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要有“模块化”经验

周沫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8月12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丨周沫

  近日,岱山又一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在高亭杏花新村交付使用。截至目前,该县已在蓬莱路67号、杏花新村、安居家园的既有住宅加装了3台电梯,惠及47户居民,今后还将继续推进这项工作,使“幸福梯”惠及更多居民(据《舟山日报》7月14日报道)。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一边是众所期盼,一边却是好事多磨,理应有“模块化”经验高效推进这项工作。

  这次杏花新村2号楼2单元加装电梯,从住户向住建部门提出申请,到加装完成投入使用,只花了短短4个月时间。之所以如此“神速”,除了政府政策好、居民人心齐之外,还与这部电梯采用了模块化建设工艺直接有关。只需在居民楼前建好电梯的基座,电梯在工厂完成整体装配后,用吊机直接运至现场就可进行整体加装,如此就大大缩短了工期。

  既然电梯安装可以“模块化”,前期的邻里协商、利益协调等工作是否也可以“模块化”呢?这显然是个值得探究的现实问题。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说起来政府重视、居民期盼,但各地在实际操作中却普遍存在好事多磨现象,免不了还得逐个楼道“攻坚克难”。那么,能否总结出“模块化”的好办法?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加装电梯难以达成共识,这应该也属正常现象,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一些居民觉悟不高。万事开头难,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既然是一项开创性工作,起步阶段就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阻力。不同楼层居民对加装电梯主观意愿不同、获益程度不同,怎样分摊成本更能取得最大公约数?另外,加装电梯或多或少会改变小区环境,如何统筹各方权益,使之成为只有获益者、没有受损者的“帕累托改进”?诸如此类的难题解不开,就会成为加装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既要大力倡导广大居民发扬风格、成人之美,又要切实重视利益协调、矛盾化解,让科学合理的方案成为广泛共识的基础。只有这样,相关居民才能少些纠结犹豫、多些称心如意,齐心协力迎来“幸福梯”。事实上,我市各地自近年来启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以来,已呈现矛盾减少、效率提升的趋势,这应该与经验积累和方案完善直接有关。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是一项牵涉面广泛的民生工程。越是老旧小区,越是老年人集聚,加装电梯理应加快速度,像现在这样的推进速度实在让人等不及。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方案,形成更加精准完善的“模块化”工作流程,才能高效、和谐地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让更多老旧小区居民随着“幸福梯”的降临而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