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餐饮类商家上半年为何猛增近50%

李伊娜 丁爽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9月01日 第 04 版 )

  □记者 李伊娜 通讯员 丁爽 文/摄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由于门槛低等原因成为众多创业者的首选。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新城分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新城区域新增餐饮类商家328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9.77%。

  抛去疫情“深蹲”后的报复性增长不说,新城区域的餐饮业为何会有新一轮的崛起?

  近日,记者走进新城商圈,采访商家、消费者,试图寻找其背后的原因。

  人气是新城商圈吸引市场主体根源

  位于体育路与定沈路交会处的舟山宝龙广场,犹如新城核心商圈的腹地,往北有江海商务广场、往南有凯虹广场和银泰百货。几大商业综合体的集结无疑扩大了人气并促进消费能力的提升。

  “商业综合体带给消费者的是一种满足全方位需求的‘体验购’,消费者喜欢,商家也喜欢。”相关业内人士解释道,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海岛之城的CBD属性已初具规模,在一众商业街区的推动下,新城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去年底,90后创业者小毛在宝龙广场开了一家小咖啡店。他坦言,看中的就是新城核心商圈的人气。虽然那时疫情的影响还在,但他觉得商业的本质是会随着人的需求而走。

  “宝龙周边的写字楼很多,存在较好的客户群,加上商业综合体的带动作用,人流量肯定不小。”如今看来,小毛的选择没错。现在他店里的生意还挺火,最好的时候一天营业额有五六千元。

  位于宝龙商圈内的“小米粒饭堂”是附近上班族经常光顾的一家中式快餐店。该店负责人杨经理也印证了这一说法:“宝龙这边的人流量还是蛮大的。我们店里生意好的时候,上下两层近130个座位几乎座无虚席。”

  “宝龙二期等商业新开地的推出,无疑是促进新城餐饮业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凯虹集团商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优质商家会被人气旺的商业综合体吸引,同时当下的商业综合体引入新品牌商家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单拿宝龙来说,鑫和发澳门牛杂煲、岭鲜一条鱼、肉三两等都是今年上半年首进舟山的餐饮品牌,虽然开业才一两个月,但生意都比较好。”宝龙广场招商营运部高级主管翁娜说。

  宝龙广场、凯虹广场、如心小镇,还有未来的茶山浦水街……如今新城商圈的范围不断扩大,人气越来越旺,创业者也有了更多选择。今年3月底,蛋糕烘焙品牌“元祖食品”也在新城核心商圈开了直营店。该店店主表示,舟山现在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他们想先在新城站稳脚跟,之后还会在定海、普陀开新店,一步步在舟山打开市场。

  消费能力提升推动餐饮类商家增多

  除了在公司附近地毯式搜索实惠的饭店之外,在临城某公司上班的小惠还乐于抢购一轮接一轮的消费券。几个月前,“都市乐活·惠享新城”2023年新城促消费活动火热来袭,通过“舟山优选”小程序发放1万张“通用消费券”,当时小惠就幸运地抢到了。

  “我记得第一拨是4月底吧,上午10点准时开抢。券面面额为满100元减50元,每人限领一张。”说到抢消费券,小惠发言欲满满,她觉得发放消费券能增强普通人的消费信心,进而激发消费活力,“8月10日又发放了一拨消费券,我的同事、闺蜜都抢得不亦乐乎。”

  小惠说的“都市乐活·惠享新城”发券促消费活动覆盖新城海城广场、宝龙广场、凯虹广场、银泰百货、惠众广场、如心小镇、如心西街、江海商务广场8大商圈,吃喝玩乐购,想用在哪里就用在哪里。记者了解到,在这个火热的8月,市文广旅体局也联合饿了么给消费者送去了一批暑期消费券。

  “消费券的发放可以促进消费,拉动经济。消费能力提升了,也能助力市场主体的发展。”市市场监管局新城分局行政许可服务科科长吕叶红表示,今年以来,疫情逐渐平稳,市场慢慢向好,上半年新城区域新增餐饮类商家328家,其中餐饮服务(餐饮许可)117家,小餐饮店(三小行业)211家,餐饮类商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9.77%。

  “其实不只是政府主导的一系列特色活动和政策举措能提供消费优质供给,各大商圈自己也在推出相应的优惠活动,给予消费者及商户一定的让利。”新城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李滋圆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各个层面有关促进消费的活动密集开展,这对市场主体的增多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家告诉记者,今年4月,她把自家位于新城凯虹广场的餐饮店由原来的60平方米扩充到了80平方米,但整体租金却不升反降,“商业综合体多了,彼此之间也有竞争压力,进而带给我们一些隐性利好。或许这也是今年上半年餐饮类商家增多的原因之一吧。”

  高性价比是消费者与商家的共同追求

  反复关店、不能堂食,过去3年,餐饮业可以说是受疫情严重影响的行业之一。这3年对整个餐饮行业带来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刷”。

  这样的改变同样发生在消费者身上。在消费整体收紧的当下,他们在吃饭这件事上,更多考虑的自然是性价比了。过去曾火爆一时的炫耀式消费正在慢慢褪去,尤其是年轻人的消费正变得更加注重实用刚需。

  “一份8元的四喜烤麸、一份10元的排骨汤,外加2元米饭,花费20元就解决了午餐。”小惠最近经常选择的就是“20+”的中式快餐,“荤素搭配适宜、出餐快、还顶饱,价格也不算贵。”

  今年5月发布的《2023年中国餐饮消费趋势》报告指出,餐饮业消费目前已经显现出第四消费时代的一些特征,消费者的朴素、实用意识正在引领社会的新消费潮流。中式快餐的受欢迎恰好折射出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的追求。

  在新城凯虹广场周边开了一家牛肉面馆的孙老板告诉记者,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都想尽可能地少花钱解决一顿午餐或晚餐,她家店生意一直不错的原因也在于此,“用一碗面就能解决一顿饭,味道不错价格还便宜,何乐而不为?”

  采访中,多位餐饮从业者向记者表示,今年看起来外出吃饭的人增多,但其实人均消费金额有所下降。翁娜也告诉记者,去宝龙广场各正餐餐厅吃饭的消费者大都喜欢选择美团、抖音上的各种套餐。

  消费者的需求必然影响创业者的选择。去年下半年,创业者杨勇在新城宝龙广场开了一家名为“溪南炊牛叔”的现炒式中式快餐店。他选择中式快餐正是因为这一赛道更注重都市人群在食物上的刚需。

  “或许是因为性价比高,我的小店开业3天就荣登舟山小吃快餐榜TOP1。”杨勇告诉记者,他们目前的营业额是日均万元以上,“虽然人均消费比一般的快餐店略高,但店铺开在宽敞明亮的购物中心,营造出一种干净又温馨的饭堂氛围,又是‘现炒’,消费者的体验感更好。”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疫情前,大家会追求小众、差异化的东西。如今,众多想要入局的餐饮创业者发现,屹立不倒的还是性价比。

  面对消费复苏,餐饮从业者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接下来就看他们如何围绕性价比进行更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