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中秋·月圆
陈斌娜 刘浩 何菁 康明军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9月30日 第 01 版 )
狭小船舱里,船员聚在一起庆中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董振凯在亚运手球场馆巡查馆内配电房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民俗大巡游现场 摄影 记者 张磊 沈磊 通讯员 陈炳群
中秋,团圆。
今年,中秋节与国庆节相连,又恰逢亚运会,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传承非遗展现非遗,以大巡游的方式过节;也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远在东南太平洋上,为生活而奔波;更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在亚运会赛场上,为保电而默默坚守。
无论阖家团圆,还是坚守岗位,期许,这个中秋别样圆。
在东南太平洋上过中秋
“宁泰52”鱿钓船员 遥寄思乡情
□记者 陈斌娜
秘鲁时间9月28日晚上5时,东南太平洋公海。
一艘来自舟山宁泰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的“宁泰52”鱿钓船,静泊在海上。船上明亮的“渔火”,舱中饭菜飘香,欢笑阵阵,为这片静寂的海上之夜平添了一丝烟火气。
“今夜给船员放假休息,船上安排聚餐,一起过中秋迎国庆,高兴高兴!”记者的微信上,传来“宁泰52”船长刘忠德发来的两张照片。画面上,船员们正举杯畅饮,开心聚餐过节。
此时,正是北京时间9月29日农历八月十五的早上6时许。
这顿晚餐的主食是船员下午亲手包的饺子,透着节日的喜庆。“公司1个多月前备好的月饼、水果、酒水等‘中秋礼’托运输船送出来了。不过船在海上要走40多天,所以月饼还要晚几天才到。饺子代表团圆,先吃起来!”刘忠德说,每逢过节,公司都会提前备礼,派运输船送给远在渔场上作业的船员。
东南太平洋与舟山相隔万里。“宁泰52”鱿钓船上有30多名船员,其中5名是舟山人,剩余的是来自云贵川等地。船是去年10月26日从舟山离港的,离家近一年了。“像中秋、春节这些节日大多数我都是在海上和船员一起过的。”刘忠德说,渔民在海上过节多过在家。
刘忠德是普陀虾峙人,当了20多年的远洋渔船船长。从最初的北太平洋上鱿钓,再到东南太平洋渔场,他驾驶的远洋船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先进,船上的通信设施,更是与时俱进。
“现在公司在船上安装了无线网络,虽然信号不如陆上好,但微信聊天还是可以的。”刘忠德说,与家人联系,船员们现在都能过“线上”中秋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宁泰52”鱿钓船的渔捞长周林,对这句话深有感触。“在船上虽然和兄弟们一起聚餐,但传统佳节还是会想念家人。”
2006年,20岁的周林从山城重庆来到舟山,开启了他10多年的远洋生活。枯燥又孤寂的海上生活,是远洋船员的最大难关。
“干活时忙,啥也不想,但闲下来时就会想家。尤其是在节假日,会特别想家想亲人。”周林说,虽然他也是老船员了,但依然难过“想家”大关。不过在海上也会遇到不少新鲜事,比如经常能看到成群的海豚,遇到大鲸鱼。
因渔场作业季节关系,再过两个月“宁泰52”鱿钓船将转战到大西洋渔场作业,直到明年5月份再回东南太平洋。刘忠德告诉记者,在这片海域,还有不少舟山远洋渔船也在作业。“今天过节,可能大家同时都在用网络,海上信号不太稳定。”
团圆,从来都是中秋的主题。在万里之外的海上,有一群远洋人,遥寄思乡情……
在亚运赛场过中秋
舟山保电人董振凯:交上一份完美答卷,也是对家人最好的回报
□记者 刘浩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忙活了一个上午,在杭州亚运会参加保电服务的董振凯,接到了妈妈从岱山打来的视频电话。
30岁的董振凯是我市首批赴杭保电的队员之一。目前,在杭负责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体育馆电力保障,担任片长。
“妈妈,你腰好点了吗?不要老坐着,重的东西少拎拎,小孩子也少抱抱。”由于董振凯夫妻俩工作都比较忙,董妈妈负责照顾着不到2岁大的孙子。对于母亲付出的辛劳,董振凯总有一份愧疚。
而对于儿子在杭州的一切,董妈妈更是时刻牵挂,“在外面,侬人晒黑了。有空记得抓紧休息。胡子拉碴的,剃一下,别忘了啊!”
一个视频电话,母子间的简短对话,这只是董振凯中秋节的一个小片段。因为,今年的中秋节、国庆节,还有10月16日自己的生日,他都要在杭州亚运赛场上度过。
“虽然这段时间没有办法照顾家里,但为亚运赛事贡献一份力量,也是我们电力人的义务与责任。”董振凯告诉记者,圆满完成保电工作,交上一份完美答卷,也是对家人最好的回报。
董振凯所在团队的13名成员,来自舟山各个县区,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一遍遍地巡查场馆内配电房、赛事重要设备负荷、临电设施等。
浙师大(萧山校区)体育馆是杭州亚运会手球场馆。之前,他们的作息时间还算正常,自从9月24日正式比赛开始,巡查时刻表就彻底变了——
早上6点起床,最早到场馆进行巡查,随后每隔45分钟开展共12轮的巡查,比赛结束清场完毕,最后离开场馆的依旧是他们。
据了解,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共派出45名现场保电队员,承担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临浦体育馆、浙师大体育馆以及8个接待酒店、2个定点医院、7个运动员训练场等共20个场所的客户侧电力保障任务。自4月3日舟山保电支援团队进驻萧山以来,已对全部场馆开展现场摸排198次,累计开展423个设备的红外成像测温和局放检测。通过一次次检测、一份份资料和一张张清单,把保电工作做到最细,措施落到最实。
民俗巡游过中秋
定海花车民俗大巡游 20年没这么热闹了
□记者 何菁 通讯员 康明军
“上次看这样的活动,应该是20年前了吧?20年没这么热闹了!”昨天一大早,87岁的市民钟美娟拄着拐杖早早来到定海文化广场,她要再看一次民俗大巡游。
9时,定海文化广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在白泉原生态舟山锣鼓的音乐声中,“实施‘八八战略’ 赋能共富共美”定海区民俗大巡游活动在定海文化广场拉开帷幕。
在这场大巡游中,定海11个镇(街)携带“拿手好戏”纷纷亮相。舟山船拳、翁洲走书、布袋木偶戏、马灯舞、跳蚤舞、高跷、旱船、舟山锣鼓、贺郎调等富有海岛特色的非遗表演一一上演。多场“沉浸式”的表演,更是生动再现了“小沙女”、六国港口、抗倭等故事。
举起手机拍照、录像,很多市民想记录下这久违的盛况。坐在舞台前的台阶上,钟美娟也一直在用手机拍照。“老伴腿脚不方便,不能来看,我拍点照片回家给他看看。”钟美娟说。
昨天的花车巡游,以花车和民俗节目构成12个巡游方阵,巡游穿越了半个定海城,从定海文化广场出发,经过解放东路、环城东路、沿港东路,最后到达海滨公园。
第一方阵由主题花车和巡游仪仗队组成。定海区云廊健步队40名队员组成的龙旗队走在队伍最前方,在他们身后的,是来自盐仓街道民俗团队组成的仪仗队伍、来自白泉镇和金塘镇的舞龙舞狮表演,以及福禄寿、大头娃娃、踩高跷等民俗表演。
巡游方阵所到之处,人头攒动。当第一方阵到达东港桥北面时,最后一个方阵才到达双拥广场,队伍蜿蜒长达近1公里。随即各方阵原地开始第2次展演。
市民尹银带着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提早一个小时来到环城东路等候巡游队伍。天气很热,一些孩子已经累得蹲在了地上,可当看到花车开来的时候,孩子们纷纷站起来,冲着花车挥手。特别是当盐仓街道的海岛传统婚俗文化巡游团队走过时,望娘担、红双喜、红灯笼、贺郎调依次登场,高挑连灯蜈蚣旗,八抬大轿娶新娘,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其乐融融的气氛。孩子们连呼:“好看!真好看!”
11时,随着第十二方阵——金塘镇的花车到达海滨公园,民俗巡游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踩着高跷扮演吕洞宾的蒋燕娜,终于能将1米高的高跷卸下。她的膝盖已经勒出了红印,汗水也打湿了衣衫。“上次走是12岁,近30年没走了,能参加这次活动很高兴,能让大家看看我们的非遗文化,辛苦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