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智聚力,履职有为 打通政协服务最后一公里

——全市政协“委员会客厅”“委员工作室”履职成果集锦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8月03日 第 04 版 )

2023年委员会客厅委员工作室提质增效会

  编者按

  “委员会客厅”和“委员工作室”是本届舟山市政协坚持双向发力和全力推进协商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今年,我市6家“委员会客厅”、93家“委员工作室”按照标准化建、规范化管、常态化用的建设要求,拓展了政协凝聚共识的工作手臂,构建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中间有平台支撑”的全新协商形式,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履职成果,得到了党政认可、委员赞许、群众欢迎。

  现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市的这五家“委员会客厅”“委员工作室”。

  发挥委员专业优势 激发会客厅“多能”潜力

  舟山新社会阶层政协委员会客厅

  舟山新社会阶层政协委员会客厅成立于2019年6月,由民革界别市政协委员、民革舟山市委会副主委、浙江乾勇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勇平作为牵头委员,来自各行各业的14名市、区政协委员组成团队,是团结引领全市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开放性履职平台。

  一、强化政治学习,释放价值认同。新社会阶层委员会客厅的特色是依托两会(新联会和网联会)开展工作。会客厅先后邀请市、区政协领导到会宣讲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学习汇聚智慧力量。2022年9月,组织了“建功示范区,喜迎二十大”主题活动,围绕舟山海岛乡村特色共富路开展研讨会,动员会客厅委员与中共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合拍。今年3月,开展海风沙龙读书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两会精神,用“小书房”提升新阶层人士政治修养。通过集中学习、分散自学、线上学习,做到在学中悟、在悟中得。

  二、强化责任担当,夯实履职基础。一方面抓好“厅内”工作,坚持“眼睛向下、重心前移、力量下沉”的履职导向,规范“前期收集民意、中期协商议事、后期监督管理”的履职模式,有效提升履职工作成效。另一方面抓好“厅外”工作,着眼我市发展大局,成立“助企复工”同心律师服务团,逐步健全走访联系服务企业的常态化工作制度,努力把情况摸深摸透摸准、把症结厘清厘明、把建议提对提实,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贡献智慧。今年已走访企业7家、商(协)会4家,还参加“请你来协商”白泉某广场商务租赁纠纷讨论会等。聚焦民生实事,把“关键小事”做成“暖心大事”,关注“新市民”子女教育,开展“关爱流动花朵,共享一片蓝天”公益募捐。

  三、强化团队建设,提高组织效能。会客厅在组织运作上,一直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以政协为主导、以委员为主体的工作机制,在强化责任落实中完善团队建设。每年年初召开会客厅委员工作会议,对全年活动进行细致部署。根据会客厅工作需求,优化组织体系建设,根据每期活动内容、委员界别、委员特长设立活动组长。围绕“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总体要求,明确新社会阶层人士需求清单、会客厅资源清单、年度履职清单“三项清单”,开展微协商、微监督、微服务、微建议“四微活动”,有效延伸会客厅工作“手臂”。

  深挖沪舟两地资源 补齐海岛健康服务短板

  沪舟医卫政协委员会客厅

  自2020年8月成立以来,沪舟医卫政协委员会客厅立足长三角诊疗一体化发展,通过开展医学论坛、专家义诊、党建学习等各类活动,着力打造“东海论健”品牌。目前,会客厅共有沪舟两地政协委员7名,其中全国政协委员1名。

  一、坚持学习为先,画出最大同心圆。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陆续组织开展医卫界别读书会、“学习党代会精神争当履职排头兵”专项主题活动、“建功示范区喜迎二十大”2022沪舟医卫政协委员会客厅同心论坛活动等。2023年,为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全国政协委员、会客厅成员张伟滨专程来舟传达全国“两会”精神。

  二、锚定国家战略,打造高站位会客厅。会客厅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和“健康中国2030”建设目标,着重凸显“沪舟携手、以强促优、上海引领、舟山推进”的建厅特色,有效凝聚沪舟两地医卫界政协委员及界别群众共识,更好服务海岛群众健康水平。本届会客厅团队成员中有2名在沪委员,为克服身处两地的不便,委员们结合线上远程交流平台,做到全员参与每一场活动。

  三、彰显界别特色,擦亮专业化“金名片”。“东海论健”是会客厅的品牌标识,会客厅先后组织了2020年的“沪舟医卫一体化”座谈交流、2021年的“沪舟医卫送健康”义诊、2022年的“同心同行,共享健康”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提升论坛活动,并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开展沪杭舟三地专家“肿瘤中西医诊治”学术交流会活动以及一次海岛义诊活动。活动汇聚省市领导、医疗大咖、学术大咖,充分体现专业性和辨识度,切实为沪杭舟三地政协委员、医卫人士提供“共享、共学、共论”的交流平台。同时,会客厅还多次组织参与 “千岛共富委员行”“六送下乡”等活动,为偏远海岛群众送医送药,助力打通海岛共富健康服务“最后一海里”。

  展现政协“药”素 打造“线上线下”履职新模式

  舟山市政协药品检查服务委员工作室

  舟山市政协药品检查服务委员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9月,是我市首批在“浙里办”上线的委员工作室,也是全省首个针对药品检查服务开设的政协委员履职服务平台,已入选“2022年浙江药监十件大事入围事项”。目前,工作室由4名市政协委员组成。

  一、明晰职责定位,围绕业务能力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紧扣药品检查服务主线,建立药械化知识体系阅览平台,制作完成检查实操“小白书”,完成咨询服务15人次,现场实操带教11人次,有效促进我市药品检查成效和检查工作人员能力提升。其中1名委员被推荐作为我省专家级检查员培养,1项药品科技课题进入项目总结阶段。

  二、强化协作交流,围绕实际需求进一步突出服务特性。坚持“1+2+5”服务理念,即围绕民众健康安全这一中心,以药品检查和药事服务为抓手,开展技术咨询、政策解答、体系指导、科普宣传、消费维权等服务工作,在海岛共富中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今年,已指导白泉河东社区贝母药材规范化种植,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参与“小岛你好”民生药事服务项目设计,化解村民与游客日常应急用药需求;开展药品科普宣传讲座,激发青少年对中医药的兴趣和热情。

  三、深化调查研究,围绕产业发展进一步突出协商特点。工作室自上线运行以来,通过收集和化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堵点、难点问题,为我市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今年,在了解舟山存德堂医疗有限公司受产业并购影响,品牌发展遇到瓶颈这一情况后,从品牌宣传、产品包装、源头管控、业务拓展等层面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推动“存德堂”品牌融入定海古城建设,让百年老店焕发新机。

  彰显界别特色 激发全员履职热情

  定海区政协社保社福界委员工作室

  定海区政协社保社福界委员工作室于2017年10月成立,现有工作室成员11人。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工作室开展各种具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标识度、显示度的活动,走出一条有界别特色的履职之路。

  一、致力于凝心聚力,打造界别活动“联络站”。每年定期召开工作室全体成员会议,研究工作计划,开展界别学习。积极运用界别内部资源,组织体验了解企业、民政、残联、劳动保障等热点工作。建立工作室微信群,组织委员了解时政新闻、商讨社会热点、跟踪政策动向,为本界别委员知情知政、主动履职创造必要条件,改变过去委员“两会期间热络、两会过后冷清”的局面。

  二、致力于调查研究,打造委员履职“主渠道”。工作室坚持把开展调查研究、撰写发言材料作为团队履职的主渠道,先后撰写出“加强专业社工队伍建设”“协力做好残疾人帮扶”“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养老体系”“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大老年保健品行业整治力度”“加强专业型技术人才引进和留用”等一批调研报告,均被列入每年全会的大会发言。同时,他们及时把大会发言材料转化为集体提案,积极参与跟踪督办,促进参政议政真出成效、出真成效。

  三、致力于反映民意,打造服务群众“连心桥”。工作室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发动本界别委员讨论热点问题,撰写破题建议。历年先后撰写了《“双减”政策下完善课后托管服务》《公交车内临时购口罩》《方便特殊人群游览东海云廊》等近20篇社情民意信息转报市、区相关部门,不少问题引起党政重视、得到有效解决。在此过程中,他们还专门配备了年轻同志担任“社情民意专员”,把委员们的意见建议整合提炼,有效提高社情民意的转化率。

  四、致力于全员参与,打造委员履职“满天星”。积极发动委员主动参与政协中心工作,带头响应区政协“请你来履职”抢单接龙、年度调研视察、学习培训、主题议政、镇(街道)民生议事堂等活动。以今年“我为群众办件事”活动为例,本界别委员纷纷对接基层、搞好服务,开展港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送温暖、盘峙村小岛老兵慰问等活动。工作室成员“我为群众办件事”参与率达到80%,得到全区政协委员和海岛群众的一致肯定。

  坚守“民呼我为”初心实践 助力绘就海岛乡镇发展新画卷

  岱山县政协高亭镇委员工作室

  岱山县政协高亭镇委员工作室于2018年成立,现共有工作室成员18人。工作室委员紧扣全镇发展主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全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积极献智出力。

  一、紧贴为民初心,积极建言献策,奏出民生改善“好声音”。聚焦发展难点,认真开展“民生议事堂”协商议事活动,2022年先后组织委员们对物业小区及无物业小区楼道充电问题、大峧山农旅融合发展以及南浦大峧未来乡村建设进行3次调研协商,提出20余条可操作的意见建议。完善线上“民生议事堂”板块,规范“民生议事堂”协商议事流程,形成工作闭环。聚焦社情民意,挂牌设立高亭镇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组织政协委员开展接待活动10次,收集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将其作为提案的素材参考,今年共提交提案建议18件。坚持“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124条,办结124条,办结率达100%。聚焦民生实事,组织委员对小岛建设项目、小区停车问题、文明创城工作进行民主监督,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二、激发委员活力,发挥主体作用,唱响服务大局“主旋律”。发挥委员在中心工作中的“智囊团”作用,鼓励委员主动服务于创城、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大排查等党政中心工作,2022年以来成功化解20余起“疑难杂症”。发挥委员在社会维稳中的“减震器”作用,认真落实政协委员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把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发挥委员在经济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提供招商引资信息,累计开展“引聚人才 智汇高亭”“围炉煮茶话共富”等活动4次,帮助乡镇引进资金、项目和技术。支持委员办好企业,鼓励委员参与村企结对服务,帮助渔农村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

  三、主动加强学习,提升履职能力,画出凝心聚力“同心圆”。坚持定期学习制度,提升参政议政能力。根据年度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省市县各级政协会议精神,帮助委员明确工作目标、凝聚改革共识、提升履职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贯彻相关会议精神与推进镇党政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凝聚发展共识。创新学习形式,为委员知情明政、履职为民创造学习条件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