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芝琴:用渔绳结和贝壳粉作品为亚运献礼
姚舜妤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9月12日 第 01 版 )
□记者 姚舜妤 文/摄
李芝琴是我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渔家出身的她凭一双巧手,能将普通的渔绳打出上百种花样。她将渔绳结元素和渔民画、剪纸融会贯通,创作了一件件匠心独具的作品。
明天,杭州亚运火炬将在舟山传递,为了献礼亚运,李芝琴制作了一系列亚运主题的艺术作品。“我希望用舟山特色的艺术创作留下这份珍贵的亚运记忆。”她说。
渔绳巧变运动员造型,贝壳粉为“三小只”增添海味
走进李芝琴在普陀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中心的工作室,海洋气息浓厚的艺术品琳琅满目,渔民画、渔绳结、剪纸等形式多样的作品随处可见。窗边的工作桌上,李芝琴正在一个帆布包上,用色彩鲜艳的渔绳结制作充满亚运元素的作品。
“我打算用碰巴结和八字结做一个游泳小人的造型。”李芝琴说,她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亚运的动态图标,“电视上经常能看到那种运动小人,线条感十足,我特别喜欢,就想到或许可以将渔绳结的元素融入进去。这个图像还没有固定,等固定完就是一个很有创意也很实用的小礼物了。”
李芝琴还打算用渔绳结展示杭州亚运会会徽元素。“绿色的连子结做扇面,主体的潮头图形我打算用黄色的粗绳结来展现。渔绳结可以有多种展现形式。”李芝琴说,她打算多做几个不同运动主题的帆布包,赠送给亲友。
李芝琴不光渔绳结打得好,还是画渔民画的好手。近日,她还尝试用贝壳粉创作具有立体感的渔民画,以亚运吉祥物为主体,这幅画目前已经初具雏形(见图)。李芝琴说,这不是她第一次尝试用渔民画的形式展现运动主题,“之前还画过一幅表现羽毛球运动的。其实我们舟山渔民画能展现的主题非常多,并不局限于渔家生活。这次亚运火炬传递也给了我很多灵感,我在想可以用渔绳结元素创作渔民画。我还做了一个小人踢足球的剪纸扇,剪纸的元素也可以用到渔民画里。”
2008年曾去北京参观奥运场馆,如今期待亚运火炬在家门口传递
为迎接亚运盛会,李芝琴在几天前还创作了一幅《我爱你中国》渔绳结画,黄色的五角碰巴结拼成五角星,两个大红的六角碰巴结则拼成一个爱心。“寓意为我们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心。”
李芝琴告诉记者,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自己还正为生计整日忙碌,“后来搬到了沈家门,生活逐渐变好了,也更有闲情逸致去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后,李芝琴就去北京参观了鸟巢和水立方奥运场馆。“这次亚运会在杭州举办,火炬也将在舟山传递。我也非常期待。创作这些运动主题的作品,也是想给这次盛会留下一些珍贵的记忆,用非遗文化展现我们舟山人对亚运的热情。”
李芝琴说,她的作品里也寄托着舟山人对亚运的祝福,“我衷心地祝愿杭州亚运会能圆满成功,舟山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