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最长“出差”505天 他们在海上当医生
傅明燕 高榕骏 谢雅婷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8月18日 第 02 版 )





□记者 傅明燕 通讯员 高榕骏 谢雅婷
在遥远的太平洋上,全国400多艘远洋渔船常年在此作业。海上1万余名船员、渔民,过去深受疾病困扰,无处医治。为更好地服务在东南太平洋上的我国远洋渔船,自2017年起,市卫健委每年都会招募随船的全科医生,负责海上医疗和救援,不断完善海上医疗设施设备,推动医疗资源直达远洋渔民,为他们保驾护航。
这些随船医生的工作场所就在医疗保障船上,由一艘小型鱿钓船改装而成。在太平洋上作业的渔民如遇生病或意外受伤,就会通过缆绳转运到保障船上。每次出海,保障船上就一名医生,却承担着附近400多艘国内渔船渔民的健康安全保障,以及国外渔船船员的救援救治。随船医生们均表示,这趟“出差”经历,他们将毕生难忘。
人间有爱,医者仁心。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更在无数个思乡情切的日日夜夜里,随船医生尽最大努力当好海上渔民的“健康守护者”,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医务人员的“大爱”精神。
俞旭明
舟山市千岛街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2017年5月,时任舟山市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部主任的俞旭明,作为首位随船保健医生,登上了医疗保障船。船上物资匮乏,设施简陋,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他还必须克服晕船带来的不适,以及时刻在响的发动机噪声和严重影响睡眠的巨浪。
这一年,俞旭明创出了4天4夜96个小时不休不眠护送患者上岸的奇迹,以及飞行里程达30多个小时的跨国护送患者安全回国施救的经历。他所在的医疗保障船,也因此被东南太平洋渔场远洋渔民亲切地称为“阿拉远洋捕鱼人的医疗站”。
余志波
定海区中心医院
120急救站负责人
2018年5月,当时还在定海区安康医院的余志波主动报名,接替俞旭明登上了医疗保障船。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次秘鲁时间晚上10时,医疗船船长收到了卫星电话,有一个船员在起锚时不慎左手外伤,需要紧急送到医疗船上救治。而该船距离医疗船20海里外,从接到电话到送患者上船,花了整整3个小时。患者到达医疗船后,余志波发现其左手中指第一指节断离,食指压伤,因船上手术条件限制,他只能给予截指手术,术后患者留在船上进行抗炎治疗。
余志波告诉记者,在海上,像这样的事故时有发生。据统计,在海上的这一年,他共处理各种病人600余人次,转送到周边国家境内20人次左右,外伤骨折等30多人次。
俞年春
普陀区展茅街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作为第三批随船医生,2019年6月,俞年春接过了“接力棒”。在海上,喝的是海水淡化的水,吃的是豆腐口感的冻白菜,他克服船只颠簸、水土不服,以及生活、医疗资源短缺等种种困难,在15个月内接诊渔民120余人次,其间及时转诊12位急重症患者至秘鲁当地医疗机构,让急重症患者得到了及时医治。
“船上没有信号及网络,不能和家人通话,只能看书。”俞年春告诉记者,1年多时间,他看完了提前准备的十多本医学书籍。偶尔他也会站在船头,遥望清澈如镜的海面,看看手机里家人的照片,以寄思乡之情。
而在今年6月,俞年春再次出发援川,远赴1700公里外的四川万源开展东西部协作交流任务,计划为万源偏远山区的群众筹备2辆医疗车辆,并采购一系列电压、B超、心电图等车载医疗设备,以便为山区群众开展医疗健康体检、检验、咨询、治疗等医疗活动。
刘明
舟山市岱山县高亭镇
中心卫生院副院长
“去吧,一年而已。”在护士妻子的支持下,2021年3月13日,时任岱山县秀山乡卫生院副院长刘明接替俞年春,远赴近2万公里外的东南太平洋秘鲁渔场。这是他的人生首次出海,没想到航行仅5个小时就开始晕船,整整21天吃了吐,吐了吃。30天的航行,体重锐减十几斤。
受医疗条件所限,医疗保障船上只配备了便携式DR、全自动血液分析仪、B超、心电图等一些常用的检查设备和百余种常用药物,给临床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他一个人承担了整个医院的角色,从各种检验检查到诊治查房,提供一条龙服务。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包括深圳、青岛等外省渔船也慕名而来,其中还有不少外籍患者,共诊治约200位患者,受到了患者的高度评价与信任。
原本计划“出差”1年,但受疫情影响刘明一直在海上漂了505天,其间医疗保障船仅靠岸3次,且不能下船。2022年7月31日,当刘明第一步踏上码头,脚轻微颤动,伴随着湿润的眼角,他终于回家了。
黄伟
嵊泗县人民医院菜园分院
青沙站站长
“鱿钓船的渔民常年不上岸,病情总是一拖再拖,往往一个小病最后都成了重症。在这片海域上,配置一艘医疗保障船真的非常有必要。”在刘明上岸后,接替他的是来自嵊泗县人民医院菜园分院的黄伟,他告诉记者,很多重症患者如果没有及时控制病情,可能当时就熬不下去了。
回想过去一年,不爱吃冻品的他,经常用泡面就打发了一顿饭,晚上鱿钓船作业噪声让他无法入睡,只能在白天看病之余,见缝插针睡觉。一年内,他暴瘦30多斤,还患上了高血压、尿结石。“这段在东南太平洋上的服务经历,是我人生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让我变得更成熟更有经验。”黄伟表示,如果下次组织有需要,他还会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