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治:用担当啃下“硬骨头” 用真情架起“连心桥”
王倩倩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9月27日 第 02 版 )
□记者 王倩倩
“有市民反映东西快速路正在施工,导航却显示交通顺畅,贵单位可否研究一下这个问题?”“新城部分路段路面提升改造后,交通标识有误,请贵单位处理一下。”
近日,记者走进市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双治的办公室,他正忙着处理几件较为棘手的12345热线问题,助推群众诉求快速有效办理。
去年9月起,刘双治分管市12345热线、三个“一号工程”营商环境事项一次性化解率、数字化改革等工作。坚持精益求精的工作状态,他带领团队啃下一块块“硬骨头”,交出了优异答卷。
热线工作干得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据统计,今年前两个季度,我市营商环境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跃居全省前三。今年7月,刘双治被评为2023年实干争先活动第一批及时奖励先进个人。他分管的市12345热线接听团队也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浙江省三八红旗集体”。
奋战10天啃下“硬骨头”,破解初次信访“交办难”问题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宽敞的市12345公共服务管理中心话务大厅内,应答声此起彼伏。话务员耐心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诉求。
话务大厅里,时常能看到刘双治的身影。在他分管市12345热线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群众来电量近150万个。“疫情期间受理量猛增,一天最多涌入1.7万个电话,是以往的8倍。”刘双治回忆道。
群众诉求千差万别,更有涉及政策处理、矛盾纠纷的疑难问题。如何做到“最多访一次”?刘双治的答案是:明确问题首接责任单位,破解初次信访“交办难”问题,全力助推我市营商环境优化。
“面对‘硬骨头’,再难也要啃下来。”为了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刘双治带领团队奋战10天,将近年来我市初次信访“交办难”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同时,翻阅资料、查询案例,为之后的专题协商会议做足了功课。
入住酒店、民宿后因卫生问题发生退房纠纷;流动摊位出售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在外墙(非承重墙)上开窗、开门、打洞等,这些问题谁先受理?谁负责到底?6月中旬,市信访工作联席办牵头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专题协商会议。会议上,刘双治对照问题清单,深入剖析,向各职能部门点对点进行问题交办,当场明确10类问题的责任单位。
刘双治时常利用空余时间,主动学习信访工作、数字化改革、营商环境等政策知识,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创新推出营商环境专线“三速工作法”,交出“硬核”成绩
今年前两个季度,我市营商环境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跃居全省前三;去年以来,数字化改革全省信访系统排名也从第11名提升到第4名。这里面少不了刘双治的“军功章”。其中,他推出的民(企)情速报、民(企)呼速办、民(企)事速督的营商环境专线“三速工作法”属全省首创。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我们依托信访大数据,每日对群众、企业高频问题和需求进行分析研判,编写民情日报,建立民生涉企问题全量数据库。”刘双治牵头做好党委政府的“总客服”,每日向市委市政府报送“民情日报”,每月做好热线月度分析,不定期下发信访提示预警单,提升为企为民服务能力。
刘双治还组建了涉企政策专家团,为企业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马上就办”服务。市委分管领导每日在线对突出问题进行“速批速派”,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进行办理答复,实现民情企情问题“日日清、日日结”。
群众和企业反映多次的“急难愁盼”问题如何解决?刘双治每月组织热线督查暗访专班,开展“线上+线下”现场督查暗访,推动问题整改到位的同时,抽丝剥茧探寻问题根源并开展追责。
“为了解决工作中的‘疑难杂症’,刘副常常亲自到现场沟通。”市12345热线工作人员钱海伦向记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7月初,定海两户相邻家庭因私搭雨棚争执不休,多次向12345平台投诉。为解开双方“心结”,刘双治电话联系当事人,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他们的真实意愿。
找准症结所在后,刘双治多次登门走访,与当事人面对面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融化了邻里“坚冰”,让两家握手言和。
“12345热线解决的事情有大事有小事,但无论大小,都是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刘双治如是说。
在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刘双治还热心公益事业,不断深化海岛公益服务。今年4月,在他的精心策划下,市12345公益连心站启用,每月定期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低保户、五保户、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爱心服务,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满意率达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