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办好普通高中事关人民满意
一叶扁舟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9月20日 第 04 版 )
一叶扁舟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其中指出,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促进优质特色发展,具体包括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强县中标准化建设(据《舟山晚报》9月1日报道)。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让更多学生可以在家门口踏踏实实读完高中,这无疑有利于满足社会基础教育需求、消除群众职普分流焦虑。
让起跑变得更从容
孩提时代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但如今的很多孩子过早地卷入了学业竞争,从长远看是得不偿失的。小小少年正是开启心智、培养兴趣的时候,更应该在宽松的氛围中满足好奇心,而不是一头扎进题海中。失去童年的快乐,漫长的人生难免后劲不足。
很多家长其实也心疼孩子,但眼见别人家的孩子都在“拼”,也就只能狠下心来。“成绩不好连高中都考不上”,这不是家长们危言耸听,而是摆在孩子们面前的严酷现实。中考过后,会有一半学生无缘高中,难怪人们会焦虑。一直以来,人们做的都是“大学梦”,眼下却要做“高中梦”,这显然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在一个频道上。
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紧缺,等于提前3年为高考增设了一道坎,从而加剧了起跑线上的竞争。于是,“怪现象”层出不穷:考高中“难”于考大学,本该快乐游戏的孩子们都在挑灯夜战,小小年纪戴眼镜早已不再稀奇,患上心理疾病的也大有人在。
人生并非速战速决的“百米冲刺”,而是一场路途遥远的“马拉松”,一味在起跑线上比速度、争高低并不明智。让起跑变得更从容,反而有利于行稳致远。这就需要有正确的观念导向、良好的制度环境,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无疑是舒缓压力的重要一环。
为更多人预留选择机会
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加大投入力度“新建一批”,创新办学机制“帮扶一批”、多样化发展“提升一批”、有序增加招生计划“扩容一批”,就可以让更多的孩子顺利升入高中,并且各得其所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位”。这样一来,就为更多人预留了人生选择机会,起跑线上大可以淡定一些、从容一些。
中考就面临职普分流,一半学生无法升入普通高中,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小小少年无论是身体还是心智都尚未成熟,不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还存在不小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从小学习用功,但不一定能“笑到最后”。有的孩子小学、初中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上了高中以后却后劲十足,社会理应为这类孩子预留升学机会。
令人欣喜的是,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除了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还倡导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积极建设一批具有科技、人文、外语、体育、艺术等方面特色的普通高中,在保证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提供分层分类、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从而适应学生特长优势和发展需要。如此,上普通高中就意味着不仅拥有了升学机会,还赢得了成才机会。
可见,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促进优质特色发展,事关人民满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受教育需求也在水涨船高,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提质扩容的普通高中理当成为一种普遍共享的公共服务。
职业教育也要“高大上”
毋庸置疑,基础教育既要迎合人们的主观意愿,也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结构的客观需求。大学盲目扩招虽然为更多人圆了大学梦,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以至于造成当下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从这个角度说,职普分流不失为一种必要的纠偏,有助于通过因材施教优化人才结构、促进充分就业。问题并不在于该不该分流,而是应该何时分流。将中考作为“分水岭”,让一半学生无缘普通高中,这样的分流似乎过于匆忙,也是人们难以接受的。
社会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而事实上很多人虽然不擅长或不乐意搞研究做学问,却心灵手巧善于实际操作,这就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产业升级、企业转型,全社会对技术工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教育就不能停留于对初中生的技术培训,而应逐步向更高学历的职业学校甚至技术类大学转型。事实上,倡导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提前植入技能元素,便于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无缝接轨。
换句话说,职普分流的“分水岭”更应设在高中毕业以后,这样有利于整体提升职业教育的层次,更好地培养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新时代工匠。同时,相比于中考失利后迫于无奈选择职校,高中毕业生显然能够更加客观地认清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从而作出或考大学、或上职校的理智选择。
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必将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基础教育,并促进职业教育“高大上”。在这样的基础上,职普分流将逐步淡化以分取人的优胜劣汰,更加强调因材而取的自由选择,从而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