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海闲事

韩秉颖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9月13日 第 04 版 )

  □韩秉颖

  生来无所拘束的人,不肯藏海几度。灼灼浪花在深海凝结,奔涌着浩渺,消散着奔赴。白日的细沙,生长着挣脱苦闷后的愿景,好像自诩零碎的岛屿,总能找到大海。

  看海的人多了,小岛上的民宿和风而起,愈见繁密。靠海宿海,驻足聊景,多几分有趣。

  一

  五月中旬,和同伴相约看海。去往东极的风浪一路招摇,连船鸣入耳的行径都变得曲折摇晃。船上的游客多感不适,除了缓解晕船的药片,强使睡意攀升竟成了渡过眼前这片大海最合适的方式。   

  初夏的庙子湖,一派生机。日客适中让小岛显得尤为可爱。一天两趟船班,渡轮到港的时候,是沿岸最热闹的时候,人头攒动。在码头忙碌的民宿主不少,吐露一口地道的方言,专注地迎来送往。海哥是我们此行预订民宿的老板,人如其名,潇洒、豁达。海哥说,每一位民宿的客人,他都会为其拍下上岛的第一张照片作为礼物。满目蓝色的大海,车环岛而游,除了风声便是咸腻的海味。海哥爱唠嗑,行驶一路,爽朗一路。

  海哥是东北人,带着家人暂居此处。因为热爱生活萌生来海岛发展民宿的念头。《后会无期》最火的时候,海哥说想赌一把。从一开始的语言障碍、生活不适,到现在和当地百姓打成一片,民宿的发展逐渐上轨。我问海哥收入是否可观,他笑得大声,“主要是为了自由。”海哥反复强调自由,说他最喜欢的就是每一天踩着落日余光归家的感觉。前几年受疫情影响,旅游业低迷,海哥也陷入是否去留的迷茫。“以后的事谁能百分之百保证呢?热爱的事情总不能这么快放弃。”海哥说当时就是这么想的,并坚持下来的。如今,他给客人的建议是一定要尝尝自家民宿做的海鲜,鲜得很。

  海哥的朋友圈,发得最多的,除了每日的民宿小记,就是大雾大风。

  二

  海浪撩拨,眼前的海,没有想象中蓝得如闺阁少女的羞涩,就如同一幅钻蓝的锦缎。沿环岛公路徒步,坡度虽微,腿仍感酸涩难迈。环岛公路还是适合骑行。这个时候到东极,定是个藤壶漫灌的季节。潮落而作,庙子湖陆军码头不大,没有专门的停靠泊位,渔民们身穿紧巴巴的潜水衣,纵身跃入海中,再从荡漾开的波纹深处,灵活地爬到船上。更多的是乘坐小舢板,寻觅着,打捞着大海的馈赠。老渔民说这个季节,藤壶最肥美,拆掉空壳,售往温州上海等地,价格不菲。除了藤壶,还有海螺。20多条渔船同时作业,天气好的时候,一天可以收获3000公斤海螺。生活的上游和生计的下游交织蹀躞,靠海吃海。海浪滚滚,拍打礁石的每一下,都幻化成烈日焦灼里捕作的喘息。因交通、气候诸多因素限制,岛上居民出行不便,除了定期船只运输食材,大多靠自给自足。

  靠近码头的一片是大排档聚集地,烟火气浓浓,从海洋到餐桌,海鲜面最受游客青睐。

  三

  海不见我,我自去见海。每个来庙子湖岛流浪的行者,都有着不尽相同的故事。山风是庙子湖青旅的义工。我问他为什么来此,他回答“想来就来了”。带着心事来看海,才能真正看懂海。山风主要负责接送客人,搬运物资、偶尔还会从海滩边捡拾“奇珍异宝”,装饰民宿。被海浪唤醒的每一天,山风都是快乐的。他说,民宿的老板总能找到借口与他每日小酌。

  山风的相机,等待每一场东极的日出,拍摄过的故事不计其数,最常见的是告别。来东极的人,向来无所拘束,又怎么会被同一片大海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