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实干笃行 稳进提质
——上半年全市商务经济稳进提质高质量发展纪事
徐祝君 费翔宇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8月17日 第 04 版 )




□记者 徐祝君 通讯员 费翔宇
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额1657.5亿元,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实际利用外资额3.26亿美元,在“无感监测”营商指数指标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8倍,列全省第1位;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7倍,居全省第2位;
社零同比增长8%,半年度社零增速较1-2月提升9.7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列全省第2位;限上社零增速较1-2月提升17.6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列全省第1位……
这是市商务局的半年度成绩单,也是市商务局今年上半年实干笃行、全力以赴推动商务经济稳进提质高质量发展的最好诠释。
稳外贸、引外资、促消费,今年以来,全市商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多头并进,各项指标回升明显,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稳外贸引外资 外向型经济彰显韧性
7月26日,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3号泊位迎来“风神”轮,这是该码头今年开辟俄罗斯航线后迎来的首航船。来自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信息显示,俄罗斯航线是今年上半年开辟的第12条新航线,目前公司已拥有33条国际航线。
甬舟集装箱码头的繁忙,正是今年上半年我市稳外贸强外贸的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舟山外向型经济展现出较强的韧性,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创下同期新高,外资指标后来居上。
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1657.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1%,分别高于全国8.9个百分点和全省6.3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额3.26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外资8188万美元,同比增长2.8倍,增速居全省第2位。
亮丽的成绩单背后,是舟山商务系统铆足干劲实干快干、全力以赴做强外贸的信心——
政策撬动赢增量。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市聚焦“三件大事”和三个“一号工程”,第一时间出台了《推动内外贸双循环发展促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的若干意见》,聚焦市场开拓、新型贸易、金融保险等全方位扶持服务,多举措提升外贸发展韧性。同时进一步强化制造业外资政策支持,落实省、市制造业外资奖励政策,有效激发制造业外资企业投资积极性,推动南北海工、万邦修造船、惠生重工等制造业外资项目及时到资。
重点企业护大盘。在系列政策的撬动下,以浙石化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在外贸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稳回。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198.3亿元,同比增长16.8%,占全市进出口的72.3%,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3.6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新增备案企业215家,增加33.5%;实有备案企业3039家,增加11.1%;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593家,增加11.9%。
外资招引蓄后劲。一手抓好“补短板”,推动实际外资结构优化,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6013万美元,同比增长3.2倍;另一手抓好“强优势”,进一步健全完善招引外资工作机制,压实各区块目标任务,建立外资项目进展动态数据库,实行挂图作战。同时强化外资招引服务保障,重新梳理完成外资招商清单,加强对重点外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量身设计外资到资路径。
传统产业稳提升。8月7日,六横鑫亚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迎来17.4万立方米NO96型LNG船舶“先锋精神”,这也是我市目前检修的最大的LNG船舶。与鑫亚一样,生产忙、订单多成了我市船舶修造企业的常态。日前,“长宏国际”继去年12月份后,再一次接到10艘LNG双燃料集装箱船大订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船舶修造出口99.14亿元,增长37.1%。受修造船等传统产业的拉动,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出口1163.3亿元,增长14.2%,占全市进出口的70.2%,提升2个百分点。
新型贸易有突破。立足舟山特色,借力数字经济,海事服务全链条服务贸易加快发展。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69.3亿元,增长31.2%,其中数字服务贸易额15.08亿元,增长82.5%,二季度数字服务贸易额增量较一季度增长10倍。创新离岸转手买卖、全球采购等自贸区油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金融服务,培育油品新型离岸贸易企业60家以上。上半年实现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跨境收支57.2亿美元。推动跨境电商加快发展。上半年,跨境电商园区新增入驻企业50家,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18.4亿元,增长119%。
稳外贸引外资,舟山外向型经济韧性进一步显现。
办活动搭载体 消费市场烟火气回归
梭子蟹上市了!日前,舟山国际水产城码头又是人山人海、车来车往,舟山梭子蟹又为舟山网络销售引来一大拨“流量”。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网络消费作为新型消费,上半年呈现上升趋势。来自市商务局的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7%。
网络消费仅仅是我市新型消费的“代言人”之一。今年以来,我市商务部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出政策、办活动、重转型,推动消费市场逐月复苏繁荣。今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相比一季度提高5.6个百分点,一举扭转了年初增幅下降颓势。
消费市场恢复的背后,亦离不开我市商务系统立足舟山实际精准发力、全力以赴促消费的决心——
促进权重商品消费,以“硬”举措推动硬核消费落地。买一辆20万元左右的新能源车,较同级别的燃油车能省下约2万元的车辆购置税……今年上半年,国家多部委在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方面落实减免政策,我市商务系统统筹市、县(区)消费补贴政策,给舟山的新能源车消费市场添了一把火。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新型消费快速增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迅猛,上半年全市新能源汽车消费2.9亿元,同比增长4.7倍,占汽车消费总额的20.3%;推动限上汽车销售同比增长7.2%,较一季度提升了29.9个百分点,限上商超百货增速较一季度提升了7.2个百分点。
推进“工贸分离”促转型,实现企业产销两旺。积极落实浙石化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4000万吨、成品油出口配额250万吨、低硫燃料油出口配额7万吨,确保油品进出口增长9%以上……今年上半年,我市共有13家规上工业企业工贸分离,让企业专注于生产的同时,在贸易上进一步开拓细分市场,新增批零销售额90亿元。
全力以赴举办消费月活动,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云上舟山·数智消费”“乐居舟山·智造生活”“畅游舟山·文化赋美”“绿动舟山·燃擎购车”“共富舟山·星潮夜市”……今年上半年,我市商务部门从全维度组织系列消费活动,时间长达3个月,覆盖到市民的吃、住、行、游等方方面面。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商务部门支持大型商业综合体组织促消费活动70余场,实现销售额约7亿元;举办“味美浙江·舟山味道”等活动,带动限上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4.7%;全市新增餐饮单位超过2500家,新增数同比增加64.88%。
文旅融合激发活力,新型业态唤回烟火气。8月7日,岱山港客运中心原址范围改建的岱山山外码头夜市集开业,有60余户商家进驻,开启常态化运行。这仅仅是今年以来我市打造的夜经济打卡地之一。今年以来,舟山海鲜烧烤夜市、普陀路下徐集市、定海“西部夜市”,夜经济拉动了市民消费;而以本地游为主的“旅游惠民季”亦成为上半年旅游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全市累计举办140余场“星辰大海”文旅体配套活动,参与人次超30万。仅在惠民季,全市近300家商企推出近300个旅游惠民产品,市县联动同步发放价值223万元的文旅消费券,拉动旅游消费人数766.225万人次,消费总金额超41亿元。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992元,增长11.4%,列全省第1位;实现人均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14.76万元,同比增长11.3%,预计综合排名列全省第1位;实现人均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额1289元,同比增长92.0%,预计综合排名列全省第1位。
“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我市商务部门正笃定信心,阔步前行。
本版图片由市商务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