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敏:当好“店小二” 助推企业科技创新

方智斌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0月17日 第 01 版 )

  □记者 方智斌

  “周处,像我们这样的企业能获得创新券吗?”近日,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处处长周晓敏在企业走访时,一企业负责人向其询问今年7月新修订的创新券政策。周晓敏当即为该负责人进行详细介绍。

  “这说明我们出台的新政策导向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她开心地告诉记者,今年创新券政策覆盖面扩大,可享受的企业大幅增加。

  今年以来,我市科创领域捷报频传:在全省315科创工程一季度考评中获得“5星”,创新深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突破80%,该指标领跑全省……

  这里面也有周晓敏的“军功章”。践行“店小二”精神,奔波在服务企业、服务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今年以来,周晓敏负责搭建“战略领域-重点方向-重大平台-支撑产业-重点企业”总体架构,优化科技创新核心指标提升举措,助力我市科创工程。

  坐热“冷板凳”,扭转企业“小富即安”心态

  市场体量小,企业数量不多,高新技术企业少。周晓敏坦言,与发达城市相比,舟山的科技创新氛围不够浓厚,部分企业还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常常满足于短期经济效益,对科技创新不够重视,企业科技研发动力不强。

  有一次,周晓敏发现一家年产值亿元的企业具备申报高新企业的条件。但在跟企业沟通的过程中,她发现企业存在多重顾虑,申报意愿低,还打起了“退堂鼓”。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彰显一个地区的科创程度、发展能级,也能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周晓敏介绍,评上高新技术企业最大的利好不是单笔的政府奖励,而是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能够直降10%。这对大企业而言,可享受上百万元的税收红利,且有效期为3年。

  不可调控的提前做好储备,可调控的加快工作进度。在引导企业申报的同时,周晓敏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企业质效。

  走访中,周晓敏总是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用一个个真实事例改变企业的思想和态度。她牵头负责全市科技企业“双倍增”培育工作,已累计培育266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25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均增长30%以上。

  与此同时,周晓敏牵头负责的全社会R&D投入、规上工业企业研发、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多项重点创新指标增速均居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她牵头负责的规上工业研发费增速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吃透“315”体系,刷新舟山科创“新高度”

  “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是我省今年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赛道。

  该工程启动之初,周晓敏就陷入了困境,部分指标数据几乎为零。“一开始舟山只有一个项目被纳入科技强基项目。”她告诉记者。

  那段时间,周晓敏带队深入研究一项项指标,全面排摸科技元素强、形象进度好、有明显成效的项目,并积极引导县区申报。 

  因为新体系刚建立,不少人心怀顾虑。“比如1个投资额1亿元的项目,年初刚列进推进计划。一旦列入平台,下紧转第2版▶  ▶上紧接第1版 即便推进进度超前,但与其他项目比相对落后的话,就可能面临倒扣分,怎么办?”部分县区相关工作人员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之情。

  周晓敏一边拿着梳理出来的项目表,与相关县区一一对接、商讨,取得县区配合,一边积极向省科技厅争取,成功促成普陀孵化器项目、岱山新材料中心基地2个项目纳入省重大项目平台库。其中,普陀孵化器项目,增补纳入了省科技强基项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市重大项目平台投资率排名从一季度的全省末段提升到了二季度的全省第一。

  重大科技成果是“315”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指标之一,其认定标准较为严格。对标对表,突出特色,周晓敏把目光投向了链主型企业。“与杭州宁波等地科研实力没法比,我们只能瞄准自己的长处。”她说。

  通过和链主型企业积极对接,周晓敏成功梳理出一项可实现进口替代的重大科技成果,并得到了省科技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