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小”站点 撬动共治“大”格局
普陀公安打造基层现代化“融治理”样板
刘鑫 成余庆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7月20日 第 04 版 )
□刘鑫 成余庆
区域老旧小区多,企业厂区密集,海陆地域交错,这是普陀城西区域的现状。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地理位置,不断给社会治安形势带来新的挑战。今年4月12日,普陀公安在城西区域试点运行“平安小苑”综合治理站。运行以来,小苑辐射区域发案数、警情数同比分别下降16%、18.9%,累计分流非警务类事项占总警情数的33.5%,非警务类事项处置率、矛盾纠纷调解率均达100%。
目前,除了普陀城西区域,普陀公安正在辖区其他治安复杂区域积极打造“平安小苑”综合治理站。
打造“综合体”
从各自为战到一体联动
“平安小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服务在基层拓展,问题在基层解决,民心在基层凝聚”,积极构建“联勤联动联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在党建引领下,各支力量更加密切了,工作中联动配合也愈发顺畅,梗阻全部打通了。”这是驻站民警钱琛的亲身感受。
“平安小苑”综合治理站坚持党建引领一张网,由街道牵头成立“平安小苑”兼合式党支部,搭建“主题式”党建示范区,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不仅如此,“平安小苑”还立足实际,将治理触角向海上延伸,推动海陆联动“一盘棋”。海防部门实体入驻,推动建立涉海单位部门协作、信息流转、定期会商等工作机制,助力“海上事陆上解”,初步形成海上安全稳定“陆源治理”模式。
在服务管理上,平安小苑更是实现“一站式”,除了新居民登记、居住证办理等事项“一地办理”,还积极搭建“11087”护企安商平台,实现出租房屋、用工招聘等信息“一屏统揽”。此外,公安“一窗通办”事项,“一窗通拍”应用也同步入驻。
截至目前,小苑联动开展安全防范宣传56家次,帮助解决渔船民劳资纠纷11人次,涉及金额27万余元,通过搭建“11087”护企安商平台,帮助280名外来务工人员解决住房、就业等需求。
搭建“主阵地”
推动非警务事项闭环落地
“警察同志,我们公司的墙被撞裂了!”5月10日,小苑接到一起群众报警,辖区某公司的室内墙体被工人的电动手推车撞裂,双方就赔偿事宜产生纠纷。
“平安小苑”当即启动非警务类事项分流机制,按照规定将警情予以流转,社区、司法等相关职能单位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介入处置。仅30分钟,事情处置成功。经后期回访,当事双方均对处置结果十分满意。
非警务类事项有效分流,并实现闭环处置。这是“平安小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一项有力举措。
通过深化警源治理,纵贯“市—区—街道”三级分流体系,形成“流转、办理、反馈、跟踪”管理闭环,积极破解非警务事项分流后落地闭环难题。
“平安小苑”进一步明确非警务类事项分流范围,依托指挥室中枢“小脑”,对警情内容、类别进行甄别,实现了“一键流转”的高效分流处置。同时,还组建一支由城管队员、网格员和街道专职人员构成的特色联勤处置分队,全天候、高效率承接小苑辐射区域非警务类事项处置职能,并针对现场未能调处完毕的事项,由小苑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及社区开展处置,确保“一竿子插到底”。
此外,还进一步细化并量化考核机制,通过对分流的非警务类警情逐起回访、定期通报,形成“闭环式”跟踪管理。
自“平安小苑”运行以来,累计分流非警务类事项106起,占总警情数的33.5%,分流用时缩短14.5%,处置时间平均缩减8小时,非警务类事项处置率100%,群众满意率98%以上。
设立“终点站”
实现矛盾纠纷“多元”调处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耗时耗力,如果处置不当,易引发群众不满。“平安小苑”运行数月,就依托“多元”调处机制,成功化解多起此类纠纷。
6月4日,小苑接到此类纠纷,双方当事人就人身损害情况无异议,但就赔偿金额产生纠纷。
当即,小苑向联动单位发出联调请求。在多方耐心的沟通劝解和专业的政策解答下,双方当事人很快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圆满化解此次纠纷。
“平安小苑”聚焦“警源”“诉源”“访源”,通过街道、社区(村)及各职能部门联动协作,搭建以“平安小苑”为终端的“漏斗型”纠纷化解体系。在小苑设立“主题式”联处“共享法庭”,实现简单纠纷快调快处、复杂纠纷联调联处。同时,组建“颗粒式”联调化解队伍,从群众身边物色并聘请人员组建“老娘舅”“和事佬”等矛盾纠纷调解队伍,覆盖村社和企业厂区,全面夯实基层调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