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嵊泗:乘风于山海之间 奋进在共富之路
滕海平 胡园园 孙丹飞 邬珍妮 丁页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7月19日 第 04 版 )

摄影 通讯员 姚峰





□记者 滕海平 驻嵊泗记者 胡园园 通讯员 孙丹飞 邬珍妮
浩瀚东海,浪潮澎湃。
嵊泗地处长江口与东海交汇处,600多个岛屿枕海而居。海洋、海岛,是嵊泗最大的发展资源。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二十年来,嵊泗围绕“生态立县、以港兴县、以旅活县、以渔稳县”总战略,向海图强、依海富民、深耕海洋,聚力打造“美丽嵊泗美好嵊泗”现代化海岛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海岛共富特色之路成色可喜。
回首过去二十年,于嵊泗而言,是发展机遇最好的二十年。二十年间,嵊泗人只争朝夕、励志笃行,勇将蓝海绘蓝图,不断突破地理和空间的制约,海洋产业稳步提升,海岛环境不断焕新,基础设施加速完善,县城建设成效明显,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绘就了一幅新时代海岛和美乡村的美丽画卷。
深耕蓝海 海洋产业稳步提质
为海洋环抱,嵊泗人很清楚,嵊泗的发展在星辰大海。多年来,嵊泗县建立海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六大”产业研究组和工作专班,构筑现代海洋产业“四梁八柱”。
产业基础夯实有力——
嵊泗是浙江对接上海、联通长三角的“桥头堡”。随着浙沪签署深化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上海LNG站线扩建项目相继开工,裕程国际物流园区加快推进。马迹山港矿石加工中心正式投产,混矿工艺和业务模式等方面创下多个国内外第一。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全省最大海上风电项目浙能嵊泗2号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中广核嵊泗5号6号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场45台风机并网投运。
海岛旅游遍地开花——
嵊泗海岛公园顺利入选全省大花园“耀眼明珠”,嵊山镇、枸杞乡创成省级4A级景区镇,花鸟岛户外结婚登记颁证基地正式启用。“十里金滩”特色小镇建设完成,花鸟村获评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通过民宿“扩中提低”行动,更多的普通渔宿向主题民宿、精品美宿转型升级。偏远小岛通过盘活渔农村闲置农房,助力海岛旅游,实现双向共赢。
绿色渔业稳步发展——
现代绿色渔业加快发展,渔业改革振兴持续推进,渔业“三战”专项执法成效显著,贻贝全产业链提质升级,成功创建省级贻贝特色农业科技园区,以贻贝养殖为主、多元化养殖为辅的地方养殖产业格局已形成。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成绩突出,荣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省级渔业转型升级示范县、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称号。
焕新海岛 岛上群众倍感幸福
发展是为了人民。多年来,嵊泗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千方百计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嵊泗人民生活品质实现新提高。
“千万工程”指引乡村振兴——
过去的二十年里,嵊泗众多海岛实现了从“脏乱差”向“绿富美”的神奇蝶变,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千万工程”的实施。2011年9月,嵊泗县开启美丽海岛建设大幕,推动“一岛一韵、逐岛推进”的全域景区化和“一村一品、连线成片”的美丽渔村建设,建成了一批人居优美、开放共享的新景区,将美丽海岛串珠成链。嵊泗县连续三年获评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考核优胜县,4次获评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考核优胜县,建成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18个,率先实现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全覆盖。
海岛基础设施和群众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过去的一年里,小菜园客运中心投入使用,526国道嵊泗段改建工程、201省道嵊山至枸杞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泗礁岛车客渡码头工程、沈家湾车客渡码头三期工程全面完工。多艘新客轮投入运营。2019年至今,嵊泗县共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0幢,惠及居民1903户;完成危旧房解危20幢,惠及居民270余户。通过小区道路、绿化、停车位完善、升级以及文化氛围打造,扩大群众的“乐居”范围,做好老旧小区改造的“后半篇文章”。
海岛群众的幸福指数日渐提升——
多年来,嵊泗县创新形成“全域无毒”“夜不闭户”等一批标志性理论制度及海岛治理品牌,全面推行“三事分流”等治理实践,平安指数始终保持全省前列,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2022年度,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79%,位列全省第二、全市第一。嵊泗县已连续18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并成功捧回全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
探路共富 海岛样板扎实先行
走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嵊泗的光荣使命和重大政治任务,为嵊泗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自去年10月,嵊泗走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嵊泗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承接省、市支持清单,制定出台县级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领导小组+五大专班”运作机制,完善落实“每周会商+半月研究+月度例会”调度体系,启动“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首批4个创建示范岛建设,重点突破、合力推进的工作态势全面形成,阶段性工作成绩闪亮。
去年,嵊泗民生支出达到26.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7%。新增城镇就业1428人,就业创业工作首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增至12420元/年。养老机构配置进一步完善,嵊泗县康养中心启用,失能失智老人实现集中照护,全县乡镇老年人配送餐需求实现全覆盖。
今年以来,来自杭州的8家优质学校与嵊泗当地教育部门和各学段学校签订了“一对一”教育帮扶合作协议,将在管理机制、教师队伍、教学活动、学生发展、资源共享等多方面展开具体帮扶;在医疗上,5家省属医疗卫生单位,与嵊泗县人民政府签订组团式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将通过“一院帮一科”的帮带方式,推动嵊泗海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现质的提升……省市单位不断给予嵊泗政策扶持,嵊泗发展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有了更强的底气和信心。
新成就
二十年赓续,持续发力,精神绵延;
二十载奋斗,小岛焕颜,精彩浮现。
二十年的时间里,嵊泗把传统渔村打造成为“村美人富”的山海城,并持续在共富的道路上书写具有海岛特色的嵊泗篇章。
数据显示,2003年到2022年,嵊泗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462元增长到44249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45:1。其中,2022年,嵊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0亿元,增速居全市第二、全省第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15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49元,分别增长4.4%、6.8%。
二十年的收获与成就,恰似星辰洒满蓝海,璀璨耀眼。
——2005年12月10日,全世界瞩目的洋山深水港一期开港,作为重要配套项目的东海大桥同步启用,嵊泗至此腾龙而起。站上小洋山观景平台,南望,一艘艘巨轮依次排开装船卸货,一排排桥吊上下起落高效运作;近处,五颜六色的集装箱似巨型积木块叠成山丘状,立于堆场之中;小岛北侧,船舶支线码头、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0年前的弹丸小岛,如今立在世界港口的最前沿。
——客船缓缓靠近枸杞岛客运码头,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澈的海水、葱绿的小岛,还有一眼望不到边的万亩贻贝养殖基地。这片海域,孕育着全市最大规模的养殖产业——贻贝养殖。截至目前,嵊泗全县共有2.47万亩养殖桁地,675户养殖户,年产量超22万吨,年产值超8亿元。贻贝养殖业成为当地渔民转产转业、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提到国内网红小岛,“嵊山岛”“枸杞岛”“花鸟岛”必定拥有名次。除了蓝海、海鲜,岛上的高品质民宿也是游客纷至沓来的重要原因。目前,嵊泗拥有省级金银宿38家,市级最美民宿67家,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海岛民宿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县域美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民宿经营户1026家,床位数19378张,相关从业人员达6000余人。
——夏日海岛,绿意盈盈。游人在细软的沙滩上漫步,环岛骑游领略海岛风光。嵊泗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嵊泗人通过不懈的守护换来的。2022年,嵊泗成功跻身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百强县第三,PM2.5平均浓度为14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一,地表水达到或好于三类水体比例达100%;2022年度浙江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嵊泗排名全市第一。
——干净的街道,整洁的村庄,嵊泗的海岛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泗礁微城旅居岛、嵊山渔旅休闲岛、枸杞贻贝产业岛、花鸟爱情艺术岛、黄龙石文化体验岛、洋山运动休闲岛建设高速推进。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城乡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蔚然成风。海洁岛净的高颜值离岛城市收获无数美誉,嵊泗县还获评“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日前,嵊泗望海公园建成开放。这个集城市阳台、全龄化运动休闲场地、儿童游玩场地、文化驿站、海洋文化长廊、生态湿地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健身滨海景观公园,成了城区群众遛娃、观景、锻炼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口袋公园等“微”场所,以“白改黑”提升城市道路品质,这座海岛“山海城”日新月异。
——养殖渔船的实时位置信息、餐饮店厨房的运作情况,这些在“马鞍列岛综合行政执法队指挥管理平台”上一目了然。近年来,嵊泗县在马鞍列岛执法片区推行“1+X”片区兼管模式,通过一个口子对外、一个口径指挥、一股力量执法,打造数字化平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这一模式已逐渐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海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的样板。
新目标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向海图强,基础日渐夯实,蓝图清晰了然,征途在星辰大海。
今后,嵊泗县将更加踔厉奋进,攻坚克难,承压奋进,全力推动嵊泗走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
聚焦提质增效,加快海洋产业发展——
嵊泗将深化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推进小洋山区域产业布局和项目招引;编制实施《嵊泗国际旅游岛战略性总体规划》,推进“海上游”交旅融合省级试点改革,加快构建“民宿+”产业链,推动旅游业态更加丰富多元;实施渔港经济区建设,加快环中心渔港陆域配套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嵊山国际海钓基地,深入实施海上“千万工程”,推进贻贝标准化养殖。
聚焦项目攻坚,谋求更多发展突破——
争取大陆(小洋山)引水工程于2024年春节前完工,让嵊泗群众喝上“大陆水”;加速沈家湾交通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进程,推进双龙大桥项目完成前期规划,加快谋划城区至马关城市副中心第二通道建设。
聚焦改革创新,激活动力释放潜能——
完善高质量接轨大上海工作机制,全县域、全方位接轨大上海,做深做实长三角一体化海上合作示范区;推进数字化改革,加快建设数字海岛,建立多跨协同机制,聚焦重点领域打造一批特色应用;加快重点领域改革突破,加快海上“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
聚焦城乡融合,改善海岛人居环境——
优化县域空间格局,编制完成县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善“一岛一功能”布局体系,开展“小岛你好”示范岛村庄规划修编;提升县城能级品位,打好文明城市创建荣誉战,扎实推进县城有机更新,启动全域未来社区创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聚焦生态保护,塑造绿色发展优势——
坚持“生态立县”首位战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创建省级低碳试点县;加大环保执法检查力度,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保卫战,强化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完善落实“海上环卫”机制;实施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进省级蓝色海湾项目建设,推行生态养殖模式。
聚焦优质共享,增进海岛民生福祉——
着力构建“海岛共富奋斗共同体”,建立健全共创共建共享机制,推进“扩中提低”;推动实现跨区域优质教共体帮扶全覆盖,推进“县中崛起”行动,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级,深化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完善海岛院前急救体系;推动养老服务发展和智慧养老,实施“善居工程”。
聚焦安全安定,夯实稳定基石——
深化“除险保安”,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加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力度,深化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专业协调机制;夯实基础抓细社会治理,完善基层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本版图片由嵊泗县委宣传部提供
绘图 丁页