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教师何舟捍:让新疆的孩子“触摸”大海
陈逸麟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9月09日 第 04 版 )
何舟捍和依干其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一起参加六一儿童节活动 受访者供图
□记者 陈逸麟
从宿舍的单人床上睁开眼,揉了揉因干燥而不适的鼻子,给床边的水盆重新装满水后,何舟捍披上衣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位有着2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将在新疆阿克苏度过今年的教师节。今年2月,何舟捍参加第十一批第一期浙江省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的教育援疆工作,担任舟山市援疆教师领队。
作为领队,何舟捍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育人,还承担着“后方桥梁”的重责。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今年援疆项目中的“舟山元素”十分亮眼。
让舟山锣鼓在远离大海的地方响起
8月28日中午,新疆阿克苏依干其镇中心小学(舟山博爱希望小学)的操场上,激昂的鼓点声此起彼伏。由20多名身着民族服饰的维吾尔族小朋友演奏的舟山锣鼓创新曲目《舟山锣鼓——远航多浪》正式亮相,博得满堂喝彩。观看演出的何舟捍格外兴奋,鼓掌的力道也大了几分。
2012年起,舟山对口支援这所学校,这里的孩子们对舟山有很深的感情。
“学校里有一幢教学楼是舟山援建的,每年舟山都会投入一批教学物资和经费援助这所学校,但我认为,也该让这里的孩子们感受下舟山文化。”何舟捍说。
让舟山文化的代表——舟山锣鼓在远离大海的地方响起,这个念头开始在何舟捍心中扎根。
他主动找到生产厂家,订购了锣鼓设备运抵依干其镇中心小学,并且联系上了舟山锣鼓代表性非遗传承人高成文。两人一拍即合。
在舟山市对口援疆工作组的沟通协调下,8月初,高成文和市艺术剧院的两位指导老师虞燕、励笑晓受邀来到依干其镇中心小学,为50名孩子教授舟山锣鼓。老师们根据曲子的难易程度和新疆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动态调整教学节奏,将难度较大的片段进行拆分,一对一针对性教学。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不远万里而来的“大海的声音”,在依干其镇中心小学成了“爆款”。每当操场上鼓声响起,总会吸引不少孩子们围观。
“老师,我明年也想敲舟山锣鼓!”“老师,我想当舟山锣鼓的主鼓手。”走在校园里,听到孩子们热情的话语,何舟捍的心头涌起无限欣慰。
希望让新疆孩子看到真正的大海
何舟捍是舟山沈家门中学的一名高中生物老师。援疆半年多的他,如今已经“转行”了。
“老师,我在电视上看过大海,我知道大海很蓝。”何舟捍刚到依干其镇中心小学时,孩子们对大海的种种想象让他“哭笑不得”。
“也有不蓝的大海,舟山近海大部分时间就不是蓝的。”何舟捍给孩子们解释道,长三角黄色的海水虽然“颜值”不高,但养料丰富,鱼虾多。
从黄色海水的成因,到百年渔港沈家门,再到世界四大渔场,何舟捍在新疆成了“地理老师”,也成了舟山“推荐官”。
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依干其镇中心小学的“舟山元素”越来越多。
今年,舟山援疆教师团队与阿克苏依干其镇中心小学结对共建海洋特色文化课程,来自舟山的船模作品、沙雕作品、海洋生物标本等陆续走进校园。教室里摆上了海螺、海星,让阿克苏的孩子们能够近距离“触摸”大海。
在舟山援疆工作组的精心布置下,极具舟山特色的海岛风光、民俗文化和人文景观通过展板、视频等呈现在校园中,开拓了新疆孩子们的眼界。
“这里的孩子们对海洋有很强烈的向往。”何舟捍说,援疆期间,他希望把更多海洋元素引入校园,更希望有朝一日,能带新疆的孩子们看看真正的大海。
心里牢牢记挂着两地孩子
“何老师教师节快乐!”“何老师,下次什么时候回来看我们?”教师节将近,这两天,何舟捍的手机上收到了不少来自舟山的短信。
这些短信来自沈家门中学高二的学生,一个个熟悉的落款,把他的思绪拉回了舟山。
“我来援疆之前是班主任,去年9月把这批孩子迎进沈中校园,看着他们军训、读书,一步步成长,等我明年结束援疆回去,他们就上高三了。”何舟捍感慨道。
援疆期间,尽管何舟捍卸去了班主任的职务,但他还是经常通过短信、微信和学生们联系,为他们解答学习生活中的困惑。
今年5月,何舟捍回舟山对接援疆项目,抽空回了趟沈家门中学,当他出现在办公室的那一刻,全班的孩子纷至沓来,一会儿工夫就把办公室围了个水泄不通,声声问候让他无比暖心。
如今,在新疆半年多的何舟捍,已经从一开始的吃不惯、住不惯,到完全习惯了新疆的风土人情。从祖国的东边到西边,他的心里,牢牢记挂着两地孩子。
今年,在舟山对口援疆工作组的努力协调下,我市重启了普陀小学和阿克苏依干其镇中心小学的线上同屏课程;六一儿童节当天,朱家尖中心幼儿园与阿克苏第四幼儿园,开展了一场六一“云”庆祝活动,这也让何舟捍找到了接下来的努力方向。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推动舟阿两地学生开展更多交流互动,让两地的孩子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情相通、心相连、手相牵。”何舟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