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五年同心同行 载着万家灯火向爱和希望航行
李巧凤 王周群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9月05日 第 04 版 )





□记者 李巧凤 通讯员 王周群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2017年“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这五年多,市慈善总会紧跟这一重要的时代课题,依靠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积极践行慈善组织宗旨使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丰硕成果,助力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主动应对重大紧急突发事件,不断加大慈善捐助力度,同心同行,推动我市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全市慈善组织筹集款物36903.95万元,支出救助款物37342.03万元,惠及困难群众65.99万余人次,资助1178家非营利机构。其中,市本级募集款物11873.32万元,支出救助款物13182.64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6.42万余人次,资助320家非营利机构共计3701.75万元。这五年,在岛城各个角落,还有抗疫捐赠、为因病致贫家庭发起的“互联网+”筹款、慈善救援队寻找走失老人儿童、慈善一日捐、圆梦大学等爱心故事不时传唱,为舟山这座大爱城市添砖加瓦。
“龙头大户”和“千家万户”
捐款献爱心支持慈善事业发展
如果慈善事业是一艘在海面上载着万家灯火、向着爱和希望前行的大船,那么推动这艘巨轮前行的动力在哪?
“这些年我市慈善事业的进步,一直是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发展起来的,政治引领和党政推动,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这五年来,市慈善总会也在思想政治建设上,通过开展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等重大会议精神专题学习活动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慈善发展把舵定向。
有句话说“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壮大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
多年来,在善款募捐中,我市呈现慈善力量多元发展参与捐赠的态势。这其中,爱心企业是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龙头大户”。五年来,在这些“龙头大户”的支持下,慈善项目筹款稳步推进,市慈善总会通过设立慈善项目库,以“市场营销”方式予以推介,与普陀山佛教协会、浙江黎明智造有限公司、祥生实业集团等爱心单位签订了助学、助医、助孤等总规模达5560万元的冠名(定项)基金,通过“点单式”筹募、“点对点”服务,确保项目资金稳中有进。
除了“龙头大户”,我市慈善力量中还有“千家万户”,即千千万万的爱心人士。这五年中,“慈善一日捐”活动广泛开展,共有421家次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30.69万余人次干部职工及市民参与活动,共计捐款3430.32万元。其中2022年“慈善一日捐”更是创造新高,筹款796.89万元。“慈善一日捐”活动已经坚持整整20年,社会参与度日趋广泛,活动制度化、长效化机制取得实效。
在互联网时代,慈善公益融入了更多人的生活中,“随手捐”“微慈善”成为新风尚。市慈善总会也与时俱进,打造“互联网+”筹款指尖慈善。链接全媒体互动,为公众参与“微慈善”打通便捷通道,五年来相继为69人次因病致贫和遭遇天灾人祸的求助对象以及各类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定对象(项目)众筹429.64万元,近15万人次参与捐款,“人人可慈善”的现代慈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开展各类慈善救助项目
扶贫济困实施精准救助
助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慈善工作的奋斗目标。这五年来,市慈善总会通过开展各类慈善救助项目,实施精准救助,在扶贫济困、救助弱势群体、促进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对于传统慈善救助项目,市慈善总会不断深耕细作,巩固“慈善情暖千家万户”“圆梦大学”“普济生命慈光”“关爱孤儿成长”“关爱生活困难老劳模”等品牌项目,9大类30余项救助项目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对特殊群体予以精准救助。
以公益创投的方式,整合慈善资源,资助扶持全市相关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慈善,这是慈善救助中的一项探索和创新。五年来市慈善总会共累计拨付公益创投资金1400余万元,内容涉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应急救援、环境整改、法律援助等项目近200个(次)。慈善项目跨界联动、扩面提质,得到了广泛好评和点赞。
在疫情来势汹汹时,市慈善总会又坚决扛起慈善担当,拉响疫情防控集结号。疫情期间,市慈善总会共拨付防疫专项资金484.71万元和价值72.32万元的防疫物资。
融入民生实事、为民办实事,这是市慈善总会的又一项重点工作。市慈善总会参与海岛服务驿站“幸福驿家”项目,拨付配套资金192.68万元;开展“小岛你好 慈善光明行”活动,历时3个月,服务老人近3000人次;为舟山市认定的年度免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低保低边特困、二级以上残疾人等市民“买单”,缴纳每人100元“舟惠保”保费,共计511.67万元;还有“暖阳助老 九送上岛”“重阳送大戏”等项目,为偏远海岛老人送去暖心服务。
市慈善总会还精心打造了“融慈善”求助平台。2019年11月市慈善总会阿福哥工作室成立,开通求助热线,通过链接政府福利救助资源和民间爱心力量,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累计接访群众求助763起,平均2天1起。其中,困难求助类140起、政策咨询类508起、特殊应急类115起(人员走失等),直接解决和转介解决的办结率为100%。阿福哥工作室还发起“雏鹰助学”“书循环 善循环”“心语心愿”等项目20余个,筹集款物400余万元,收到市民感谢锦旗40面,成为公认的、知名度较高的慈善品牌之一。
打造有德有责有能慈善工作者队伍
慈善志愿者队伍也不断壮大
这五年,我市积极打造一支有德有责有能的慈善工作者队伍。目前,市、县区5家慈善总会全部被认定5A级,今年市慈善总会还被中华慈善总会吸纳为会员单位。目前,以市、县区慈善总会为龙头,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94.63%的村、社区建立了基层慈善机构;在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全市共建有慈善分会137家、慈善工作站335家,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慈善救助。还有一批有潜力、敢担当、勇作为的慈善工作者取得社工师资格,慈善队伍更加专业化。
五年来,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加入了慈善志愿者队伍,用行动引领文明新风。市慈善总会以互联网为纽带链接广大志愿者,其中同心慈善分会拥有120余个群众互助支持性网格群,各行业成员数量达2.5万余人,解决群众咨询和困难5万余起;先后与金平助老服务队、市饿了么公司、百姓医药公司等30余家爱心单位结对共建并帮助成立特色慈善义工服务队。
志愿服务活动也蓬勃开展。五年来,慈善志愿者助力创城,开展3000余场大型环保和周末慈善公益活动,清理烟头等垃圾1000万余斤,慰问低保、低边等困境家庭人员1935人(次),关爱新居民、环卫工等群体2万余人(次),此外还携手各爱心团队开展“善行东海”“寒潮不寒”“义+医”等项目,让慈善暖风直抵人心。
在慈善队伍中,2020年4月成立的全市首支慈善救援队,在应急救援助中好评如潮。自成立以来,市慈善救援队探索沿海慈善救援新模式,扎实推进规范化、专业化队伍建设,目前已建立5支专业规范化巡防救援中队、1支慈善铁骑分队、4支巡防志愿者大队。截至今年6月底,完成救援任务130个,直接和间接帮助找回走失老人和离家出走青少年129名,还有一头价值3万余元的黄牛。
打造慈善品牌 宣扬慈善文化
坚持不懈打造阳光慈善
打造慈善品牌、宣扬慈善文化,对加速形成“全民慈善”社会风潮意义重大。五年来,市慈善总会不断深化慈善文化品牌建设,这其中,2022年7月舟山市融慈善文化基地挂牌,该基地旨在打造“理念传播、文化展示、经验交流、活动实践、骨干培育、便民服务、商企联合”等七位一体,面向社会、扎根一线、贴近群众的慈善文化交流平台,目前累计接待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和参观慈善文化的志愿者及群众3万余人(次),切实打通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最后一米”。
慈善典型有着激励人心、引人向善的作用,为此,市慈善总会结合“中华慈善日”和“舟山慈善月”等主题宣传,通过“舟山慈善奖”“‘祥生杯’慈善公益先进集体和个人”“你好慈善人”等评比活动,挖掘选树先进典型事迹,弘扬慈善文化。
市慈善总会还积极打造融媒体宣传矩阵,联合市新闻传媒中心,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等互联网平台,报道亮点纷呈的慈善公益活动,让慈善“好故事”“好声音”传得更广。
公信力是慈善事业的生命力所在。五年来,市慈善总会始终以制度建设推进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坚持不懈打造阳光慈善,定期公开收支情况和重大事项,主动接受民政部门、监事会监管督导和审计单位审计,广泛接受社会各层面监督,把依法行善贯穿于全过程各方面,用规范和透明换来了舟山慈善好形象好口碑。在今后,市慈善总会将坚守初心,围绕“促进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和更高定位,推动我市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更上新台阶,为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发挥慈善作为。
本版图片由市慈善总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