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加快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绿色石化发展的创新研究
耿相魁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8月27日 第 02 版 )
□耿相魁
绿色石化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作为国家战略,是浙江践行“八八战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舟山新一轮赶超的关键性产业。2022年基地工业产值2314亿元,使舟山GDP增速跃居长三角41座城市之首(8.5%);基地呈现出“5项首个、4个第一”(首个“离岸型”、首个4000万吨级、首个超过2000亿元投资、首个混合所有制和首个打造绿色发展标杆的石化基地;炼油、乙烯、对二甲苯等产能规模、推进速度、炼化一体化和单体投资均为全国第一)格局,可比肩新加坡裕廊岛。预计2025年产值将达8000亿元,是省四大万亿级先进产业群之一,其溢出效应将带动舟山群岛新区乃至浙江东海岸规模产业集群发展。
但由于舟山原有工业规模偏小、结构层次低下、石化产业基础薄弱,加之高新技术化和生态化不足,企业环保自律不够,传统石化污染观念陈旧,相关政策落地难度仍然较大。为此建议:
一、强化舆论宣传导向,重塑石化生态绿色理念
群众对石化项目的认识,依旧相对传统、保守,必须通过媒体宣传、舆论营造和理念重塑,提高百姓认识,支持绿色石化产业发展。一方面,利用所有传统与现代媒体进行宣传。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社区宣传窗(栏)、QQ、手机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绿色石化知识,强化舆论引导,让舟山民众了解绿色石化不同于能耗大、污染重的传统石化,完全采用无毒无害溶剂、助剂和催化剂,化学反应和过程零排放,不会产生污染,生产的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身健康的环境友好型产品。另一方面,用生产过程说明绿色石化的高质量。传统石化给人的印象往往是高耸燃烧的火炬塔和烟尘弥漫的钢铁丛林。要改变老百姓原有认识,就必须让其了解绿色石化生产工艺,即绿色石化生产全过程一体化,就是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不仅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并做到废物重新利用,而且污染排放标准完全符合生态绿色要求。再一方面,用事实来打消老百姓存在的顾虑。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确立的“责任关怀”理念,避免产品周期中对人和环境损害,使用能源废物最小化,公开报告有关行动、成绩和缺陷,努力达到公众关注和期望目标,遵从政府或行业相关规则和标准等。2022年舟山市PM2.5平均浓度为14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8%,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国第三,就是最好的明证。
二、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石化产业高质量标杆
石化是传统工业产业,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命脉,必须从根本上走出石化必然污染的误区。一方面,高标准擦亮环保底色。按照国家重点降碳、减污降碳、绿色发展的生态要求,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要始终坚持“国际一流、绿色环保”理念,污染物排放主动执行最严标准。工程废气、废水排放浓度在规划初期就要执行最严要求,特别是工艺加热炉方面,应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超低氮燃烧和乙烯装置脱硝处理技术,废水排放标准主要指标均高于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还必须建立我国石化绿色指标体系,保持其全国乃至全世界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高起点推进工艺革新。按照“分子炼油”先进理念,遵循“减油增化”发展趋势,实现最大化原子经济性;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通过空间合理布局和能源梯级利用,使主装置炼油、乙烯、PX能效水平达到或优于行业能效标杆;主动采用“21世纪石化行业颠覆性技术”的浆态床渣油加氢工艺,利用“最差渣油”生产最优质产品,并通过先进工艺和系统集成优化实现C1、C2、C3、C4、C5/C9组分吃干榨尽;回收利用EO/EG装置高浓度二氧化碳作为DMC和聚碳酸酯装置原料,协同削减“三废”和碳排放,推广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模式。再一方面,高质量引领行业发展。加大科技创投,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拓展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产业协同创新发展,高水平谋划,高起点对标,高标准建设,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智能化的绿色石化基地;明确提升路径,开展水效、能效、碳效、VOCs污染防治等专题研究,对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回收与高价值利用、LNG冷能与炼化项目耦合集成炼化与能化产业耦合、碳效领跑技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重大专项进行集成创新和前瞻性研究,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和中国乃至世界石化产业标杆。
三、强化绿色集群战略,创新石化招商引资政策
发展绿色石化不仅要大力发展民营石化企业,而且要以引入大型企业(最好是跨国公司)为突破口,带动本地中下游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相关行业和其他企业的跟进。为此,必须强化顶层规划和政策创新,既要做好石化产业集群化、专业化、“化学群”等战略规划,制订突出空间集群特征的产业政策,鼓励跨国石化公司在舟设立贸易服务中心,并为其提供各种税收优惠,采用产业链招商方式,将上下或横向关联企业一揽子引进,又要做好上中下游产品链接,发展各种衍生产品,形成“大而全”的石化产品供应基地,逐渐形成一个由大型石化公司主导、本地企业参与的完整石化产业集群。首先,制订吸引高质量石化投资政策。可借鉴新加坡建设裕廊“化工岛”的做法,降低公司所得税(新加坡税率已由原来的24.5%降至18%),并将石化等产业列入奖励投资产业,投资者可获得5年至10年免税(舟山最起码可地方税退税),支持公司设立研发中心,完全返还利润;成立舟山化学加工技术中心(CPTC)和化学工程科学院(ICES),支持科研部门与国内外化工公司合作。同时,建立一体化后勤系统(ILS),让投资商不需再投资建电厂、油槽、码头、仓库或办公室,一切设施向新区政府租用,减少初期投资成本并降低投资风险。其次,制订突出地方优质服务政策。建设“输送管道服务走廊”,承租厂商可利用管道输送原料、成品及各类用品,不需用卡车运送,可降低运送成本,从而大幅度提高厂商竞争力;制定突出新区服务特色与功能政策,建立多层次信息平台,加快信息咨询服务业发展,创办急需的劳动力教育培训机构,为绿色石化集群发展培养和输送高级生产要素。再次,制订地方产业关联发展政策。培育本地主导产业,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良好的区域文化和创新网络,拓宽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地增强新区产业集群吸引力;加强落地外企与本地企业之间关联,重点扶持有发展优势和前景的本地关联企业,形成推动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本地核心企业,提高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和竞争优势,避免由于跨国公司战略变动而导致集群衰退的风险。
四、强化产业体系完善,优化产业链条功能定位
实现绿色石化集群发展,形成完备的化工体系,是美国休斯敦、荷兰鹿特丹、新加坡裕廊岛和韩国蔚山石化基地共同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强化上下游产业链条之间的关联性。把在工艺技术和产品供求方面有密切依存关系的部门联合起来,充分发挥工业结构一体化优势,使一个企业的产出成为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既节约运输成本,又实现设施资源共享,协同参与价值链的全部增值活动,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另一方面,注重上下游产业链的建设质量。在进行产业链招商与大项目招商时,必须注重资金落地质量,以参与国际竞争为目标,提升地方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在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外溢效应,为产业链提供更高级服务,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再一方面,打造油气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围绕“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提高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主线,发挥舟山港口、岸线资源和产业特色优势,以保税船燃料油为突破口,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打通原油进口、成品油出口、保税油加注等关键环节,积极发展油气进出口贸易,深化与上期所“期现合作”,打造区域能源贸易消费结算中心,全面推进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赋权政策,构筑全国最活跃的油气产业发展高地。
五、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借力振兴周边区域经济
聚焦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和战略新材料产业高地、推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对标世界一流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和战略新材料产业高地,既是落实中央战略部署、激发市场经济创新活力的需要,也是对接国家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约发展、打造规模化一体化集群化升级示范、推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以“浙江速度”打造基地建设的“舟山模式”。为此,必须深化开放合作发展程度,发挥新材料基地转型引领作用,强化产业集群发展深度,落实“减油增化”战略部署,增强科技创新发展驱动力,打造石化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标杆,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基地周边石化相关产业。如岱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浙江舟山智德工业气体有限公司签订的工业气体及配套产业投资项目,总投资1.1亿元,规划用地30亩,主要建设氦气、氖气精加工工厂,船舶加氢发动机研发基地及冷链隧道、危险品运输等内容。仅岱山去年就引进石化产业链项目21个,石化配套企业产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超67%,经开区内石化新材料产值27.9亿元,比上年增长800%,而且定海工业园、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金塘和六横的围垦区等都规划差异化的新材料细分领域。浙石化控股公司荣盛集团在临海成立荣盛新材料(台州)有限公司,致力于石油制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等,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溢出效应,将带动浙江东海岸形成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重塑基地周边产业经济生态。背靠绿色石化基地,从根本上改变原以船舶工业等传统产业为支柱地方产业,形成了一条连缀装备制造、维保技术、新材料上中下游的石化产业链。如卓然公司让当地实现“腾笼换鸟”,成为石化装备设计、制造、集成一条龙的局部小生态,配套浙石化项目,预计实现年产值超120亿元。再一方面,促进基地周边城市蝶变。如岱山全域发生了细微却深刻的改变,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车辆驰骋在公路上,五星级酒店、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数以万计的外来人口涌入,县城常住人口由18.19万发展到2022年的20.98万,消费需求增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7年77.22亿元提升至2022年88.97亿元;不少闲置民房“活”过来,一套100平方米房子月租金千余元;服务业就业岗位增长和财产性收入增长,想来落地项目多,极大促进了当地营商环境优化,物流功能提升,吸引力不断增加,政府效率不断提高。绿色石化基地正拉动着周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