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500年历史,从双屿港到自贸区,看一座开放之城的定力与信心

“弄潮儿”如何再立潮头

周杭琪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9月07日 第 04 版 )

六横西北端的涨起港,是学界对双屿古港口位置的主要推测地之一。如今,这里是一处平静、狭窄的渔民码头

六横里岙民俗风物馆内,一幅绘画作品展示双屿古港口盛景

在涨起港的北侧,是遍布修船船坞的龙山码头

  □记者 周杭琪 文/摄

  马达声扬起,双屿11号渡轮提速,船尾犁出一道呈开放形的白色水道……

  这不禁让人遐想,大航海时代,一支支木帆船队,是如何迎着风浪向双屿港前进。掌舵的、扯帆的水手们是否处之泰然,有目标、有希冀地登陆新世界?

  从蓝海中一路走来,舟山曾在历史的时空中镌刻下清晰的“坐标”,16世纪东亚公认的国际贸易中心、19世纪中叶英国人眼里的国际自由贸易港,目前又站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开启新一轮的起航。

  向海而生,冲破藩篱,融入世界。且跨越500年历史,看这座开放之城如何再立潮头?

  16世纪的国际贸易中心

  “舟山坐标” 闪耀海洋文明

  东经121°30’~123°25’,北纬29°32’~31°04’。翻开地图,沿着坐标找到舟山,这里直面太平洋,既是长江门户,又是南北要冲。

  得地舆之胜,早在唐宋时期,舟山就已经成为浙东沿海商贸的中心,到了宋元,发达的海上贸易,更将舟山推向了一个顶峰,此时舟山地处明州港东去高丽、日本的必经航道上,舟帆川流不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地。

  明朝初期到中期的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尽管海况复杂,海波动荡,但人民在挣扎求存、求发展过程中,依然推动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海洋这片广袤而又相对管理松散的“市场”上,民间贸易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逐渐活跃。

  地处舟山南部的六横岛双屿港,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以葡萄牙人为主的西洋商人在此做生意并定居下来,随后以日本为主的东洋商人,及东南沿海粤、闽、浙、皖等商人也越来越多,一时“舶客拥有徒众万人”,甚至港道拥堵,船只无处停泊。

  “当时那里有3000多人,其中1200为葡萄牙人,余为其他各国人。……城镇上,除来来往往的船上人员外,还有城防司令、王室大法官、法官、市政议员及孤儿总管、度量衡及市场物价监视官、巡夜官、收税官及各种各样的手艺人。有两所医院,一所仁慈堂。通常人们说,双屿比印度任何一个葡萄牙人的居留地都更加壮观富裕,在整个亚洲其规模也是最大的。”在由葡萄牙商人、冒险家费尔南·门德斯·平托(1509~1583)撰写的纪实性游记《远游记》中,葡萄牙人在双屿港的贸易额超过300万葡元,无论带什么样的商品到日本,都会赚回3~4倍的利润。

  是时,双屿港可以说是事实上最早的“自由港”,比世界公认最早的意大利热那亚湾的里南那自由港还要早,比澳门作为自由港的历史也要早,且全球范围内贸易规模尚未有能超越双屿之港口。

  即便堪称16世纪的国际贸易中心,又以国际性港口的姿态开世界之风,但每一个新事物发展的初期都带有很多的不规范和不可预测性,海洋经济的初期亦是如此,也许它强烈的自由度和扩张感,给农耕文明带来极强的不安全感,同样的,建立在农耕文化之上的封建王朝,当时也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和施政经验去理解、承接、掌控这些变化。在当时政治手段干预下,双屿港渐渐成为一个普通的地理名称,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史上留下惊鸿一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的发展不会以当时无法理解而停止脚步,如今回望,双屿港命运也许是农耕经济走向海洋经济必经之途,但它把向海洋要发展的萌芽种在舟山人的血脉之中。

  又迎天时地利

  自贸区续写开放新格局

  前往六横寻找双屿港的踪迹时,乘坐的渡轮名叫双屿11号。

  六横西北端的涨起港,是学界对双屿古港口位置的主要推测地之一,如今涨起港村已经改叫双屿港村。

  六横东端的台门社区,则被改造成了双屿商港小镇,街道两旁红色屋顶的西葡风情建筑鳞次栉比,不少餐馆、酒吧的招牌都是用英语写的……

  500年前的双屿港似乎早已销声匿迹,但又似乎无处不在。在六横采访时,记者碰上了出租车司机“四爷”,被问及有关历史中的双屿港故事时,他并不熟知,但在有关新时代的开放融合故事里,他是主角。

  “前几天我刚把三个外国人送到上海浦东机场,他们都是船厂高管,也是我六七年的老客户了,我是他们的专职司机。”“四爷”对此很自豪,年过50的他,不会讲一句英文,甚至普通话也说不溜,但靠着海岛人的热情,愣是俘获了一票国际友人的信任,“阿拉靠微信联系,双方都打字,再各自点一下‘翻译’,需求全知道了。”他笑言,整个六横,生意人都知道这个“法宝”。

  从历史的遗憾中走来,当双屿港再次打开容纳四海的博大胸怀,肩负向海图强希冀与梦想的舟山也被赋予新的使命——

  2017年4月1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实施范围为119.95平方公里,包括舟山离岛片区、舟山岛北部片区和舟山岛南部片区。这是我国唯一一个由陆域和海洋锚地组成的自贸试验区,也是一个以油气为核心、实现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的自贸试验区。

  合天时地利,更在于这一方热土上人们自古至今融入血脉的开放基因和奋斗执着。如今,作为浙江自贸试验区的核心片区,舟山片区致力于油气领域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走出了一条“无中生油”“聚气发展”的特色化、差异化改革之路,已成为以油气全产业链建设为中心的高能级开放平台。

  经过6年发展,舟山聚焦推动油气全产业链发展,建成全国最大、单体全球第二的大型石化基地,全国最大的能源保障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油气贸易港,发布全国首个低硫保税燃料油“舟山价格”,成为全球第五大国际船加油港,通过连续举办五届世界油商大会搭建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油气产业合作平台。

  同时,聚焦提升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建成了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物流枢纽,尤其是在港口物流、液化天然气接收、进口粮食中转、贸易结算四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舟山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气源地,成为全国油气贸易企业最集聚的地区,吸引上万家油气企业在此扎根,2022年油气贸易额达12866亿元,宁波舟山港首次跃居全国油气吞吐量第一大港,舟山港域保税燃料油加注量跃升至全球第五。

  此外,聚焦深化集成改革和制度型开放,舟山片区全国首创率和复制推广率均走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前列,累计形成特色制度创新成果和实践案例269项,其中全国首创125项、全国复制推广32项。

  怀揣自由港之梦

  舟山意欲挺进新蓝海

  风从海上来。习近平任职浙江期间,在舟山调研时曾指出,要把舟山放在国际上、放在全中国、放在浙江省这样的位置上去考虑,越这么考虑,舟山的地位越不可限量。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敢为天下先,实干求发展。

  根据2013年1月17日获批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当时规划舟山新区的发展分为三步:第一步,综合保税区;第二步,自由贸易园区;第三步:自由港区(市、城)。之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进一步明确为“探索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

  据了解,自由贸易港是指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允许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新加坡、鹿特丹、迪拜都是比较典型的自由港,而舟山所具有的条件绝不逊于上述任一国家或地区。

  未来已来,作为连接海洋强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自由贸易区和长三角一体化等五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舟山日后应该怎么发展?又应该以什么标准和拿什么标杆来发展?

  2020年,浙江自贸区实现赋权扩区,并明确了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等“五大功能定位”。

  《浙江省自由贸易发展“十四五”规划》更是提出8方面27条举措,特别指出将在舟山探索建立衢山自由贸易港先行区,先行先试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

  关注舟山发展多年,浙江海洋大学教授全永波早在2018年,就赞同舟山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他表示,舟山离岛资源丰富港口条件优越、地理位置重要辐射区域广阔、先导产业对标国际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具备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良条件,是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理想之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吹响了新一轮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奋进号角。今年4月,对标新加坡自贸港营商环境,全永波也就争创舟山大宗商品特色自贸港提出相关对策建议,要打造自由化、便利化的“市场环境”,打造透明高效和便利化的“政务环境”,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法治环境”及宜居宜业、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从边陲海岛到开放战略高地,从海防小城到海上花园城市,从单一产业到多元发展,跨越历史长河,顺应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新趋势,舟山这座开放之城的定力与信心,足以让“弄潮儿”再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