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铸魂的科学指引

张春晓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0月18日 第 03 版 )

  □张春晓 

  开展主题教育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因为这一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境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旗帜,不仅引领中国的发展,还深刻影响当今世界。主题教育就是要深化对这一重要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把握好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并将其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越是重大历史关头,越要重视和抓紧学习”

  拥有科学理论的政党,才拥有真理的力量;科学理论指导的事业,才拥有光明的前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主动,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理论品格,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我们党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9800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领导亿万人民进行前所未有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每逢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通过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强大物质力量。回顾百年党史,如遵义会议在百年党史中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事实上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又如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延安整风,使全党在思想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为夺取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又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第二个伟大转折。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的不懈奋斗过程中,注重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及时组织开展党内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如2013年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6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等。五次党内集中教育接续开展、层层推进,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每次都以思想教育打头,着力解决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如今又到了完成二十大部署的重大历史关头,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用“新思想”凝心铸魂,是摆在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面前的重大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经了10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这一历程,我们也推动全党学习了10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理论武装的任务仍然艰巨。”他在多个场合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加强全党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

  思想之旗领航向。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是指引胜利前行的光辉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以全新的内涵,具有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用“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科学方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要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首先要从理论创新的“高度”来了解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在人类思想史上,每一种影响深远的思想体系,自创立形成之后,都有一个丰富、发展、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随着世界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实践而不断丰富发展。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才能超越时代、跨越国度,永葆其美妙之青春。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需要一个科学理论来指导,“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明,以全新的理论视野、丰富的思想内涵、深邃的理论观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雄伟理论高峰,是指引我们全面走向现代化、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面光辉思想旗帜。 

  其次要从思想内容的“丰度”来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二十大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这一科学思想体系严密,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内涵丰富,涵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如明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赓续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体现了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明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博大精深,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推进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彰显了科学理论发展开放的新境界。 

  “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新时代鲜明的实践特征,这种知行合一的特征主要体现为:价值取向: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方式:注重实现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改革重心: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展动力:更加注重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战略思维:更加注重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民生保障: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引。今天唯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方能坚定信仰信念;唯有凝聚在这一科学思想的旗帜下,才能坚定勇毅前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具的实践性要求全党在主题教育中必须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首先要求全党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凝心聚力。开展主题教育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其次要确保党不变质,不断在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中践行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实以学正风,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学查改相贯通,对标党风要求找差距、对表党性要求查根源、对照党纪要求明举措,增强检视整改实效。”在实际工作中要倡导三种风气:“务实之风、清廉之风、俭朴之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看主题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以学正风,就是要通过学党的创新理论、学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自觉做到守规矩、知敬畏、明底线、作表率,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好作风好形象,以更加优良的作风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最后,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全党必须从“新思想”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积极担当作为,真正做到以学促干。实践是多彩的,基于实践产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必将展现出更加强大的实践引领威力。

  作者单位:舟山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