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海岛群众共享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写在浙大二院舟山分院成立之际

陈逸麟 叶青盛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8月24日 第 03 版 )

  □记者 陈逸麟 通讯员 叶青盛

  8月15日上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与舟山医院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红布缓缓落下,浙大二院舟山分院正式揭牌成立。

  浙大二院创建于1869年,是浙江省西医发源地、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首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连续四年位居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国前10,“自然指数”全球50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数连续12年全国领先。

  这家高规格医院与舟山缘分匪浅。20年前,现任浙大二院院长王伟林在舟山医院完成了舟山的第一例肝脏移植手术,多年来,两家医院联系紧密,医护交流、学习频繁。

  一家是全国知名的三甲综合性医院,一家是舟山本地最大的三甲综合性医院,双方“战略性”牵手,当天就刷爆了舟山人的朋友圈,引发老百姓的广泛关注。近日,记者走进浙大二院舟山分院,探访这次强强联合将给舟山老百姓看病带来哪些利好。

  医疗技术全面升级

  更多疑难杂症无须“跨山越海”

  8月16日上午,患者史先生躺在心血管内科的住院病床上,虽然身体依旧虚弱,但精神恢复得不错。“感谢医生,这个手术做得好,阿拉是挑不出一点毛病!”看到舟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国雄走进病房,他坐起身,激动地说。

  59岁的史先生近期因“发现房颤持续4年余”入院。“我们检查发现,患者是先天性三房心,结构复杂,治疗难度较大。”陈国雄说。

  房颤患者由于心房不能规律地收缩,血液容易在心房内瘀滞而形成血栓,这种血栓往往比较大,随着心脏的搏动,血栓会随血液到达脑部,容易发生脑中风。房颤需要通过手术治疗,而史先生罕见的先天性三房心结构,则让手术的难度大大提升。

  浙大二院医生的到来给史先生的病情带来了转机。8月15日,舟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诊疗中心联合浙大二院心内科王建安教授团队樊友启教授成功施行心腔内超声(ICE)指引下的左心耳封堵手术。

  “为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三房心’患者施行左心耳封堵在我市尚属首例,省内目前也没有此类病例的公开报道。”陈国雄说。

  罕见疑难病,曾经令舟山人“谈之色变”。对比内陆发达城市,海岛城市相对落后的医疗条件意味着一旦得了此类疾病,就要“跨山越海”跑到大城市看病。未来,这样的尴尬将越来越少。

  7月31日,舟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诊疗中心联合浙大二院樊友启教授成功施行舟山首例创新性希浦系统起搏,填补了舟山创新起搏疗法领域的空白。

  8月4日,舟山医院肝胆外科团队联合浙大二院超声医学科专家张超为患者刘女士进行超声引导下肝内肿瘤消融治疗,一针穿刺即达目标肿瘤,15分钟完成手术……

  技术力量的注入,让舟山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持续加速。

  位于舟山医院内的舟山首个杂交手术室即将于下月投用,配备有先进的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器,可同时进行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大大加强多学科协作,提升急诊急救能力和速度。

  与此同时,位于住院部北侧的舟山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大楼正在全面规划建设中,届时将引进最新的高端放疗仪器、高压氧仓等设备,将填补舟山核医学科和精准医学科多年来的空白。

  舟山医院高峰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和高峰学科群工作小组目前已经成立,肿瘤综合诊疗学科群和泛血管疾病诊疗学科群已成功获批立项,未来将倾力打造舟山市医学高峰建设学科。

  “海岛的老百姓,也可以在‘家门口’找全国知名医疗专家,用尖端的技术,看好疑难杂症。”舟山医院党委书记乐涵波坚定地说,“我们也希望,未来能把更多患者留在本地看病,让舟山老百姓免受奔波之苦。”

  边“输血”边“造血” 更快提升医疗人才水平

  “这次,我们精心选派了优秀的业务管理双肩挑青年骨干,浙大二院超声医学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原来也是我们松阳分院的院长——张超同志,担任浙大二院舟山分院院长。未来还将重点打造一支舟山分院自己的‘名医团队’‘名专科团队’。”在揭牌仪式上,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如是说。

  高精尖医疗人才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如今,舟山医院内频频有专家入驻。

  作为全国知名的肝胆外科专家,浙大二院肝胆胰中心副主任严盛带领团队入驻舟山医院普外肝胆外科,挂职科室主任。

  作为全国著名的眼科专家,浙江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浙大二院眼科主任医师姚克带领团队入驻舟山医院,成立姚克名医工作室。

  “目前,包括心血管内科、肝胆外科(肿瘤方向)、眼科、急诊在内,4个学科已经和浙大二院本院开展了深度合作,专家团队医生会每周有2天来舟山出门诊、留病房、做手术。”浙大二院舟山分院院长张超介绍。

  这样“输血式”的人才共享带来的影响很直接:舟山患者想找浙大二院本部的专家医生看病更方便了,更实在的利好是,找浙大二院的专家开刀做手术,也能省下一大笔交通、住宿、时间成本。

  一边“输血”,一边“造血”,舟山本土医疗人才的培养也将走上“快车道”。

  “接下来,我们会逐步将本院的‘技术、管理、文化’全面植入,以学科帮扶、专科培育、人才带教和管理提升为核心内容,进行全方位、实质性地启动两院医疗合作。”张超说。

  海岛医疗历来重临床,新的医疗科研成果问世后,从学术研讨会到应用至海岛临床一线往往需要2年的时间。

  而医疗科研正是浙大二院的强项,舟山分院挂牌后,来自本院的学术大咖可以常态化到舟山进行学术指导,让舟山临床一线也可第一时间应用到最新的医学科研成果。

  医学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学科,海岛交通相对不便,这也导致海岛医生的专业水平提升速度相对较慢。近年来,舟山医院已经与浙大二院开展了多层次的人才交流和培训,并且今后还将更进一步。

  “我们计划今后实行临床医生‘回炉式’培训,舟山的医生前往浙大二院本院,就某项新医疗技术,进行短时间集中式的培训,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以提升一线医生的技术水平。”张超说。

  “山海”协作医疗惠民 更强的医疗力量下沉海岛一线

  老有康养,病有所医,海岛医疗条件的持续提升是舟山海岛老百姓的心之所盼,更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建设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我市持续发力海岛医疗体系建设,基本建成15分钟医疗服务圈,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设备配置率达98.7%,网络医院已累计服务230余万人次。浙大二院舟山分院的挂牌,将为海岛医疗体系的完善再添一块拼图。

  接下来,全国一流的海岛急救体系建设将率先加速。

  “据我了解,目前舟山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海岛急救体系,海岛居民突发疾病或损伤,可以很快送至市级医院,但如果情况严重,需要再送上级医院,则需要较多时间。”张超介绍,目前,浙大二院本院与舟山医院的绿色急救通道正在建设中,未来,危重患者通过直升机,最快40分钟即可送达杭州。

  两地医院双向转诊机制也呼之欲出。

  “今后舟山患者要去浙大二院看病,也不再需要挂专家号,而是可以直接通过分院进行转院,分院转过去的病人,在本院内也将具备相当高的诊疗优先级。”张超说,两地医院还将实现检查互认,即在舟山分院做的各项基本指标检查,可以直接用作浙大二院本院医生的诊疗依据,无须再重做一遍,这将为患者转院进一步破除障碍。

  还有更多医疗技术、医疗资源即将下沉至海岛一线。

  舟山有2085个海岛,以“舟山群岛网络医院”为代表的互联网远程医疗技术已经在我市得到了充分运用。接下来,我市将借力浙大二院在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先行先试的经验和优势,重点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岛内岛外一体的高效联动健康服务体系,让海岛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借助此次浙大二院舟山分院的挂牌成立,舟山医院还将进一步打造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归集医院所有专科的医疗数据,并召集各专科顶级的医疗专家组建专家小组。海岛患者到此就诊就可得到更好的治疗,海岛居民看病“最多跑一次”,海上就医之路更顺畅。

  强强联手,海岛医疗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未来可期。

  “这次能与全国顶尖的三甲医院浙大二院合作,我们还有更多愿景,会在未来一一实现。”在乐涵波的心中,未来的蓝图分外清晰。

  未来,舟山医院要创建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要将舟山医院分子实验室打造成省级重点实验室;要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面上项目的立项上取得突破;要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重返A级……“最为重要的是,医院的诊疗水平和舟山患者满意度要再上一个大台阶。”乐涵波说。

  本版图片由舟山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