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第三届“养老开放周”活动启幕
铺展海岛幸福养老的大美图景
陈妤 王林峰 陈永建 俞诗倩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0月23日 第 03 版 )
□记者 陈妤 通讯员 王林峰 /文 记者 陈永建 通讯员 俞诗倩 /摄
九九重阳,人寿花香。昨天,“同舟颐养·爱心助力”舟山市第三届“养老开放周”活动在长峙岛正式启幕,向社会各界展现了舟山蓬勃发展的养老事业和老年人乐享生活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近年来,我市全力做好养老服务工作,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幸福食堂”“幸福驿家”以及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护理体系建设等一批为老服务项目加快推进,海岛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如今,一幅海岛幸福养老的大美图景,正在徐徐铺展开来。
“养老开放日”
首次升级为“养老开放周”
喜庆的《舟山锣鼓》敲起来!昨天,在欢腾的气氛中,“养老开放周”活动拉开帷幕。据了解,今年我市首次将“养老开放日”升级为“养老开放周”。
活动现场,市民政局局长方顺红上台为“四世同堂”的百岁老人代表送上慰问金、“福寿康宁”牌匾以及“福寿双全”金桃,并与他们共切重阳糕。市养老服务协会常务副会长周伯翰和13家养老机构的代表,共同宣读诚信倡议书。
在为老服务中,“助医”是关键组成部分。在舟山,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秉承“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老人”的服务理念,累计为300万余人次老人上门开展服务。老来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王万军在台上的一番介绍,赢得了众人的点赞和掌声。
老年助餐服务,既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幸福食堂”如心西街店负责人姚娜说,店里通过开展适老化打造,推出少油少盐少糖健康菜、提供半份菜等,让老人吃得舒心放心。
这是“幸福食堂”为民惠民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行13家城市社区“幸福食堂”,辐射82个社区,惠及8.7万余名老年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50余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今年重阳节当天,全市“幸福食堂”将推出百岁老人到店免费就餐、限量免费提供重阳敬老菜、老年人重阳专属折扣等敬老助老活动。
如何让老年人更舒心、安心地养老?现场,近20家养老机构在展位区进行展示,部分机构还提供免费入住体验名额和精美礼品。此外,活动现场的小家电维修、反诈宣传、中医问诊等特色志愿服务,也受到老人的追捧。
家住长峙岛78岁的虞阿婆,因高血糖特地前来体验中医把脉:“挺好的,在家门口就能看医生,了解各类养老知识,还能看节目,这个重阳节过得很高兴。”
养老服务体系与阵地
建设不断扩面升级
养老服务政策不断健全、体系日渐完善、阵地扩面提质、内容提标升级……舟山的养老事业发展,正呈现欣欣向荣的喜人态势。
近年来,我市强化顶层设计、政策引领,围绕《舟山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相继出台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护理服务体系建设、新建住宅区养老服务用房配套建设、规范高龄津贴发放工作、提高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补助、扩面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等相关政策文件20余项,为海岛养老服务提供全方位的体系支撑。例如我市实施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采取政府补贴形式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接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和入住养老机构提供支持,惠及6700余名老年人。同时,调整高龄津贴发放,扩大发放对象范围,并提高发放标准,今年前三季度共发放金额2415.9万元。
我市持续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目前,全市共建有37家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3家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依托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行、短期托养、代购代缴等生活照料服务,日均开展各类服务9000余人次。同时,积极改造提升一批公办福利院和敬老院,进一步完善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实现养老机构应建尽建。今年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232张,建成10家市县级、25家乡镇级康养联合体。
在城区“幸福食堂”建设上,我市在全省率先创新推行“公建民营”“公私合营”等建设模式和“社会资本运营、企业自负盈亏”运营模式,13家城市社区“幸福食堂”实现县(区)布点全覆盖,每日老年人用餐、社会用餐分别超3500人次和4200人次。
在海岛助餐方面,我市以各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依托,建立区域性中央厨房开展集中助餐,或采用配送为主、堂食为辅的方式,开展点对点暖心助餐服务。目前,全市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均有助餐服务,助餐覆盖率100%;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53家,提供配送餐服务113家,实现有助餐需求的村社有效覆盖。
聚焦“急难愁盼”
为海岛老人办实事
舟山海岛众多、老龄化程度较高。如何破解海岛老人的“急难愁盼”问题?成了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一道“必答题”。
为了更好地服务海岛老人,我市全面精准制定海岛特色养老服务清单,聚焦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高频需求和供给短板,为11类老人群体分类提供含助餐、紧急救援、公益服务等海岛特色基本养老服务。
精准对接偏远海岛留守老人的现实需求,持续擦亮“守护夕阳”品牌,我市累计投入350余万元,为27个偏远海岛千余名老人提供服务,实现偏远海岛居家养老服务基本全覆盖。
为破解偏远海岛民生服务难题,我市创新打造9家“幸福驿家”,完善提升“5+X”功能。同时,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今年全市共签约65周岁以上老年人16.46万人,签约覆盖率78.23%。
在数字赋能“智慧养老”方面,我市初步建成智慧养老综合性信息化体验中心,实现全市养老地图动态展示。建成5家智慧养老院,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0%配备无感智能终端。开展瀛洲易养“5G+长者监护”项目,推出便携式智能穿戴设备,累计免费发放相关终端25806户,转接为老服务订单12336单。启动智慧救援项目,计划用2年时间,完成全市所有有需求的80周岁以上老年人家庭紧急呼叫设备安装。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我市将结合市域公共服务一体化省级试点、“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等,坚持以人为本、全域统筹、共建共享、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海岛设施设备适老化、为老服务专业化、公益项目特色化水平,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成为海岛养老的鲜明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