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深化体教融合 赋能中国海岛赛事之城
——写在2023年浙江省第七届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在舟闭幕之际
周杭琪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8月25日 第 08 版 )





□记者 周杭琪
赛场展英姿,青春正当时。
今天,2023年浙江省第七届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即将在舟圆满落幕。在各项竞赛项目中,舟山健儿拼尽全力,每一场对决都令人热血沸腾,成为赛场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以阳光体育运动会上的优异成绩为窗口,近年来,舟山始终秉持青少年体育事业是全市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加快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步伐,紧紧围绕“省运争位、全运争牌、奥运争光”的总目标开展工作,推进全市青少年体育事业高质量的发展,赋能中国海岛赛事之城。
尽显东道主优势 舟山小将闪耀阳光体育运动会
8月15日,2023年浙江省第七届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排球比赛在舟山体育馆、舟山市青少年体校开赛,来自全省各地市35个代表队600余名运动员将参加历时10天的赛事。
据了解,浙江省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由省体育局、省教育厅主办,共设置十五个单项竞赛项目,各项比赛于5月~8月在全省各承办地举行,其中中小学生排球赛及闭幕式在我市举行。
排球比赛采取积分制,各组别录取前八名,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二胜制。我市选派了岱山高亭小学、岱山衢山镇敬业小学、南海初中队、南海高中队等4支球队共62名选手参赛。
众所周知,排球比赛是一项充满激情和挑战的运动,不仅考验着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更是一种团队合作的体现。弹跳扣杀、底线垫球、勾手飘球……比赛现场,运动员们斗志昂扬、激情满怀,他们时而大力扣杀,时而轻拨巧吊,各环节紧张激烈,扣人心弦,比分更是你追我赶,高潮迭起。
经过激烈角逐,舟山小将尽显东道主优势,在已经结束的中学组比赛中,南海初中队获初中女子组第二名,南海高中队获高中女子组第二名,不仅展现了精湛的个人技术和默契的团队战术配合,也展现了舟山女排姑娘“排”除困难、奋力拼搏、不畏强敌的精气神。
作为三大球项目之一,近年来,舟山青少年运动员在排球领域不断冲成绩。例如在2020年浙江青少年女排锦标赛上,舟山队获得了第七名;2021年浙江省青少年年度各单项体育锦标赛,舟山女排代表队获青少年女子排球锦标赛甲组第三、丙组第三;2023年浙江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选拔赛,获得初中女子组第四名、高中女子组第四名,其中高中女子组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队”称号……
“目前我们已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排球种子选手输送到浙江队,期待有更优秀的选手入选国家队。我希望我当年的梦想,可以由他们来完成。”舟山市青少年体校副校长罗瑜是前女排国手,也是一位舟山姑娘,自2016年回到家乡、负责少体校排球队员的日常训练工作后,不断率领舟山小将“过关斩将”,登上更大的竞技舞台。
除了排球队员斩获佳绩,在2023年浙江省第七届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中,舟嵊小学获啦啦操比赛花球自选项目第二名,东港中学获跳高项目一银、二铜,南海实验初中获羽毛球男子双打银牌、女子双打铜牌、男子单打第四名、男子双打第四名、女子双打第四名等,硕果累累。
特色体育进校园 吸引孩子们走出教室、跑向操场、拥抱阳光
“快传球!传球!”“回防!射门!”……今年5月,朱家尖小学开展第二届校园足球文化节活动,足球少年们在绿茵场上奋勇拼搏,一招一式描尽足球风采,一举一动彰显少年风姿,纵情挥洒着对足球的热爱。
如此朝气蓬勃、生命力十足的画面,其实在朱家尖小学再常见不过。
作为我市唯一一所亚运足球梦想学校,该小学自2017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扎实开展校园足球教育、校园足球文化创设,通过加强足球锻炼、开设足球社团、班级足球联赛等方式,全面推进校园足球发展。此外,以沙滩足球为特长体育项目,该校还曾多次在省、市举办的沙滩足球赛中取得好名次。
除了校方自身加强体育特色建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市青少年体校在舟山全域开展的“金牌教练课”也为海岛少年送去了专业的训练和指导。
近年来,朱家尖小学已成为市青少年体校重要的选材点,今年两个学校还达成深度融合,朱家尖小学建立足球训练基地,市青少年体校足球教练每周一、三、五下午在该小学开设足球金牌教练课,让热爱足球运动的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好的体育教育。
特色体育进校园,在舟山,各校积极参与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创建,形成了校校有特色项目,校校有体育品牌。目前,全市101所学校分别创建了球类、田径等体育示范学校,创建了89个“空竹、舞龙、船拳”等体育特色品牌项目。
阳光体育是体教结合的主阵地,让青少年学生自发走出教室、跑向操场、拥抱阳光,一直是我市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使命。
舟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舟山教育、体育部门借力院校体育资源,择优扶持重点学校打造“体育特色学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体育后备人才挖掘、培育平台,每年还以运动会为主要组织形式,实施16个项目的中小学生阳光体育系列赛,以赛促训激发各院校特色体育项目潜力,推动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发展。
目前,全市共有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所,省级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9所,省级体育特色项目学校32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8所,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2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33所。
从“两不误”到“多条路” 积极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库
时隔33年,舟山运动员再次踏上亚运赛场。日前,中国田径协会官网公布了2023年杭州亚运会田径项目参赛名单,共有62位运动员入选,其中舟山小将饶欣雨榜上有名。
对于饶欣雨,舟山市民其实早已不陌生。早年就读于岱山高亭中心小学时,她就包揽了校运动会中所有跑步项目的冠军。2013年,饶欣雨进入舟山市青少年体校,师从田径教练沈克峰。2017年,她被特招升入舟山中学。之后,她成为省体工队长期集训队员,并被浙江大学运动训练专业录取。
一枝独秀不是春。近年来,我市也涌现出全国青年运动会摔跤项目冠军张一凡、2021年陕西全运会国际摔跤第五名贝家辉、全国U17国际式摔跤俱乐部赛亚军凡嘉豪、全国U18射击锦标赛(飞碟项目)亚军冯俊烨、2022年省运会乙组100米、200米冠军“小飞人”俞思浩等一拨实力选手。此外,在去年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上,舟山近400名运动员勇夺53枚奖牌,比上届奖牌数增加21%。
另有数据显示,2023~2026年舟山新周期业余训练后备人才布局人数达1777人,其中奥运全运项目1553人,非奥项目224人,布局总人数比上个周期增加149人。
“这是各级各相关部门加强体教融合、重视后备人才培养的结果,也是‘市队县办’‘市队校办、社会力量办’运动队模式结出的丰硕成果。”舟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相当长时间里,竞技体育与文化学习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体育特长生,如何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
从2019年起,市青少年体校与南海实验学校共建体育特长生班,全市10所普通高中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各项目的体育特长生,这为体育特长生培养和体育后备人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探索竞技体育联合培养“双赢”模式,与市外高水平运动学校建立竞技体育项目、人才培养机制,也是舟山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库的一大举措。
目前,依托体育后备人才“走出去、引进来”方式,近几年,我市与温州平阳育英体校、宁波市水上(游泳)运动学校等开展合作,积极拓展武术散打、赛艇、帆船等竞技项目。并引导协会、社团等社会力量融入竞技体育发展,首批确定2家“舟山市社会力量举办竞技体育项目单位”,在2020年省青少年各项锦标赛中,社会力量办竞技体育项目共获得二金、四银、八铜,占奖牌总数的26.9%。
锚定中国海岛赛事之城,舟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正积极谋划竞技体育发展“尖峰计划”,拓宽体育后备人才选材面。
未来,舟山将以“风筝板、跳高、田径、摔跤”等特色项目为主,构建多元化项目发展新模式,计划实现风筝板项目省市联办运动队,摔跤项目设立省队训练基地,建成跳高馆,提升摔跤馆。此外,针对竞技体育项目布局需要,推动俱乐部运动队、中小学运动队建设,支持在舟高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助推运动员后备人才梯队建设。
本版图片由市文广旅体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