有抗美援朝纪念章,这是1952年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颁发给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人员的纪念章。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全军共涌现出30余万名功臣,获得英雄、模范称号410余人,特等功臣231人。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战斗,共同赢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为表彰英雄、模范,朝鲜政府制作了奖章,并委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在战斗或工作中有立功者。其中还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赠志愿军的军功证书。金星奖章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获得的朝方最高级别的勋章。志愿军中仅有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12个人获得。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颁发的国旗勋章,分为一级国旗勋章、二级国旗勋章、三级国旗勋章。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只有彭德怀荣获一级国旗勋章,其他指战员荣获的为二级国旗勋章、三级国旗勋章。
三、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舟山记忆
据《舟山市志》记载,1950年12月和次年5月,定海和嵊泗先后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定海有500余名青年参军,捐献飞机大炮款60余万元,折算飞机四架、大炮一门。另据相关史料不完善记载,至1951年11月底,定海城关捐献入库的资金19.5亿余元(旧币)。在整个支持抗美援朝运动中,舟山人民为国家捐钱捐物,舟山青年共有970人入伍参加志愿军。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舟山记忆中,涌现了许多英勇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
1.舟山记忆中的第一战将——开国少将、曾任舟嵊要塞区司令员黄朝天(1915~1987)
黄朝天原名黄朝钿,江西省兴国人。1929年参加地方游击队,同年12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1月,黄朝天作为师长,率20军第58师(辖第172、173、174团)1.5万人,进入朝鲜。黄朝天在朝鲜先后参加长津湖战役和华川阻击战。长津湖战役时,58师奉命固守下碣隅里,战况激烈,不到5天的战斗,便让58师减员至800人。在师长黄朝天的带领下,全师都死战不退,誓与阵地共存亡,击杀敌军4000余人。在“水门桥”拉锯战中,号称王牌师的美陆战一师在师长史密斯的带领下和美步兵第七师残部约1.4万人及1000多辆卡车紧急向南突围,此时,围追堵截美陆战一师的正是第九兵团20军和第27军,他们缺衣少食,在积雪如山的长津湖地带翻山越岭去追击拦截美军,只能靠意志忍受饥饿和寒冷。经过11天的围追堵截,当黄朝天冲上阵地,看到129名战士已冻成129座冰雕时,不禁失声痛哭,而随行的战士们也早已热泪沾襟。
在华川阻击战中,黄朝天根据实际战况,在来不及请示上级的情况下,率先组织起阻击战。面对猛烈的炮火,58师各梯队丝毫不乱,黄朝天甚至还在侧翼组织防御。黄朝天亲自带领没有补给和后续增援的全师三个团,对几万敌人进行全面反击,58师的果断出击,对整个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场华川阻击战整整打了13天,被击毙和俘虏的美韩联军有7400余人,而58师也伤亡了2795人。战斗结束后,黄朝天带领的部队因为掩护十万志愿军主力成功撤退而得到嘉奖。彭德怀总司令对第58师进行了公开表扬,称赞他们真不愧为一支能打硬仗的英雄部队。黄朝天被火线提升为军参谋长,并授予二级国旗勋章。
黄朝天从朝鲜回国后,被任命为第20军副军长。1955年9月,黄朝天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7月,任二十七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1960年7月,任舟嵊要塞区副司令员,1965年6月,任舟嵊要塞区司令员。1969年8月,任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兼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1982年9月按正兵团职待遇离职休养。
2.传奇人物、定海人包楠森(1920~1995)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成立敌后游击队,成为中朝联合游击支队,执行特殊任务。这支部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接应失散的朝鲜人民军,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包楠森在这支队伍中担任政治委员,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历史传奇。
包楠森,原名起楣,1937年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7月,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参军入伍。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陕州、洛阳剿匪等。
中朝联合游击支队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开始组成,到第二次战役结束归建,总共不过一个多月时间。这支敌后游击队在极端危险的环境中,在“联合国军”现代化进攻的间隙中穿插作战,不断地袭击联合国军的零散部队和南朝鲜区政府,整个行动过程往返300多公里,大小战斗10余次(和南朝鲜正规部队战斗6次),每战均告捷。
1955年,包楠森分别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
1965年10月包楠森转业地方,担任广州市委城市建设政治部副主任。1966年1月任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1979年至1983年任上海市房地局顾问。1983年7月,离职休养。包楠森撰写的抗美援朝战场亲笔实录《粉碎美军细菌战》一文被选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文集《震撼世界一千天》。
3.主要从事军队后勤工作的普陀人孙寿昌(1914~1980)
孙寿昌1914年出生于舟山普陀,上世纪30年代在私立定海初级中学求学,是定海“小小图书馆”核心成员之一。1938年10月,他奔赴皖南参加新四军,1939年6月担任军部医院副官,194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起,他先后任新四军军部贸易科、军属科科长。1945年8月,孙寿昌调新四军苏中军区任生产委员,兼任东海公司副经理。1947年,他担任苏中军区第十一纵三十二旅供给部部长。1949年后,先后任三野十兵团二十九军供给部副部长、部长、后勤部副部长。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进军福建作战中,为前线部队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保障。
1951年1月,孙寿昌所在的华东军区第29军(三野)后勤部奉命北上,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部第六分部(后并入第四分部)。1951年在朝鲜元山战场供应物资转运伤员有功绩。翌年5月任志愿军第二十军后勤部副部长,担任后勤保障和伤病员的医治及转运工作。他率领后勤人员绘制“勘察道路简图”,设置防空哨,抢修公路,通过与美军“捉迷藏”的方式来保障运输线畅通、确保军事物资供给。
朝鲜战争结束回国后,于1954年9月任二十军后勤部长,1955年任副军长,同年授衔上校军衔,后晋升大校军衔,同时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6年他转业到地方工作,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1977年调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任副所长。
4.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率军解放舟山群岛的第三野战军22军军长、山东省曹县人孙继先(1911~1990)
他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后的1957年9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兵团副司令员,在朝鲜执行战后继续恢复工作。
孙继先,1931年11月入伍,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8月,任红军六十四师连长,之后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四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长征开始,调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先遣团)一营营长,率部参加了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巧渡金沙江等战斗。在安顺场,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夺取并控制了渡口阵地,掩护后续部队渡过大渡河。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长生口、黄崖底、泰西陆房等战斗。1944年5月任鲁中军区三分区司令员。1946年6月,孙继先调任山东省野战军(山东军区)第四师师长,率部参加了莱芜战役。其后又相继参加了泰安、沙土集、洛阳、开封等战役。任第三纵队代司令员。参加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围歼黄百韬兵团和杜聿明兵团。1949年1月,孙继先任第三野战军22军军长。4月,率军胜利完成渡江作战,1949年8月至1950年5月率军解放舟山群岛。1950年11月,孙继先任七兵团兼浙江军区参谋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8年10月,身为志愿军第二十兵团代司令员的孙继先回国后,率部开赴大西北,1959年2月18日,孙继先被任命为第二十训练基地司令员。1970年5月,调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舟山籍烈士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查《中华英烈网》等有关史料,据不完善统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牺牲舟山籍烈士有:
黄均旦(1923~1951),男,1923年出生,舟山市定海区双桥紫微百岁村人。1949年11月入伍,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随部队赴朝作战,生前部队为志愿军第21军59师175团战士。1951年在朝鲜战场牺牲。
戴阿福(1924~1951),男,1924年出生,舟山市定海区册子南岙人。1949年11月入伍,生前为志愿军战士,1951年在朝鲜战场牺牲。
乐秀仕(1924~1951),男,1924年出生,舟山市普陀区虾峙大岙人。1949年5月入伍,生前为志愿军第26军78师232团1连战士,1951年11月在朝鲜战场牺牲。
王维成(1923~1952),男,1923年出生,舟山市普陀区六横龙山人。1944年7月入伍,生前为志愿军战士,1952年在朝鲜战场牺牲。
谭忠定(1928~1953),男,1928年出生,舟山市普陀区展茅街道螺门村人。团员,1951年4月入伍,生前为志愿军第21军61师181团1连通信员,1953年9月在朝鲜战场牺牲。
杨阿章(1917~1952),男,1917年出生,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六横人,1949年入伍,生前为志愿军1205部队班长。1952年在朝鲜战场牺牲。
黄安德(1923~1951),男,浙江省定海区紫微乡百岁村人,1949年11月入伍,生前为志愿军20军59师175团战士,1951年6月在朝鲜战场牺牲。
李金堂(1925~1952),男,定海区荷花乡万塘村人,1949年1月入伍,生前为志愿军40军119师357团6连战士,于1952年10月朝鲜战场牺牲。
谭忠儿(?~1953),男,定海区洞岙乡人,1951年4月入伍,生前为志愿军21军61师181团1连通信员,于1953年朝鲜战场牺牲。
方兴法(?~1951),男,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人。1951年7月入伍,生前为志愿军第47军140师战士,1951年在朝鲜战场牺牲。
袁正富(1929~1953),男,1929年出生,定海区马岙镇三胜村人。1951年4月入伍,生前为志愿军第21军61师181团战士,团员,1953年在朝鲜战场牺牲。
柳银海(?~1953),男,定海区双桥镇石礁东方村人。1945年入伍,生前为志愿军第1军2师4团3连驾驶员,1953年在朝鲜战场牺牲。
王阿兴(1926~?),男,定海区岑港镇里王村人,1948年10月入伍,生前为志愿军46军133师399团3连通信员。在朝鲜战场牺牲时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