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抗美援朝老兵!

沈磊 蒋林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7月27日 第 04 版 )

王德海,1924年1月出生,江苏句容县人,1940年6月参军入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0年11月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第五次战役,任20军58师172团九二式炮兵连副连长、连长。在朝鲜咸镜南道下碣隅里,该连用16发炮弹干掉12架停在临时机场的美军飞机。1952年回国,1985年6月从岱山县水产局离休。

陈定远,1927年3月出生,定海白泉河东村人,1951年4月入伍。抗美援朝战争时是21军61师181团3营的一名汽车兵,记四等功一次。忆战争年月,他说:“那时数不清的炮弹,从敌军飞机上炸下来,太惨烈了。”

高必万,1933年9月出生,定海白泉米林村人,1951年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机枪手,1953年随22军奔赴朝鲜前线,高必万老人特别难忘的,是当年艰苦的行军路,每时每刻都有生命危险,敌机贴地飞的时候,能把帽子给掀翻。因在后勤保障中贡献突出,记三等功一次。

何才金,1928年8月出生,定海北蝉新港村人,1952年冬随21军61师81团到朝鲜前线。老人回忆说,在敌方据点附近有一处水源,每天夜里他和另一个战友匍匐前进去装水,照明弹一来就趴在死人堆里,这样坚持了18天,保障了他所在连队饮水供应。记三等功一次,获朝鲜颁发的军事勋章。

张继荣,1932年12月出生,四川什邡县人,1951年7月随军入朝。1953年5月,张继荣所在的60军180师538团攻打敌方一个制高点。他任突击班班长,战斗中身体多处中弹,先后动过5次大小手术,至今身上还留着2块小弹片。记战斗三等功一次,获得朝鲜颁发的军事勋章,1953年5月回国后支援海岛建设。

任玉明,1933年4月出生,宁波鄞州人,1951年3月入伍,1953年2月入朝,是16军47师独立汽车连的一名驾驶员。老人回忆说,他所在连队有72台车,从朝鲜新义州运送军需器械、生活物资到上甘岭一带作战最前线,在朝鲜支撑起一条打不烂炸不毁的钢铁运输线。1958年4月回国,1978年转业到浙江兴业集团直至退休。

乐亦澄,1933年8月出生,宁波镇海人,1950年3月入伍,1952年8月随23军69师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成为朝鲜战场上的一名志愿军文化教员,给志愿军上文化课。“部队急行军的时候,实在太累了,站着就睡着了,有些战士醒来后发现自己睡在朝鲜老百姓家里的灶台上。冬天部队过高山都是雪,行军很困难,很多战士冻掉了鼻子和耳朵。”1986年从舟渔公司退休。

洪松明,1929年2月出生,定海白泉洪家村人,1952年1月赴朝作战,是68军101团3连3排3班的一名汽车兵,运送枪炮弹药至最前线,也运送过美军俘虏。老人回忆说,志愿军是最优待俘虏的,在自己各种条件都非常艰苦的情况下,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这些美军战俘,给他们吃的是最好的,住的是最好的。上世纪80年代初从舟山水产供销公司退休。

何元兴,1929年10月出生,定海白泉星马村人,1953年3月入朝,21军61师181团一营三连班长,陆军中士军衔。当年7月3日驻守在朝鲜9831高地与美军对峙,直至27日停战。老人说山头几乎被美军的飞机和大炮炸平,随便捧起一捧泥土,泥里全是铁片。立三等功二次、四等功一次,1956年3月复员,后从舟山市远洋集团退休。

蒋海龙,1934年6月出生,宁波慈溪人。1953年3月入朝,21军61师步兵班班长,下士军衔,1955年回国,1956年2月复员支援海岛建设,后从定海区公安分局退休。

  □摄影记者 沈磊 通讯员 蒋林

  编者按

  今年7月27日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本报编辑部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策划了为抗美援朝老兵造像活动。目前舟山在世的抗美援朝老兵共31位,在此选登10位入朝老兵的生平和他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那些惨烈和伤痛的经历。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和世界和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换回我们这一代人幸福安稳的生活。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追忆英雄壮举,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