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薪火”耀千岛 逐梦向未来
——连线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火炬传递舟山站火炬手
陈颖丹 朱丽媛 何菁 陈斌娜 沈磊 姚凯乐 张磊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9月14日 第 04 版 )
这条大道 见证舟山“高光时刻”
□记者 陈颖丹
鼓点激昂,海风相伴,“薪火”点燃千岛大地。
昨天上午,亚运火炬传递进入“舟山时间”。170名自带“光环”的火炬手,在滨海大道一路逐风,接力奔跑10.9公里。这座城市、这条大道,迎来“高光时刻”。
沿着这条大道,150分钟里,火炬手们一路饱览“六百年渔港”与现代新城交融的美景,一路细嗅浓浓海味与文化韵味,感受当下、憧憬未来。
承载着舟山渔业辉煌记忆的沈家门渔港,在舟山锣鼓和渔民号子的节拍中“沸腾”。归港靠泊的船只,在海浪的簇拥下轻轻“起舞”。这里融合了海、岛、港、船等舟山特色元素,将一个山海城三域交融、港产城有机融合、渔文化基因浓厚的东方渔都呈现在世人面前。
移步易景,作为现代海洋城市的核心区,舟山新城高楼林立,一大批产业项目加速推进,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处处呈现“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的大美场景。火炬手们近距离感受海上花园城的亚运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发展之美,沉浸式感受海洋文化名城的澎湃动能和全民亚运的炽热激情。
耳边是激昂的亚运主题曲,眼前是“三湾两岸”的黄金海岸线、诠释竞技精神的体育场馆、海洋文化气息浓郁的海洋文化艺术中心,舟山的滨海人文、自然美景与现代气息在这条路上交融辉映,全方位展现着最有辨识度的海洋风情,体现了包容、开放、创新精神,汇聚成舟山鲜明而独特的海洋文化标识。
双塔悬索、充满欧式古典风的港岛大桥,是舟山连岛跨海桥群的一员。这10多年来,舟山打出一手漂亮的“桥”牌,在浩渺东海中筑起一道道坦途。“桥”烙印在舟山人的血脉之中,成为舟山经略海洋、逐梦深蓝的“硬核”支撑。
亚运火炬,其道大光;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火炬手们手举“薪火”,在阳光、海浪和微风的陪伴下,从“过去”奔向“未来”。他们传递的不仅是亚运圣火,更是信念之光,这股蓬勃的力量一路涌动、汇聚,点燃向海而兴、逐浪前行的精神之炬,照亮舟山的美好未来。
东海之滨,热浪涌动、激情飞扬,舟山向全世界发出盛情邀约,张开双臂喜迎四海宾朋。
第1棒火炬手:罗瑜
让女排精神在海岛薪火相传
手持“薪火”,目光如炬。昨天上午9时15分,随着开跑指令响起,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火炬传递舟山站活动的第一棒火炬手罗瑜,接过亚运圣火。
手持“薪火”,步伐坚定。身高1.91米的罗瑜,在人群中十分亮眼。短短几十米,她跑得坚定而自信,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群众们纷纷用欢呼声为她助力。
扣球、握拳助威。交接时,罗瑜比了几个手势,随即引燃第2棒火炬。
罗瑜曾是浙江女排的主力副攻,曾3次入选中国女排国家队,被誉为“最美女排5号”。当天,她以市少体校副校长、女排队教练的身份参与火炬传递。“尽管只跑了短短的几十米,但是感觉很激动、很自豪。”这是罗瑜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语气中难掩激动之情。
“这次参加火炬传递,对我来说意义非凡。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时候,我再次入选国家女排,当时我的目标是入选确定阵容,但最终因伤病未能如愿。今天,能以火炬手的身份参与到亚运会中,对我来说就像是圆梦了一样。”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舟山人,能在家乡传递亚运火炬,罗瑜倍感光荣。
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罗瑜对于“女排精神”有了更多的感受。除了拼搏与坚持,还有传承在里面,这也是她选择回到舟山执教的原因。在罗瑜看来,如今越来越多的舟山家长已经意识到,体育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另一条路。未来,她期待能遇到更多好的体育苗子,把优秀的教练员引进来,把舟山的运动员带出去。
在罗瑜看来,火炬代表着梦想和希望,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而自己作为第1棒火炬手,肩负着传递这份希望和梦想的使命。她也希望能通过这次火炬传递活动,在家乡传递“体育精神”“亚运精神”“女排精神”,让更多青少年感受体育魅力,让“女排精神”薪火相传。(记者 何菁)
第8棒火炬手:许波
向世界展示舟山海员的卓越勇气
“跟亚运结缘,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从上一棒火炬手手中引燃“薪火”,第8棒火炬手许波心潮澎湃。
高举火炬,面带微笑,这意义非凡的60多米,他跑得坚定有力,向世界展示着舟山海员搏击风浪的卓越勇气。
许波是舟山建桥船务公司的实习船长。2021年12月12日凌晨,在冬日寒冷的北方海域,因货轮沉没漂流在洋面上的两名遇险人员,逐渐陷入半昏迷状态。千钧一发之际,许波纵身一跃,跳入冰冷刺骨的大海,几经周折将绳索绑在这两名船员的身上,成功挽救了两条生命。
这一跳,跳出了舟山海员的勇敢和对生命的敬畏。2022年,许波被国际海事组织授予“海上特别勇敢奖”,成为当年全球唯一的获奖者。同年,他还获评“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年度人物。
能在“家门口”传递火炬,许波倍感荣耀。今年5月,接到参与火炬传递任务时,他有些难以置信。“名单正式确定那天,我还随船在广州。听到消息后,公司很支持,立即让我从广州返回舟山,并让我多加练习,将海员精神和运动精神更好地展现出来。”他说。半个多月来,许波反复练习走位、摆臂、速度控制等,并将动作要领牢记于心。
热爱运动的他,对杭州第19届亚运会充满了期待。“北京亚运会的时候,我还是20岁出头的小伙子,当时的一首《亚洲雄风》风靡全国,让人热血沸腾。我当时就想要是有机会参与这场盛会该有多好。想不到33年后的今天,愿望照进了现实。”引燃下一棒火炬后,许波目送逐渐远去的火炬,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记者 朱丽媛)
第138棒火炬手:沈克锋
期盼徒弟饶欣雨取得好成绩
昨天上午10时58分,从上一棒火炬手中引燃“薪火”,沈克锋竖起大拇指。这一刻,他难掩激动。
短短几十米的传递路,沈克锋的耳边始终萦绕着群众们的加油声。“我觉得大家既是在给我们火炬手加油,也是在为像饶欣雨这样的运动员们加油。”他说。
沈克锋是市少体校田径高级教练,执教40余年,先后向省队输送了10多名优秀运动员。他也是参加杭州亚运会女子800米比赛的舟山运动员饶欣雨的启蒙教练。
多年的执教经验,让沈克锋练就了“火眼金睛”。在2012年舟山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他发现了当时在岱山读五年级的饶欣雨,认为她有训练基础,身体条件也好。为了不错失良将,沈克锋想尽办法将饶欣雨吸收进了市少体校。
“本来听说欣雨也要来参加这次火炬传递,不过因为赛前训练十分紧张,她未能前来。”沈克锋说,虽然有些遗憾,但是师徒二人一个是亚运会运动员,一个是火炬手,能一起参与到亚运盛会中来,也是一种特殊的缘分。
这段时间,他一直非常关注饶欣雨的训练情况。“目前欣雨的状态不错。只要能过了赛前训练这一关,相信她可以再提高,顺利跑进10月4日的决赛,取得好成绩。”为了能到现场为爱徒加油,沈克锋早早在官网上抢到了10月4日女子800米决赛的票。
作为一名扎根海岛基层的体育教练,沈克锋希望通过这次亚运会火炬传递活动,点燃岛城青少年的运动激情,让他们一起投身体育、爱上运动,感受竞技体育的独特魅力。
(记者 何菁)
第139棒火炬手:陈义东
让更多青少年爱上体育
手握火炬,双手摆出象征胜利的“V”造型。昨天上午10时59分,第139棒火炬手陈义东,开启了他的亚运火炬接力跑。
这样的场景,对陈义东而言,并不陌生。15年前,他曾参加过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接力,“一次奥运会,一次亚运会,对我而言,就像完成了‘大满贯’。”
陈义东,现任舟山篮球名人工作室负责人,也是市少体校篮球总教练。15年前,陈义东作为市少体校教练被省体育局推荐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当时,陈义东参加的是绍兴站的火炬传递活动。他的亲朋好友特地从舟山赶往绍兴,在沿途为他加油。虽然当时跑的路线、沿途的风景,已经记不太全,但那份激动的心情,他至今难忘。15年前传递奥运火炬时穿的那套衣服,一直被陈义东珍藏在衣柜里。
相比15年前,这次在家乡的土地上传递火炬,陈义东多了一分从容。
1982年,陈义东从杭州大学体育系毕业后,在市少体校担任教练,一干就是40多年。几十年间,他将一批批学员送进高校和职业联赛俱乐部,更视体育教学为一生所爱。
谈及自己的学生,陈义东很是自豪。邓力、陆文博、江凯等打进了俱乐部、国家队,参加了CBA乃至国际赛事。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获得男子赛艇轻量级四人单桨无舵手2000米决赛金牌的舟山运动员张少云,也是陈义东输送出去的。
“把好苗子挖掘出来、输送出去,把优秀的人才引进来,让更多青少年爱上体育、爱上篮球,不断推动舟山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再上新台阶,这是我们应该一直坚持去做的事情。”陈义东说。
(记者 何菁)
第168棒火炬手:余金红
把舟山的美丽乡村推介得更远
“虽然是短短60多米的距离,也要把最好的状态展现出来。”和下一棒火炬手比出一个代表胜利的“V”字退场后,第168棒火炬手余金红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别看交接动作挺简单,我和前后棒火炬手想了很多种形式,直到传递前一刻我们才最终商定。”
余金红告诉记者,自己被确定为火炬手后,她在工作之余,积极开展体能锻炼,只为将最好的一面呈现在镜头中。定海新建村党总支书记余金红是我市推进乡村振兴的杰出代表,曾获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在她的带领下,新建村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休闲旅游,原先偏僻落后的深山冷岙蝶变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让联合国人居署点赞的“净零碳乡村”,村民人均年收入20年间增长了近10倍。在日常工作中,余金红带头实施党员夜访、田头随访、专题约访“三访”工作法,把各项工作做到村民心坎上。新建村党总支也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参与这次火炬传递,不仅是我的荣誉,更是整个新建村的荣誉。”她将胸前的“168”号码牌,贴到了自己传递的火炬上,“回去我要把它放在村里的展厅中,和更多人分享这份荣耀。”
在余金红看来,新建村的蝶变,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千万工程”的一个剪影。“欢迎国内外运动员来新建村走走看看。”趁着火炬传递的机会,她还邀请其他火炬手去看看这个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的美丽乡村。
昨天上午坐在大巴上,看着沿途的风景,余金红有感而发:“不单新建村,整个舟山的变化都很大,希望能将舟山的美丽乡村推介得更远。”她说。
(记者 朱丽媛)
第170棒火炬手:张一凡
点燃火种盆,奔赴新目标
昨天中午11时24分,在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火炬传递舟山站收火仪式现场,第170棒火炬手张一凡,手持火炬奔向终点站,点燃火种盆。
这一刻,张一凡点燃的不仅是现场群众的热情,更是他未来夺金之路的希望之火。
“这一刻,我也将踏上新的起点,奔赴新目标。在国际锦标赛上夺得金牌,争取参加奥运会!”张一凡说,再过10天,他将返京归队继续参训。
“我是白泉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一凡为自己是舟山人而骄傲,“我已3年没回来了,这次回来看到家乡发展这么快,这么漂亮,体育环境也越来越好,真的很高兴。”
今年21岁的张一凡,现任国家青年摔跤队队长。他的启蒙教练葛海伟清楚地记得,张一凡10岁那年陪朋友来参加少体校摔跤项目的考试。在现场蹲了约5分钟的马步后,葛海伟一眼“相中”了他。此后,他在摔跤运动的路上“一路狂奔”。
“教练说运动员最需要的就是坚强的意志力,他在我身上看到了。”正是这份意志鞭策张一凡迅速成长,让他在2016年成功入选浙江省摔跤队。17岁那年,他夺得了中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国际式摔跤比赛男子71公斤级乙组预赛的冠军。这也是舟山摔跤历史上的第一块“国字号”金牌。此后,他在不少国家级赛事上接连获得奖牌。
对于成为一名亚运火炬手,张一凡笑称自己梦想成真。“得知亚运火炬将在舟山传递时,我就期盼能成为一名火炬手,在家乡进行火炬接力。”张一凡说,9月份收到自己当选火炬手的通知后,第一时间就与亲朋好友分享了这一好消息。
火炬传递,展现的不仅是舟山人热情的精神风貌,更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于张一凡而言,他更希望通过这次火炬传递,让更多人认识舟山,感受家乡的美丽。(记者 陈斌娜)
摄影 记者 沈磊 姚凯乐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