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数字产业投资增速和规上数字产业营收增速双双发力
从两个增速看舟山数字经济后劲
黄燕玲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8月29日 第 03 版 )


润海新能源组件车间
□记者 黄燕玲 文/摄
数字经济已成为当下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这条赛道上,舟山后劲正在显现,有望后来居上,跑出新速度。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40.68亿元,同比增长37.4%,增速居全省第二;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增速447.5%,居全省第一。
舟山数字经济两个指标增速何以如此迅猛?还需拆分多方面来看。
厚积薄发
重大项目投产上规显成果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的背后,显现出当下舟山做强数字经济的新风向。上扬的数字,是相关投资增速加快、占比提升的直接体现。
今年上半年,润海新能源、宏发电声等重点项目实现投产上规,为数字经济的增幅提供了大而有力的支持。目前我市共有规上核心制造企业28家,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近35%。
在润海新能源的组件车间,机械手臂起起落落,光伏组件经过叠焊机,把互联条和汇流条焊接在一起。车间内正在生产的是PERC 210 66双玻版型光伏组件,单块组件在660瓦以上。
上半年,润海新能源订单在600兆瓦左右,已开票收入2亿多元;下半年随着业务的拓展扩充,预计数额将进一步上涨。
“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是未来制造业的方向。”浙江润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敏告诉记者,上半年,润海新能源组件车间已拓展至5条生产线,均具备量产条件,为企业进一步拓宽市场提供了有力的后备保障。如果5条生产线马力全开,一个月的产能将在300~350兆瓦。随着下半年的产能爬坡,近期企业将实现满产。
虽说在PERC(发射极和背面钝化电池)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润海新能源并没有固步自封,反而将更大的精力放在了HJT(异质结电池)的研究上。异质结电池综合了晶体硅电池与薄膜电池的优势,具有转换效率高、工艺温度低、稳定性高、衰减率低、双面发电等优点,其技术具有颠覆性,是未来的主流方向。目前,润海新能源已有3条异质结电池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中,8月底即将实现首片下线,争取今年完成400兆瓦以上的产能。
科技的力量带来巨大的差异,普通的电池售价一般在0.7元/瓦,但异质结电池可以达到0.9元/瓦,每年可以为企业增加两三亿元的营收。
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技术先进性,润海新能源都已经站在了异质结电池行业的前列,但是它创新的脚步并没有停止。
下半年,润海新能源将在银包铜、无主栅、薄片化三个新技术方面发力,减少银浆、硅量的耗量,降低单瓦成本,预计在一年内可以把异质结电池的成本下降到与PERC、Topcon同样的水平。这意味着,润海新能源可以用同样的成本,生产出更先进的异质结电池,以高技术性、高性价比让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润海新能源的成功正是我市发展数字经济新抓手的缩影。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数字企业和项目引培,成功引进投资超10亿元的中能建控股集团5GWh大型电力储能系统集成项目;新注册成立芯岛数字科技公司、嵊泗数智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数字企业;推进百亿级聚泰新材料电子项目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持续优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的制造业投资结构,让数字经济有更多发展空间。
但总体来看,舟山数字经济和先进城市还存在差距,产业实力如何增强,创新能力如何提升等等,都需要我市不断发力,做大规模,夯实产业基础,健全产业生态。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舟山的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
数实结合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数实结合方面,舟山正发力赶超。目前,水产、船舶、螺杆等舟山传统产业都已走上了数字化发展的道路。
以“中国螺杆之乡”金塘为例,去年全镇启动螺杆行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计划改造企业总数近百家,涉及企业年总产值约50亿元。今年金塘更是出台鼓励政策,投入软件升级专项补助资金,大力支持螺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从金塘大刀阔斧进行数字化改造可以看出,传统产业是呼唤数字化转型的。随着下游耐用品需求收缩,螺杆企业进入大浪淘沙阶段,金塘螺杆智能制造急需解决“工厂车间的机器替代人、数控车床等生产的自动化”等问题。为解决“提高订单准时交付率、质量品控提升、管理效率提高”等企业核心诉求,金塘启动金塘螺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工程,并成功入选全省首批24个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革试点之一。
传统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具有明显成效,特别是在产业共性问题的解决上,事半功倍。针对螺杆行业订单准时率低等共性问题,金塘开发建设螺杆行业平台,建设企业大脑,实现功能模块可选、软件可用易用,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等。据了解,有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订单准时交付率由不足50%提升至70%。
产业集群的整体数字化转型带来了质的飞跃。纵观我市塑机螺杆行业,目前规上企业关键工序生产设备数控化率在70%以上,智能化技术改造覆盖面达到75%,劳动生产率提高20%以上,低端用工人数下降20%。
目前金塘已有5家企业进入数字化改造试运行阶段,计划11月份完成终验,12月份在金塘规上螺杆企业内召开复制推广会,将进一步扩大数字化改造范围。
数字赋能企业高效发展,目前全市已有省、市级“未来工厂”6家(省级1家),省级“未来工厂”培育试点2家;省、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共13家(省级5家)。
数实结合不仅仅体现在制造业,在数字化大潮下,舟山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也纷纷走上了数实结合的道路,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随着电商专业村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市服务业也正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上半年手机银行交易、银行业移动支付交易笔数增速均居全省前列。我市特色的农(渔)业也在近年来走上了数字化转型的道路,确定已建及待建的数字渔农业工厂主体合计26家,多家合作社正积极创建省级未来农(渔)场。
院所引进
布局未来产业显谋略
适合舟山的数字经济是什么?是“数字海洋”。
海洋的未来,大有可为。向海而兴,舟山挖掘数字海洋产业潜力无限。为此,市经信局倾力打造“数字海洋”品牌,推动海洋数字经济产业加快发展。
“数字海洋”这艘巨轮要驶向深蓝,还需要技术的推进。
近年来,舟山加大对海洋数字关键核心技术的引进,不断壮大攻关力量。以今年上半年为例,舟山加快东海实验室建设,重点攻坚海洋移动目标发现、海底管缆智能运维、智慧港航三大关键技术;持续推进“海洋智能双模无人装备系统研制及应用”等2项省数字领域“尖兵领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织实施8项数字领域科技攻关项目,形成4项重要科技成果。
此外,舟山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引进北京微芯院,积极创建国家区块链技术(海洋经济)创新中心,深化海洋区块链相关共性技术研发。同时,做精海洋特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培育了中船海洋、海莱云智等一批技术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海洋特色信息服务企业。
在稳扎稳打之下,舟山已经拥有了多个产业大脑。海洋数据产业大脑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海洋大数据中心,全面赋能传统海洋经济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中创海洋新材料船舶数字化平台则集合了船舶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流程质量管控、商品集采、在线融资、建造云监控等诸多优势,为新材料船舶的生产打造了一个便捷的线上平台;“远洋云+”供应链服务平台已承接“中国远洋鱿鱼指数”常态化发布,推动形成“世界鱿钓看中国,中国鱿钓看舟山”的市场影响力、辐射力和核心竞争力……
舟山立足本土海洋特色,在“数字海洋”品牌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海洋数据产业大脑成功入选全省首批7个信息业分区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并获评2022年度省级优秀产业大脑;船舶行业产业大脑和化塑行业产业大脑列入省级第二批工业领域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名单;中创海洋新材料船舶平台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
科技院所的引进、产业大脑的支撑,舟山数字经济的“软实力”正成为构建产业发展“硬实力”的有效支撑。
通过各类科研项目的引进,舟山还将吸引一批数字经济的人才落户舟山,实现研发成果的转换,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风雪残留犹未尽,万派新潮海天碧。今年下半年,舟山的数字经济还将持续发力。市经信局将聚焦数字生态,承办省“十链百场万企”暨海洋数字产业对接会活动,启动《舟山市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暂定名)起草等,助力我市数字经济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