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今年暑期档,岛城电影市场逆势上行
俞浙前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8月10日 第 03 版 )

新城SFC上影红叶影城现场 摄影 记者 俞浙前



《长安三万里》海报
□记者 俞浙前
《长安三万里》的观影热潮尚未退去,《封神第一部》的吸引力又在迅速加大。今年的电影暑期档,“高能”迭出,岛城民众也许要为视觉享受贡献财力。
据统计,截至7月26日,舟山地区暑期档总票房已达1210万元(含服务费),观影人数达到29.3万人次,对比2022年的暑期档,票房上升193%,观影人次上升201%。
相较于疫情之前的2019年,这一票房收入相当可观,而且这还只是今年暑期档上半程的数据统计。
在第三方平台取消折扣后,超低价电影票早已成为过眼云烟。放弃低价战略的电影市场为何能在今年逆势上扬?未来趋势又如何?记者对此进行采访。
票房超纪录,岛城影院战绩不菲
7月28日晚10时许,新城SFC上影红叶影城,一群观众从刚散场的5号厅走出来,纷纷议论着《封神第一部》的剧情。
对于很多走进影院观看这部“国民神话史诗大片”的人来说,“封神”早已是个耳熟能详的“老故事”了。在过去多年时间里,有N个关于“封神”的影视剧版本呈现在公众面前。除了1990年首播的《封神榜》能让一些上了年纪的观众津津乐道之外,大多数口碑平平,甚至有一部分沦为“烂片”的代名词。
然而,今年暑期档的这部《封神第一部》称得上“旧瓶装新酒”,让很多观众品出了别样滋味。这部时长148分钟的影片,从首幕的“冀州之战”到结尾的“回归西岐”,其剧情编排有众多出人意料的精彩之处,就连片尾“彩蛋”都能让现场观众安静期待,耐心看完时长数分钟的演职员表。
“今年的暑期档电影可谓特色鲜明、类型丰富、精品迭出,涵盖喜剧、悬疑、科幻等多种题材。”市电影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敖瑾铭告诉记者,从6月底上映的《消失的她》,到7月中旬的《八角笼中》和《长安三万里》,再到近期的《封神第一部》,每个星期都有排片亮点,票房战绩不菲。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6月1日至7月底,全国总票房(含预售及服务费)已突破116亿元,刷新中国影史票房最快破100亿元的纪录。整个7月份,电影市场迎来大丰收,创造了超过80亿元的票房收入。其中,《消失的她》票房达34.8亿元,成为中国影史暑期档上半程票房冠军;《八角笼中》票房超19亿元,打破中国影史点映票房纪录。
以国产电影为暑期档主角,不仅能让观众心甘情愿地掏钱买单,而且其出彩的表现也让很多人看到了中国电影工业逆转上升的趋势,整个产业链因此受益。
趋势向好,业界看到新希望
相较于疫情之前,今年岛城的电影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这是“低价战略”取消后,迎来的第一个旺季。敖瑾铭说,2019年之前,我市各大影院一度主打低价影票,19.9元的票价“满天飞”,一些平台推出的特惠票价甚至能降到9.9元。这样的策略,让一些影院“赔本赚吆喝”,实际收益只能勉强维持生存。
2019年平台全面取消“超低价电影票”,加之随后而来的疫情,电影市场一度陷入“冰点”,我市部分影院只能歇业。
今年的电影市场逆势攀升让业界看到了新希望。春节档的《流浪地球2》《满江红》票房均超过40亿元。
对于观众来说,均价40元左右的票价并不是难以接受的高价,而让观众顾虑的是,花这个价钱,看到的究竟是一部精彩的作品还是“烂剧”。
年初以来,国产电影市场的口碑正在被不断扭转,一些“良心之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收益,也成为了拯救电影市场的“灵丹妙药”。
如今,网络媒体推介已经成为电影市场发售的一个新突破口。在流量加持之下,一些原本可能“小众化、边缘化”的电影,转而成为票房黑马。敖瑾铭告诉记者,经过3年疫情,公众对网络媒体的依赖度显然更大了。在网络平台上搜索相关评价,已经成为很多人最便捷的途径。网络时代的电影市场,也往往被网络评价所左右。
今年暑期档,在多部爆款的带动下,点映票房大盘连番上涨,市场拥有越来越多的口碑电影,观众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影院,为优质内容买单。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巨齿鲨2:深渊》《孤注一掷》等多部影片将接力上映,整体电影市场趋势一片向好。
有业内人士认为,疫情趋缓的舟山电影市场在向好的趋势之下,更应及早考虑未来可能面临的困境,适时打造本地影院联合机制。从分析数据来看,目前电影市场的非良性竞争依然存在,尤其是服务和价格两端,倾向于低价战略的状况时有出现。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机制下的整体规模、流量数据等叠加优势,避免非良性竞争,提高议价能力,扩大变现能力,创新服务内容。
市电影发展有限公司经理陈燮提出,创新服务内容,将有可能成为联合机制下真正的核心内容和发展方向。创新服务内容包括打造覆盖面更广的公益电影,开展各类评比等系列活动,通过联合发售改变企事业单位在教育电影实践活动过程中不便捷的现状等。在创作过程中,要同时考虑到收益情况,挖掘舟山本土影视资源,通过联合机制成立相关基金进入内容投资领域,来推动舟山本土影视资源的开发。
顺势而为,打造全域海上影视基地
作为海岛旅游城市,舟山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浙江电影的产量和电视剧的产量都占据全国的上游,舟山应凭借自然禀赋,在影视剧生产制作方面有所作为。
今年5月1日,《舟山市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年)》发布,提出以建设海洋文化长廊、海岛赛事之城、海上影视之城、海上音乐之城为抓手,锚定文广旅体产业全域化、数字化、品质化发展方向,实施省域文化标识打造、文旅产业带建设、重大项目牵引、文旅产业拓展、载体能级提升、文旅消费品牌创建、国内外交流合作深化、环境设施优化八大行动,将促进文广旅体供需两端结构优化,在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中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奋力打造新时代舟山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关于打造影视旅游融合产品,实施方案提出,优化影视产业扶持机制。加大对影视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加快建设影视产业基地(园区);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影视企业,形成覆盖创作、审批、拍摄、制作、发行、播出、影视旅游定制、衍生产品和延伸产业开发的影视产业链,建设“全域海上影视基地”。
近几年,舟山本土影视业也可谓颇有收获。2015年,舟山第一部本土电影《纯真年代》在全国公映;2020年,《东极日出》走出国门,受邀成为第十二届斋浦尔国际电影节闭幕影片。从目前的作品来分析,舟山本土影视在优质内容提供、传统文化展示、科技力量辅助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
舟山拥有独特的海洋文化元素,也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这些方面来看,未来的“全域海上影视基地”不仅有利于拍摄海洋题材的影视,还可以发挥舟山群岛的多岛优势,打造具有典型海洋风光和海岛特点的多元发展资源。
从今年的高票房影片的特质来看,优质内容、传统文化、科技力量都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业内人士提出,舟山本土影视制作还应掌握优质内容供给能力,坚持“内容为王”,进一步激发创作生产活力。要着力保障重点影片的创作生产,做好重点选题规划,鼓励优秀制作团队、创作人才强强联合,不断推出优秀剧本;坚持内容创作为主业,加强优质内容持续供给能力,打造系列精品内容品牌,以此作为和网络视频平台竞争与合作的基石,通过对优质内容的掌握,换取网络渠道资源及线上影响力。
另外,从观影效果来看,影院仍然具有不可取代的独特魅力。在电影院的大银幕前观影,不仅仅是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极致视听体验,更是一种具有集体仪式性质的心理体验。舟山还可以设立专门放映海洋题材影片的影院。
舟山本土影视业还可以走出去,与具备实力的创作团体、企业加强沟通交流,互相增进了解与合作,共同探讨发展的路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