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维护申请执行人正当权益,也让非恶意被执行人看到希望曙光
法院“善意执行”助这家民宿绝境逢生
方智斌 田建红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9月20日 第 02 版 )
□记者 方智斌 通讯员 田建红
本报讯 “真的非常感谢你们,不然我们这家店早就开不下去了……”近日,普陀山一家民宿业主王某,向前来进行案件回访的普陀法院执行法官连连道谢,“这个暑假生意还不错,我一定尽快把欠款还掉。”
据了解,几年前,来自安徽的王某夫妻俩看普陀山客流量大,就与老乡合伙在景区承租了一家店,主营餐饮和民宿。因经营需要,他们在2018年、2019年两次向某家银行申请贷款,共计30万元。
尔后,受疫情影响,王某的民宿生意不景气,开始无力支付银行还贷。2021年底,在法院介入下,王某夫妻俩和放贷银行达成调解协议。
到了去年4月,放贷银行向普陀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被执行人履行剩余欠款本金174848.1元及利息。执行过程中,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详尽调查,并实地走访经营场所,发现受疫情影响,被执行人的餐饮场所仍处于关闭状态。同时,被执行人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
“王某等人经营的民宿是租来的,前两年受疫情影响,定期支付租金的压力很大。如果再强制拍卖民宿里的床、桌椅设备等,或可直接将本案执行完毕,但王某等人很可能因此彻底失去经营能力,生活将陷入困境。”执行法官汪琛介绍说。
既要维护申请执行人的正当权益,也要让非恶意的被执行人看到希望曙光。普陀法院调整工作思路,一方面鼓励民宿主积极筹措资金支付部分款项,另一方面及时与申请执行人进行沟通,打消其无法收回贷款的顾虑。
去年5月17日,案件双方再次达成和解。此后,民宿餐饮生意随着游客增多逐渐恢复正常,被执行人一直按和解协议履行义务。截至目前,王某已偿还欠款15万余元。法院将在其履行完毕后尽快对其进行信用修复,并给予其免除执行费的正向激励。
传递司法善意,展现司法担当。近年来,我市两级法院在维护申请执行人权益的同时,主动执行、能动执行,采取灵活变通的执行方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利益,助力更多被执行小微企业走出困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以来,全市法院已实质化解2497件涉企案件(被执行人为企业),涉案标的共计10.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