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节”出绿色高效能 “碳”索发展新动力
陈逸麟 缪洪杰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7月28日 第 05 版 )



□记者 陈逸麟 通讯员 缪洪杰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7月10日至16日是我国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7月10日至8月9日则是浙江省节能宣传月,今年的主题为“节能降碳,你我同行”,眼下,一抹抹“绿色”在岛城各地越来越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双碳”目标,全社会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蔚然成风。在传统“能耗大户”工业领域,市经信局持续推进工业企业节能降碳工作,引导我市工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产业升级。
一项项节能降碳技术不断创新;一座座“绿色工厂”拔地而起;一款款产品陆续实现可循环升级……千岛大地之上,一幅以绿为墨,可持续发展的山水长卷正跃然如见。
“绿色工厂”焕然一新
企业降本增效
放眼岛城各地,如今,一座座绿色工厂正拔地而起。
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历史悠久的大型综合性水产企业,专业从事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制品研发与生产、国内外贸易。公司现有8个水产加工厂、2座万吨级冷库及和冷链配套设施,年产能超10万吨。
商海沉浮,风云变幻,曾经辉煌一时的我市水产加工企业如今正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节电成了企业绿色转型的第一步。
从空中无人机视角俯瞰,该公司厂区,办公楼、生产车间的屋顶上,黑色的太阳能板整齐排列,在炎夏的烈日中熠熠生辉,持续不断地为整座工厂提供清洁能源。
“目前,我们公司铺设的太阳能电池板已经达到29000平方米,每年能发电约360万千瓦·时,节省电费300余万元。”该公司负责人说。
走进厂区内部,节电的细节更是无处不在。在生产车间内,全是一盏盏LED高效节能照明灯具,厂房设计之初便最大程度地引入自然光照,以达到减少灯具开启时间,减少耗电的效果。兴业公司还投入355万元对公司整体供电系统进行节电改造,更换老化线路,增设节电设备,可实现年节电量75万千瓦·时。
除了基础设施,在这座绿色低碳工厂内,生产设备也进行了全面绿色升级。
该公司冷库内引进了先进半封闭式冷凝器,实现蒸汽冷凝水全部回收,一部分用于循环冷却水补给用水,一部分用于水产加工调温用水或利用蒸汽冷凝水的余温用于冷冻产品解冻预加热用水,进而降低了蒸汽的消耗量,达到节能效果。
厂区污水处理站的空压机也进行过节能升级改造,旧的活塞式空压机全面淘汰,引入更先进的螺杆式空压机,可实现年节电量约为1.15万千瓦·时。
低碳节能,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荣誉也纷至沓来。2021年,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荣获“浙江省节水标杆企业”;“浙江省绿色低碳工厂”等称号,成为我市“绿色工厂”的一个典型代表。
“绿色技术”创新突破 生产能耗更低
以“绿色工厂”打造破题,我市进一步鼓励企业开展科研攻关,自主改进生产技术,让低碳节能更进一步。
近日,走进浙江和泓环保纸业有限公司厂区,一座“沼气发生器”正在工作,机器运转间,源源不断的沼气能源被输送至生产线,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
这是该企业自主研发的“污水厌氧塔沼气转换为造纸蒸汽的节能项目”。“2020年,我们召集公司的技术骨干,根据生产需要研发了这个系统。”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该系统投用了两台1t产汽锅炉,将沼气回收利用、反哺生产过程,降低了能耗成本,每生产1吨纸可节约蒸汽3%、年节约蒸汽费用400万元以上。
每年,舟山全市产生的废纸近10万吨,近90%都被收购到和泓纸业,通过纸机“镀金”重生,实现再生循环利用,“绿色环保”刻在了这家公司骨子里。
时光回到10年前,却是另一番光景。
和泓纸业的前身是舟山富申纸业有限公司,曾因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落后,造成环境污染,被列入定海区突出环境问题挂账销号清单,于2014年正式关闭。
2年后,看好造纸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泓纸业的打造计划,被提上日程。
有了前车之鉴,公司管理层狠下决心,势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引进国际一流设备、采用新奥能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供气、安装污水处理回收装置……2019年,和泓纸业“重生”,此后的每次跨越发展,都与绿色技术的创新紧密相关。
2022年8月,和泓纸业对原纸机施胶机进行技改,由原来的胶液浸泡纸张的浸泡式施胶改进为胶液成膜后转移至纸面的膜转移式施胶,减少了纸张在后烘干部的能源消耗。
改造后的纸机车速较之前提升12%、产量提高15%以上。同时,吨纸蒸汽消耗明显下降,较之前减少25%以上,每年可节约10万吨的蒸汽消耗,减少生产成本2500万元,产值提高8000万元……
凭借不断革新的绿色生产技术,该公司也先后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浙江省绿色低碳工厂”等荣誉。
“绿色蝶变”持续发生 风好扬帆向未来
兴业集团、和泓纸业的绿色“蝶变”是全市众多企业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我市持续推进工业企业节能低碳,降本增效,这场“蝶变”还在持续发生。
近年来,我市锚定工业领域碳达峰目标任务,市经信局挂图作战,抓紧引导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工作。全市制造业逐步向土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绿色制造方向发展。
2020年开始,我市全面开展“绿色低碳工厂”建设,推动制造业向土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绿色制造方向发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绿色化改造也加速推进,并同步辐射带动其他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
截至2023年6月底,全市认定市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3个,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低碳工厂7家、市级绿色低碳工厂33家。
清洁生产同样是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破题之要。以高能耗、高水耗、高排放的行业为重点,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审核,促进制造业生产过程绿色化。2022年,全市2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我市安排400余万元专项工业资金补助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开展“绿色技术”革命,积极进行绿色低碳转型。2022年,全市共组织实施21项省级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8项市级重点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
市经信局全面动员组织第三方机构为工业企业开展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管理等方面公益诊断服务,帮助企业发现用能问题,查找节能潜力,提升能效和节能管理水平。
2022年,全市5家企业接受节能诊断服务,服务机构出具节能诊断报告,提出6项节能改造项目,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我市还精心部署,开展“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高耗低效企业整治百日攻坚、能耗“双控”倒逼等专项行动,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2022年共完成71家企业的整治销号,腾出用能5472.8吨,腾出用地1934.861亩。
本版图片由市经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